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日龄的猪发生传染性腹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6-03-10 22:11张磊
河南畜牧兽医 2016年19期
关键词:下痢日龄粪便

张磊

(开封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河南 开封 475000)

腹泻专栏

不同日龄的猪发生传染性腹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张磊

(开封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河南 开封 475000)

猪发生腹泻的因素很多,不良的饲养环境和日常管理是导致猪腹泻的重要原因,由于导致猪腹泻的病原微生物在生长繁殖、传播途径、感染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使猪腹泻的临床症状随着日龄的不同而不同。

1 仔猪红痢

1.1发病日龄

1~3日龄。

1.2发病情况

仔猪红痢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高度致死性肠毒血症。C型产气荚膜梭菌存在于母猪肠道中,随粪便排出后污染哺乳母猪的乳头、垫料、饲料、饮水、用具及周围环境,当1~3日龄仔猪吮吸母乳或吞入污染物后感染。发病快,有时来不及发现有临床症状即快速死亡,急性病例见红褐色血性粪便,腥臭,带有米黄色或灰白色坏死组织碎片,致死率极高。

1.3防治措施

1.3.1做好猪舍及其周围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

对母猪、产房、仔猪舍、地面、用具等进行全面彻底消毒。母猪进入产房前,温水清洗腹部、后躯皮肤、乳房,并用刺激性小的消毒药彻底消毒。喂初乳前,先挤出少许乳汁弃掉,然后让仔猪吃初乳,降低仔猪红痢发生和传播的概率。

1.3.2注重免疫

母猪怀孕期使用C型产气荚膜梭菌菌苗免疫,初产或第2胎怀孕母猪,产前30d和15d各免疫1次,用菌苗肌内注射5~10ml/次;对3胎以上的经产母猪,可在产前15d一次肌内注射3~5ml/次。

1.3.3药物预防

小猪初生但还没吃初乳前,口服盐酸新霉素、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在常发病的养殖场,仔猪产出后,立即给整窝仔猪肌注硫酸头孢喹肟、抗坏血酸,并适当口服葡萄糖或人工补液盐,防止机体脱水,增强抵抗力。

2 母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2.1发病日龄

2~3日龄。

2.2发病情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猪蓝耳病,是由蓝耳病病毒引起的成年猪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是母猪常出现发热、流产、早产、死产、产木乃伊胎、弱胎等症状;仔猪表现出异常呼吸困难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在出生时立即死亡或数天后死亡。感染母猪分娩的仔猪,被毛粗乱、生长缓慢,眼睑水肿,体温升高,呼吸异常困难,打喷嚏,随之病猪腹泻严重,病仔猪糊状下痢,有的排出灰色或黑色焦油状稀便,部分便中带血。

2.3防治措施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只能退热、抗菌、净化消毒,我国规定对高致病性蓝耳病必须扑杀。使用疫苗是目前预防、控制该病最有效可行的办法。对无病的猪场,在母猪配种前1个月和产前1个月各接种1次猪蓝耳病灭活苗,种公猪每4个月接种一次,每年3次。对发病猪场,在控制不了疫情的情况下,母猪配种前1个月和产前1个月各接种一次蓝耳病弱毒疫苗,所产的仔猪断奶后1d和断奶后1个月,各接种一次猪蓝耳病弱毒疫苗,弱毒苗在一般情况下不使用,仅限3~18周龄仔猪控制不了疫情时才应用。

3 仔猪黄痢

3.1发病日龄

1~7日龄。

3.2发病情况

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急性、致死性腹泻病。多发于出生后几小时到7日龄仔猪。主要以排出黄色黏液性稀粪和急性脱水、消瘦、不食、昏迷而死为特征。解剖见皮下及黏膜水肿,小肠有黄色液体,淋巴结有出血点,肠壁变薄,胃底出血溃疡。猪舍管理不善,环境温度低,卫生条件差时易感。

3.3防治措施

发病后,母猪日粮要合理搭配,完善日粮营养,配种后最初1个月内要限饲,配种80d后更加关注日粮营养的全面性,保证产后乳汁营养均衡,量充足。母猪产前1w到产后1w,每天都要坚持用热毛巾擦拭、按摩母猪乳房。严格消毒制度,对猪舍各处全面消毒,控制好分娩舍温湿度,重视通风。

使用大肠杆菌三价苗,于母猪产前30d注射1次,产后15d再注射1次,即可对仔猪起到理想的保护作用。对腹泻脱水的仔猪,可喂服口服补液盐进行补液。

4 猪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

4.1发病日龄

1~10日龄。

4.2发病情况

猪传染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都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猪急性接触性病毒性肠道传染病,两种疾病流行特点和症状类似,不同的是流行性腹泻病死率较低,传播速度较慢,症状较缓。仔猪多在寒冷的冬春季节出现腹泻,通常首先见呕吐,继而出现急性水样腹泻,粪便多呈黄绿色或灰白色,伴有絮状凝乳快。仔猪快速脱水,消瘦,食少或不食,预后多死亡,即便不死的仔猪,也因生长停滞而成僵猪。剖检胃肠卡他性炎症,肠壁变薄,肠腔扩张、积液。

4.3防治措施

每到冬春季节,对所有待产的母猪,于分娩前30d,使用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灭活苗肌肉注射3ml,可起到很好的保护效果。

该病一旦发生,一般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可使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喹诺酮类药物抗菌消炎的同时进行补液,可有效控制死亡。补液用5%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0~30ml,VC250mg,VB6250mg,一次静脉注射,每天早晚各1次。

5 猪球虫病

5.1发病日龄

8~15日龄。

5.2发病情况

猪球虫病是一种由艾美耳球虫和等孢属球虫引起的仔猪消化道疾病,仔猪易感,成年猪多为带虫者,曾世界性流行。仔猪感染球虫病后,腹泻,消瘦及发育受阻,仔猪多在10日龄前后出现腹泻,粪便多呈白色或黄色,粥样到水样,但一般见不到血便。腹泻的仔猪逐渐消瘦,生长停滞,同窝仔猪生长发育不均匀。

5.3防治措施

仔猪与成年猪应分群饲养,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发现病猪及时隔离治疗。

治疗仔猪球虫病可口服或肌内注射增效磺胺,如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按兽药说明书使用,连用5~10d。此外,莫能霉素、盐酸氯苯胍、“三字”球虫粉等,也有较好的疗效。

6 仔猪白痢

6.1发病日龄

10~30日龄。

6.2发病情况

由特定血清型致病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腹泻性疾病。此病呈地方流行,病死率低,与环境特别是温度有关。病仔猪排出灰白色糊状稀粪,有腥臭味,可反复发作,污染肛门周围及后肢,病猪食欲减少或不食,脱水,逐渐消瘦,易继发其他类病。剖检见胃内积食,胃黏膜潮红肿胀,肠内容物呈黄白色,稀稠状,肠壁变薄透明。

6.3防治措施

防治方法除参照仔猪黄痢外,还可以用磺胺脒、次硝酸铋、含糖胃蛋白酶等量混合日服,或用土霉素与适量红糖混合供仔猪自由饮用。

7 轮状病毒病

7.1发病日龄

10~60日龄。

7.2发病情况

猪轮状病毒病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猪的传染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仔猪寒冷的冬春季节多发,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食或少食,常有呕吐,出现水样或糊状、黄白色或暗黑色下痢,快速脱水等。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是引起猪胃肠炎的常见病因。剖检变化局限于消化道,主要见小肠绒毛短缩而肠壁变薄,仔猪肠腔内充满凝乳块和乳汁。

7.3防治措施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和疫苗接种。猪发病后立即自由饮用含葡萄糖-甘氨酸的电解质流液,或静脉注射5%~10%葡萄糖盐水和3%~10%的碳酸氢钠溶液,以最大限度地防止脱水与酸中毒,同时可应用干扰素、黄芪多糖、抗生素和磺胺类配合治疗,同时要构建并保持良好的猪舍环境,防止贼风出入,维持相对恒定的温度。

8 类圆线虫病

8.1发病日龄

15~80日龄。

8.2发病情况

仔猪类圆线虫病是由兰氏类圆线虫寄生在猪小肠黏膜所引起的一种寄生线虫病,又称杆虫病。多流行于雨季和夏季,猪圈不洁且潮湿时更易发生。大量类圆线虫成虫寄生于仔猪小肠时,即会发生呕吐、腹痛、消瘦、贫血、下痢,粪便中带有血液或黏液,最后因极度衰竭而死亡。剖检可见充血、出血和溃疡。实验室检测新鲜粪便可见卵圆形虫卵或幼虫。

8.3防治措施

经常消毒,保持猪舍环境干燥、清洁是预防该病的关键措施。治疗可用左旋咪唑、丙硫咪唑、伊维菌素类、噻苯咪唑口服或拌入饲料投服,可驱除全部虫体。

9 猪痢疾(猪血痢)

9.1发病日龄

50~90日龄。

9.2发病情况

猪痢疾(猪血痢)是由致病性猪痢疾短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急性出血性下痢、亚急性和慢性黏液性下痢为主要临床特征。猪痢疾只引起猪发病,但可感染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猪。最急性型往往见不到任何症状就于数小时内死去;急性型病例开始排黄色至灰色的软粪,食少,体温升高至40~41℃,随着病情的发展,不断排出含有大量黏液或血丝的粪便,弓背,吊腹,脱水,喜饮,消瘦,虚弱,共济失调;亚急性和慢性病例症状较轻,表现为反复下痢,不时排出灰白色带黏液的稀粪,贫血,消瘦,生长发育停滞而成为僵猪。

9.3防治措施

该病尚无菌苗可用,可用0.5%痢菌净液按每千克体质量0.5ml肌肉注射,或用红霉素每千克体质量1~5mg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2~5d。同时进行补液、强心,另外要加强管理,严格消毒检疫,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制度。

10 猪副伤寒

10.1发病日龄

60~120日龄。

10.2发病情况

仔猪副伤寒也称猪沙门菌病,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急性者为败血症,临床多见慢性型坏死性肠炎。该病常发于180日龄以下的仔猪,特别是60~120日龄仔猪。虽四季均可发生,但多见于阴雨潮湿、寒冷和季节交替时。病猪体温多升高到41℃以上,出现周期性下痢,粪便呈淡黄色、黄褐色或绿色,恶臭,有时混有血丝和假膜,有的病猪还表现咳嗽,个别会出现皮肤湿疹。剖检主要呈败血症、脾肿大、大肠糠麸样坏死。

10.3防治措施

对30日龄以上的仔猪,用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肌内注射1ml,可收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发病猪使用恩诺沙星、庆大霉素等广谱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其次重视管理,减少温度湿度等气候巨变应激。

11 非典型猪瘟、伪狂犬病

11.1发病日龄

可发生于各生长阶段。

11.2发病情况

患非典型猪瘟的母猪所产的仔猪,哺乳期内多生长良好,一旦断奶后,仔猪便会出现体温升高,一般达到41℃以上,不食或少食,顽固性腹泻,粪便由褐色到黄色,后期排粪失禁,粪便沿着后腿淌下,恶臭,迅速消瘦,腹下部及耳根皮肤呈紫红色,多方治疗均无效,约1w后死亡。而感染伪狂犬病的断奶仔猪,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发病率20%~40%,致死率10%~20%。

11.3防治

两种病均由病毒引起,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做好免疫是预防的根本。

要根据当地疫情规律、抗体水平、猪群健康状况、所选疫苗类型等制定适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并规范免疫操作,不漏免。有条件的猪场,应及时进行病原抗体检测,评价免疫效果,不断修订和完善免疫程序。

S858.28

B

1004-5090(2016)10-0020-03

(2016-07-19)

猜你喜欢
下痢日龄粪便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中药喂产仔母猪防仔猪下痢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仔猪下痢综合治疗技术
仔猪下痢鉴别诊断
蛋鸡合理投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