一例肉鸭葡萄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2016-03-10 23:42:19刘凤美
河南畜牧兽医 2016年17期
关键词:渗出物病鸭肉汤

张 磊,刘凤美

(开封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河南 开封 475000)

一例肉鸭葡萄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张 磊,刘凤美

(开封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河南 开封 475000)

2016年7月,通许县某一肉鸭养殖场,500只肉鸭(70日龄)精神沉郁、食欲减少,个别肉鸭关节肿胀,出现零星死亡,考虑到鸭舍温度高,环境差,疑是肉鸭感染致病性葡萄球菌而发病。

1 发病情况

1.1 急性败血型

病鸭集体表现精神沉郁,缩头、翅下垂,离群蹲伏,不愿走动,眼半闭呈瞌睡状,羽毛松乱粗糙,食欲减退或废绝;病鸭胸、腹、大腿内侧部分羽毛脱落,掉毛部皮肤发炎、肿胀,皮下疏松组织较多的部位手触有波动感,胸腹部皮肤破溃处有血样渗出物,呈暗紫色或紫黑色;病鸭在翅内侧、翅尖、尾部、头脸、背和腿等部位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炎症及坏死灶,局部干燥结痂;部分病鸭腹泻、排出黄绿色粪便;多在病后5 d死亡。

1.2 关节炎型

部分病鸭跗关节和趾关节炎性肿胀,局部呈紫红色或黑色,有的破溃结痂,有的趾端坏死,指甲脱落,个别有趾瘤,站立和行走困难。

2 剖检变化

病死鸭剖检见胸、腹部皮下出血性胶状浸润,切开胸肌可见肌肉水肿及出血斑或条纹状出血;肝肿大,呈紫红色,有花纹样变化;脾肿大,紫红色,有白色坏死点;腹腔脂肪、肌胃浆膜、心外膜上有点状出血;心包炎,心包内积有少量红黄色半透明液体;患关节炎病鸭关节肿大,滑膜增厚,充血或出血,关节囊内有浆液或纤维素性渗出物。

3 实验室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解剖病变,可初步诊断为鸭葡萄球菌病,确诊可通过对病料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与鉴定确诊。笔者将病料送至市动物疫控中心进行确诊。

3.1 涂片镜检

无菌采取病死鸭的肝、脾及皮下病变组织的渗出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到排列不规则、呈葡萄串状的球菌,无鞭毛、芽孢及荚膜,革兰氏染色呈阳性。

3.2 细菌培养

无菌采取病死鸭的肝、脾及皮下病变组织渗出物分别接种普通琼脂培养基、肉汤培养基和血液琼脂中,置于37℃培养箱内24 h。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长出表面湿润光滑、边缘整齐、不透明、隆起的圆形金黄菌落;肉汤培养基中呈均匀混浊,培养2~3 d后肉汤表面有菌膜形成,管底形成多量的黏液沉淀;血琼脂上生长的菌落周围呈明显的β型溶血,挑取单个菌落染色镜检,见有形态同上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多呈不规则葡萄串状排列。

3.3 血浆凝固酶试验

吸取0.5 ml兔血浆与0.5 ml该菌试液浸液肉汤24 h培养物充分混匀,置37°C培养,每隔半小时观察1次,连续观察6 h,出现凝固,即将小试管倾斜或倒置时,内容物不流动,判为凝固酶阳性;耐热核酸酶试验:将24 h肉汤培养物沸水浴处理15 min,用接种环划线刺种于甲苯胺兰-DNA平板,36±1°C培养24 h,在刺种线周围出现淡粉色者为阳性。该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阳性。

3.4 动物感染试验

将纯培养物作1∶10生理盐水悬液,腹腔皮下接种家兔5只,剂量10 ml/只,并另设5只家兔作对照组,接种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组接种后24 h引起其试验家兔局部皮肤溃疡、坏死,剖检病理变化与上述病例基本一致,静脉接种1.0 ml后24~48 h全部死亡,并从该实验兔心血、肝、脾病料中分离出同样的菌体,对照组未见异常。

3.5 药敏试验

该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氟哌酸、新霉素、强力霉素高敏,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中敏;对磺胺二甲氧嘧啶、青霉素、土霉素不敏感。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该病为葡萄球菌病。

4 治疗措施

紧急隔离,把鸭群中表现异常、疑似患病的鸭立即隔离,禽舍及饲养用具用0.1%的百毒杀溶液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将病死鸭销毁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病鸭肌肉注射硫酸庆大毒素3 000 IU/只,2次/d,连用3 d;同时电解多维、氟哌酸拌料,连喂5 d,控制继发感染,促进康复。经上述处理,第3天鸭群病情得到控制,6 d后全群得到痊愈,治愈率达70%。

5 防控建议

引起鸭的葡萄球菌病的病原体是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不同,其毒力差异很大。此病各种动物可以感染,其中以鸡、鸭、兔、仔猪、兔最常见,葡萄球菌感染途径多,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消化道、汗腺、毛囊传播。当动物抵抗力下降时,再加上环境恶劣、严重污染、饲料管理差等可导致该病发生和流行。鸭群一旦感染该病应立即按上述方法快速准确做出诊断,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禽类葡萄球菌病在疾病发生的初期阶段由于症状不明显,往往不被人们注意,没有及时采取合理措施而造成葡萄球菌病的暴发,为防止该病发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加强饲养管理,防止鸭舍空气湿度大、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环境卫生差,使致病性葡萄球菌大量繁殖。

避免群体动物因各种原因造成皮肤擦伤,皮肤免疫屏障被破坏,导致该菌感染,加强消毒,减少环境的葡萄球菌,减少病原的感染机会。

动物发病时,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由于此菌极易产生耐药性,最好经过药敏试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用于治疗,以减少经济损失。皮肤创伤应及时处理,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

由于此病为人畜共患病,人的葡萄球菌病主要由于烫伤及外伤感染、医院内感染所致,临床表现多样,轻者皮肤局部脓肿,重者全身感染败血症,常见肺炎、结肠炎、乳腺炎等,有的表现为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初发皮损多为水肿性红斑,然后在红斑上出现松弛性水疱,1~3d可蔓延全身,水疱易破,漏出鲜红色糜烂面,似烫伤样外观,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应尽力避免人类感染此病的概率。

S858.32

B

1004-5090(2016)09-0044-02

2016-07-12)

猜你喜欢
渗出物病鸭肉汤
基于IHBMO-RF 的眼底硬性渗出物检测①
鞋子里的老妇人
浅析鸭传染病的鉴别与治疗
鸭几种常见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分析
以“生肌三法”为代表的方药对糖尿病足伴慢性疮面作用机制的探讨
结合FCM聚类和边缘感知模型的眼底渗出物检测
变质的肉汤
《安徽六安地区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并发细菌感染初报》图版
彩色眼底图像糖网渗出物的自动检测
光电工程(2016年12期)2017-01-17 05:03:31
鸭传染性鼻炎的诊治
乡村科技(2015年1期)2015-11-18 1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