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磊 桑振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试析手机APP设计中的扁平化设计风格
廖磊 桑振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APP是application的简称,即应用程序,包括了各类电脑软件应用程序,移动端软件应用程序。现在大多数人所指的APP即手机应用程序。在网络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类应用层出不穷,其中手机端的应用更新换代之快,领域之广,种类之多尤为突出。从智能手机出现到现在,设计风格也经历了几代更迭,其中以扁平化风格最受人追捧。
APP;扁平化;发展趋势
随着智能机的全球覆盖,手机APP如雨后春笋般喷涌而出,预测,到2015年下载量将达到182.7亿,它作为新型的商业营销手段,被开发商们用千万种姿势展现在人们面前,而APP的设计风格,则是由流行风的风向来确定的。写实风格、扁平化风格、极简风格等等这些风格充斥在各类下载平台上面。
主要的APP设计风格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扁平化(Flat Design )、极简、Material Design(谷歌APP设计风格)。
扁平化设计是一个大的范畴,它包含了极简设计风格和Material Design、微软的metro风格,它是在苹果拟物化设计风格之后发展至今的。去除冗余、厚重和繁杂的装饰效果,具体表现在去掉了多余的透视、纹理、渐变、羽化以及能做出3D效果的元素,这样使得主体信息能够直接地传递给用户,没有其他的装饰元素影响用户的信息获取,相比拟物化风格,它在信息繁杂的海洋中,更加的一目了然,更加的简单明了,操作更加的简便。这也是为什么扁平化风格能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统治全球设计界的原因之一。
极简设计风格,明快而富视觉冲击力的个性图形,多用单色、纯色,去繁就简,体现少即是多的理念,视觉中心突出。大面积的留白,使图、文、底主次分明,更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Material Design(谷歌APP设计风格)兴起于谷歌安卓系统的5.1以后,是谷歌安卓手机操作系统的风格。它是谷歌推出了全新的设计语言Material Design。Material Design设计代表是卡片化设计风格。
扁平化最初是一种企业管理制度,2008年被Google提出,微软公司最先将其应用在用户操作界面的设计中,慢慢发展成设计界的一股龙卷风,席卷了几乎设计界的所有领域。那么它为什么会被大众所认可呢?它为什么能够在设计界掀起这股浪潮呢?
扁平化设计风格的优势:其实在苹果的历代图标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扁平化风格的发展,苹果公司最先是以拟物化风格为主,拟物化风格给人近乎实物的视觉感受,阴影、高光、渐变、肌理等等,这些装饰效果给人感觉很真实,如同看到了真实的物品,但是它在拟真的同时也降低了用户体验,增加了用户理解接收难度,它将信息主体掩盖在了繁杂的装饰之后。而扁平化风格则是去掉了这些装饰,如一股清流冲击着设计界,使人耳目一新,用户更加容易接收主体信息,它以清晰、简约的形式跃入大家的眼前,缓解了用户的审美疲劳。
但是扁平化设计风格在人们口中也是褒贬不一,它也存在着劣势:去除多余的装饰,将信息主体直接暴露在用户眼中,这种表达方式很直接很单调,甚至让人感觉冰冷,情感诉求得不到满足。生活节奏的加快让这个表面上热闹的世界遮掩着的却是冷漠,心与心的冷漠,人们需要一种情感的交流,热情的、温暖的。而扁平化风格给不了人们日益增强的心理需求,这就是它的劣势所在。
正如19世纪的工艺美术运动,它主张功能与美的统一,倾向于装饰之美,而后来的新艺术运动出现了去除一切装饰,广泛运用简单的几何形状进行设计。这些变化的产生,是社会的发展,产品的需求量变大,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迫在眉睫,而繁杂的装饰会加大工业生产难度,无法大批量生产,所以去除装饰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对比现在的扁平化设计与拟物化设计,随着人们对于屏幕分辨率的不同要求,矢量设计的扁平化风格能够更快更方便的适应各种分辨率要求,而拟物化风格在需要不同分辨率要求时,需要的是重新设计,这大大增加了开发周期,这也是扁平化风格能流行的其中一个原因。
没有哪一种设计风格能永世长存,扁平化风格也不例外,它会逐渐被另外的设计风格所取代,而取代的形式有三种:(1)设计师们在扁平化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来逐渐改变单一的毫无装饰的极简扁平化风格,而现在的发展方向也是如此,扁平化与三维结合;扁平化与渐变结合;扁平化与动画结合等等。这些结合方式虽然都偏离了扁平化风格的核心,但是却都是它的衍生与创造。当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新的风格便脱离了扁平化的躯壳,独立的呈现在大家面前。(2)另外一种设计风格异军突起,比如Windows phone的方块模式,或者极简风格,再或者其他小众的风格,在扁平化风格引起人们视觉疲劳的时候,能大范围占领用户视野,并成为主流风格。(3)在各种思潮或者社会发展需求的影响下,一类新兴风格夺人眼球,风靡世界,成为设计界的新星、宠儿,如同现在的扁平化一样。
但是总的来说,设计一定是要根据信息主体的本质特性、发展方向、表达情感的方式来确定其风格,而不是简单的跟风,随大流,没有哪一种风格是既定不变的,设计风格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做一些改变,让大众更容易接受。
在现今社会,随处可见扁平化设计,招聘要求里面甚至都会加上:熟练应用扁平化设计风格。很多人都不经思考的在选择设计风格时锁定扁平化,很多设计师们也被要求着使用扁平化风格,好像世界上只有这一种风格能够让用户接受。扁平化风格的确很经典,但是如果不经思考,不结合项目的行业特点、自身文化内涵、历史背景、市场需求等盲目使用,会让扁平化风格更快的没落,即使这是必然的结果。
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有所坚持,我们要对各方负责,不能随喜好定风格,应该客观冷静的分析判断,最后确定用什么样的风格去表达会最完美。
[1]江汀.扁平化图形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研究,2015(2):206-207.
[2]易敏哲.关于手机界面设计趋于扁平化的一些思考[J].大众文艺,2014(1):108.
[3]张金凤.浅析扁平化风格标志设计的优缺点[J].艺术科技,2015(11):163.
[4]黄晟.基于用户体验的APP设计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
廖磊/1990年生/男/湖北孝感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
桑振/1975年生/男/河南鹿邑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