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睿鑫,李国芝,张凤华,阮武营
(开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开封 475000)
一起断奶仔猪急性死亡病例的调查
刁睿鑫,李国芝,张凤华,阮武营
(开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开封 475000)
2016年4月,开封市某养猪企业新购断奶仔猪猪群发病,呈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仔猪出现呼吸困难、共济失调、食欲减退、精神萎靡、嗜睡、皮肤有出血点、耳紫和腹部皮肤发绀等症状。经过治疗后未控制病情。该试验对引起此次断奶仔猪突然死亡的原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
1.1 发病过程
该场于4月13日从某地多家猪场共引入386头断奶仔猪(1~2月龄,10~20 kg),当天夜里到达后将仔猪放于别处饲养4 d,当晚发现19头仔猪发病,临床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0℃,食欲减退,精神萎靡。16日将此批仔猪移至该场,至29日间共发病230头,死亡113头,临床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匮乏,呼吸困难,耳部及腹部发绀,拉黑绿色水样粪便,个别猪有关节肿大和神经症状。
1.2 免疫及治疗情况
该批断奶仔猪免疫情况不详,猪场技术员对发烧仔猪用青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地塞米松治疗,对拉稀仔猪用庆大霉素和氯霉素治疗,短期治愈后病情反复,未得到有效控制。
1.3 所在地周边情况
饲养地点均较为偏僻,距离其他养殖场、集市较远;对两处进行详细调查未发现周边同时间出现发病情况。
2.1 试验样品
采集12头仔猪血液,3头濒死仔猪血液、组织器官(包括肺脏、喉管、脾脏、肝脏、肾脏和淋巴结)作为试验样品。
2.2 试验材料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检测试剂盒;猪瘟抗体检测试剂盒;猪伪狂犬抗体检测试剂盒;口蹄疫O型抗体检测阻断ELISA试剂盒;核酸提取试剂盒(磁珠法);猪瘟病毒通用型实时荧光RT-PCR检测试剂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病毒变异株核酸检测试剂盒;口蹄疫病毒通用型实时荧光RT-PCR检测试剂盒。
3.1 剖检
对3头濒死仔猪进行剖检,观察其组织脏器病理变化。
3.2 抗体检测
对15份血液分离血清,然后进行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和口蹄疫抗体检测。
3.3 PCR检测
对采集到的3头仔猪组织器官进行研磨后,分别提取其RNA,然后进行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的荧光定量PCR检测。
4.1 剖检
死亡仔猪喉头、食管和气管无明显出血、充血;肺脏肿大、出血,表面有淀粉样病变;肝脏、脾脏无明显变化;肾脏肿大;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出血;膀胱无明显变化。
4.2 抗体检测
15份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猪瘟阳性率86.67%,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阳性率20%,猪伪狂犬阳性率26.67%,口蹄疫阳性率33.33%,其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OD值标准差较大,如下表。
表 抗体检测结果及标准差
4.3 PCR检测
3份组织样品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猪瘟、口蹄疫为阴性,猪高致病性蓝耳病为阳性,与抗体检测分析相吻合。
临床上多种疾病可引起断奶仔猪的急性死亡,对养猪业影响十分严重,尤其近两年猪肉价格刚刚抬升,并保持在较高水平下,对养殖户造成的损失更为重大。仔猪急性死亡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因素。常见的传染性因素主要包括猪瘟病毒、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红斑丹毒丝菌、口蹄疫病毒、副猪嗜血杆菌等病原。非传染性因素包括环境、饲料及仔猪自身状况等。
仔猪免疫系统还不够完善,抵抗力较低,极易受环境中病原感染,尤其是断奶后,消化道及其酶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善,很容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
此次断奶仔猪从引入后便开始发病,伴有严重的呼吸困难,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剖检死亡仔猪肺脏水肿、出血,表面有淀粉样病变,肾脏肿大,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出血,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较为吻合。通过抗体和PCR检测确诊此次暴发的断奶仔猪的急性死亡原因为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所致。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疗法,因此疫病发生后治疗无明显效果,病情无法控制。
发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原因复杂,包括环境、营养及管理等因素。主要流行形式为通过引种引入猪场,与猪瘟病毒、圆环病毒及副猪嗜血杆菌等病原混合感染,并且混合感染日趋严重,急性暴发期过后,对养猪生产的潜在危害仍然很大。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判断该批断奶仔猪在引入前已感染,在经过两次运输后造成应激反应,导致大量仔猪发病和死亡。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目前已成为全球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繁殖障碍疫病之一,应从环境控制、饲养管理、药物控制、免疫接种、对症治疗等多方面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严把引入关,充分认识该病的复杂性和潜在危害,将危害减到最低。
S858.28
B
1004-5090(2016)09-0046-02
2016-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