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分伏热论辨治白疕28例

2016-03-10 03:12耿贤华袁海燕刘希良任吉广
光明中医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

耿贤华 袁海燕 刘希良 任吉广



血分伏热论辨治白疕28例

耿贤华1袁海燕2刘希良3△任吉广1

1.山东省德州市德城耿贤华中西医诊所(德州 253000);2.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开发区分院针灸理疗科(德州 253000);3.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康复科(德州 253057)

摘要:目的观察以血分伏热论辨治白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血分伏热型白疕患者,以“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为治疗法则,以凉血养阴化瘀为主,佐以清热泻火解毒,辅以宣肺疏风化湿为治法治疗。结果28例患者中,治愈22例,占78.57%;好转4例,占14.28%;无效2例,占7.14%。结论以血分伏热论辨治白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疗程长短与患病时间长短有直接连系,患病久者恢复较慢疗程较长,患病时间短者见效快疗效好。

关键词:白疕;血分伏热论;中医药疗法

白疕又称银屑病,主要表现以皮肤上起红色斑片,上覆多层白色皮屑,刮去皮屑可见点状出血为特征的皮肤病。其发病多痒,且有碍美观,甚则可继发感染及导至心肝肾等脏器损害给患者造成严重身心伤害。笔者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以血分伏热论辨治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8例均为本诊所门诊患者。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8~56岁,平均33岁;病程最短者22天,最长者12年,平均3.5年。

1.2诊断标准 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白疕的诊断依据。②中医辨证属血分伏热型。主要症状:皮损明显,鳞屑较多,刮去鲜屑后有发亮薄膜,深红色点状出血。伴心烦易怒、眠差多梦,口干多饮,小便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数。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证型者;②近20天未接受系统治疗及使用激素者。

1.4排除标准①年龄小于18岁及大于60岁者;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③合并有内分泌疾病,重型心脏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

1.5治疗方法以凉血养阴化瘀为主,佐以清热泻火解毒,辅以宣肺疏风化湿为治法。药用:蝉蜕6 g,白僵蚕9 g,姜黄6 g,大黄6 g,槐花12 g,茜草12 g,荆芥6 g,防风6 g,栀子6 g,淡豆豉10 g,前胡6 g,苦杏仁6 g,紫草10 g,金银花12 g,连翘12 g,牡丹皮15 g,生地黄15 g,玄参15 g,蒲公英15 g,鸡内金15 g。随证加减:痒甚加地肤子,茺蔚子;眠差心烦加柴胡,黄芩,川楝子;舌质红甚有瘀点者选加丹参,赤芍,白头翁;舌胖甚加冬瓜皮,荷叶;苔较厚腻者加藿香,佩兰。每日1剂,水煎2次,共400 ml,分2次温服,药后避风。忌食生冷辛辣,肥甘油腻,尤忌酒、鱼虾、海鲜、牛羊肉等发物。应清淡饮食,适当锻炼,注意休息。服药10剂为1个疗程。

1.6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的有关标准拟定。治愈:皮损完全消退,或消退95%以上;好转:皮损消退50%以上;未愈:皮损消退不足50%。

2 结果

2.1治疗结果28例患者中,治愈22例,占78.57%;好转4例,占14.28%;无效2例,占7.14%。

2.2病案举例李某某,男,23岁,2013年11月24日初诊。患者全身散在斑片状皮损并头部较多,尤以额部及耳前发际处较多,并于头发根部红肿,相连成行,色白较厚,除去白屑后可见嫩皮下出血点。自觉白天无明显不适,但夜间痒甚影响睡眠,纳可,小便黄,舌边尖红,苔薄黄略腻根部甚,脉弦细。诊断为白疕,辨证为湿热郁阻,血分伏热证。治法为凉血养阴化瘀为主,佐以清热泻火解毒,辅以宣肺疏风化湿。方药组成:蝉蜕6 g,白僵蚕9 g,姜黄6 g,大黄6 g,槐花12 g,茜草12 g,荆芥6 g,防风6 g,栀子6 g,淡豆豉10 g,前胡6 g,苦杏仁6 g,紫草10 g,金银花12 g,连翘12 g,牡丹皮12 g,生地黄12 g,玄参15 g,蒲公英15 g,鸡内金15 g,藿香6 g,佩兰6 g,地肤子12 g,茺蔚子12。10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温服。10日后患者二诊,望其皮屑明显变薄,额及耳前发际根部皮肤不发红,有白色皮屑覆盖,除小部分略厚外大部分已明显变薄,刮去皮屑仍有深红色出血点。诉夜间痒感明显减轻,眠可,纳可,二便正常,舌边尖红苔薄黄略腻,脉弦细。于上方加白头翁15 g。10剂,服法如前。患者先后来诊4次,以基本方为基础加减,共服药40剂,皮损消失,余无不适感觉,吿愈。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3 讨论

白疕又称银屑病,临床中较为多见,病情顽固,且以反复发作,治疗颇为棘手,《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2]指出:“其属血分伏热,发为肌肤皮损,故当治以凉血化瘀之剂。”恍然有悟,再思其证,其发而皮痒,白屑易脱,脱皮后有出血点。“出血点”实为血分伏热之明证,白屑则为血分伏热聚于皮肤与风邪及兼邪相博而成。

《黄帝内经》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叶天士云:“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3],故其治当以凉血化瘀养阴为主,佐以清热泻火解毒。《黄帝内经》云:“肺主皮毛”,“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故而更辅以宣肺疏风化湿为治法。方中玄参、生地黄、丹参咸寒甘寒并用,滋阴清热,扶正而不敛邪;牡丹皮清血分中伏热,并以地榆、槐花辅之;以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苦甘而寒清热泻火解毒,清泄血分伏热,并轻清宣透能透热外出;以升降散宣泄郁火,通畅三焦,使气机顺畅,以透邪外出,其中蝉蜕甘寒入肝肺二经,既能清肝中郁热以助凉血,又能清宣肺气,透邪外出;白僵蚕辛苦咸平,入肺胃肝经,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清热除湿之功。赵绍琴先生在《温病纵横》[4]云:“方中白僵蚕辛苦咸平,……故名‘升降散’”其所释甚详,在本证中其内联凉血化瘀养阴,外系宣肺疏风化湿,将二者有效的结合,并通过宣畅气机,更增强了二者之作用。以淡豆豉、苦杏仁、前胡、荆芥、佩兰、防风等宣肺疏风化湿,一宣肺疏卫使肺卫通畅,邪无郁滞之所。二直接疏风祛湿,祛除在表之邪,使之不能与血分伏热相博结而致病。但应注意疏风化湿之品剂量要小,即“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汗”,遵赵绍琴先生“‘在卫汗之可也’并非应用汗法”[5]之意。

实践证明,此病疗程长短与病程长短有直接联系,28例中最短者20日愈,其为感冒后发病,患者发病不到1个月即来诊治。最长者患病已10年,共10余诊方愈,且中间亦有反复,整个过程十分艰难。此疗法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将之公诸于世。一愿为广大病患解除痛苦,二意为抛砖引玉,讲述笔者运用赵先生“血分伏热”论辨治白疕的心得体会,希望读者能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有所建议,以共同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76-277.

[2]赵绍琴名家研究室整理.赵绍琴医学全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512.

[3]孟澍江.温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85:116.

[4]赵绍琴.温病纵横[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0.

[5]赵绍琴.跟名师学临床系列丛书·赵绍琴[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2-28.

通讯作者△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2.041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2-0238-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刘政2015-03-25)

猜你喜欢
中医药疗法
中医药治疗老年性失眠临床研究近况
三仁汤在眼科的应用研究进展
自拟祛风解痉平喘方治疗支气管哮喘风痰哮证26例疗效观察
三芪丹颗粒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重剂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不安腿综合征28例疗效观察
柴枳理中汤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3例疗效观察
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现状
方邦江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举隅
自拟中药方治疗更年期失眠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