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圆珍(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长道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西和 742101)
鸡传染性鼻炎的诊疗
沈圆珍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长道镇畜牧兽医站,甘肃西和742101)
摘要:传染性鼻炎(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副鸡嗜血杆菌呈多形性,为革兰氏的小球杆菌,两极染色,不形成芽孢无荚膜,无鞭毛,兼性厌氧子啊含5%二氧化碳的大气条件下生长较好。本菌分为A、B、C3个血清型,不同国家血清的发布不同,我国流行的一A型为主。本病可发生与各种年龄的鸡,随着年龄的增加易感性增高,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鸡传染性鼻炎;副鸡嗜血杆菌;防治
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嗜血杆菌引起鸡的呼吸道疾病,最明显的症状是鼻腔和窦内炎症,表现鼻留浆液或粘液性分泌物,有时打喷嚏,眼目和眼周围水肿,眼结膜潮红/肿胀,饮食和饮水减少,或有下降,体重减轻,仔鸡生长不良,成年鸡仔发病后一周左右产蛋减少,公鸡肉髯常见肿胀,为进一步加强对本病的了解,采取有效的办法防治该病,本文就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试验室诊断和综合防治方面作以概述。
副鸡嗜血杆菌多形性,为革兰氏的效量极染色,不形成芽孢,无荚膜,无鞭毛兼厌氧。对营养的需求较高,需要V因子即盐酸腺嘌呤二核苷酸,鲜血琼脂可满足本菌的需求,培养24 h后形成露滴样小菌落,不溶血。本菌分为A、B、C三个血清型,本菌抵抗力很弱,固体培养基上的细菌在4℃存在不超过6 mm,在冻干条件下可以保存10年,对一般清毒剂敏感。
副鸡嗜血杆菌经呼吸道侵入机体后,首先在鼻腔内大量繁殖,引起鼻腔和窦内炎症,表现在黏性或浆液性分泌物,有时候打喷嚏,眼目和眼周围水肿,眼结膜潮红、肿胀,饮食和饮水减少,或有下降,体重减轻,仔鸡生长不良,成年鸡仔发病后一周左右产蛋减少,公鸡肉髯常见肿胀,如炎症(慢)蔓延至下呼吸道时,则呼吸困难,有啰音转为慢性和其他疾病病鸡常摇头,欲将呼吸道内的粘液排出,最后常窒息死亡,一般情况下单纯的传染性鼻炎很少造成鸡只死亡。
本病多发于冬秋两季,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鸡,随着年龄的增加易感性增高,以育成鸡和产蛋鸡易感,尤以产蛋鸡最易感。病鸡及带菌鸡是传染源,其他传播途径可通过飞沫及尘埃传染。不能垂直传播,鸡舍寒冷潮湿,维生素缺乏,受寄生虫侵袭都能促使鸡群发病。该病主要发生于鸡类,其他禽类和实验动物不会感染本病,本病在世界多数地区都有分布,如:德国主要流行菌类为A、B型西班牙主要流行A、B、C型,马来西亚主要为A型,南非还分离出DNA非依赖性菌株,分离比率在逐渐升高,2周内的幼鸡一般无抵抗能力,4周以上的鸡易感,存在个体差异,人工感染4~8周的小鸡有90%出现典型的症状,发生于各种年龄的鸡只尤其老鸡群感染率较高。
2009年3月初,某镇一养鸡场的产蛋鸡出现打喷嚏眼睑和眼周围肿,眼结膜潮红和肿胀,采食和饮水减少,同时伴有下痢,4 d后部分病鸡出现呼吸困难,有啰音,病鸡摇头伸颈,最后倒地死亡,发病后用氟笨尼考等药物治疗。部分鸡症状减轻,有些鸡不愈而亡。病死率约为20%病程约为4~8 d。
5.1临床症状
病初,病鸡无明显症状,仅见鼻孔中有稀薄水样,打喷嚏。病情如果进一步发展,鼻腔内流出浆液性或粘液状分泌物,逐渐变粘稠,并有臭味,打喷嚏,呼吸困难常摇头并不时用爪搔鼻喙,粘液干燥后鼻喙周围凝结成淡黄色的结痂。吃饲料量和饮水量减半,体重逐渐下降。病鸡表现脱水,脚爪干裂,消瘦、贫血、精神萎顿、体温41℃~42℃,有明显呼吸道症状,即咳嗽、张口呼吸。病鸡面部发炎,一侧或两侧眼周围组织肿胀,严重造成失明。后期口腔腭裂上有干酪样物,严重者炎症蔓延到气管和支气管,引气呼吸困难。母鸡产蛋下降,公鸡肉髯肿大。少数严重的病例,发生副嗜血杆菌性脑膜炎,表现急性神经症状而死亡。鸡群自然感染后的潜伏期较短,通常为1~3 d,人工感染潜伏期为18~36 h,病程长短不一,有接种培养物发生的鼻炎病程为6~14 d。
5.2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是鼻腔、窦、喉和气管粘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充血肿胀,潮红,粘膜表面及腔内存有大量粘液或干酪样物等炎性渗出物,面部皮下水肿,有胶冻样的液体出现。表明覆有大量粘液,窦内积有渗出物凝块或干酪性坏死物,严重时也可发生支气管肺炎和气囊炎。面部和肉髯的皮下组织水肿,眼、鼻有恶臭的分泌物结成硬痂,眼睑有时粘合在一起。内脏一般无病变。产蛋鸡输卵管内有黄色干酪性分泌物,卵泡松软、血肿、坏死或萎缩,腹膜炎,公鸡睾丸萎缩。
根据流行特点,症状和病程变化可以怀疑本病,要进一步确诊,需病源的分离鉴定,血清学实验和鉴别诊断。
6.1病源分离鉴定
取急性病例眼下窦类渗出物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到呈短链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进而用酒精棉拭子从病鸡的窦腔深部,气管后气囊无菌采取病料直接在血琼脂上划直线,然后再用葡萄球菌在平板上划横线,置蜡烛罐或厌氧培养箱中,37℃培养24~28 h后,在葡萄球菌菌落边缘可长出一种细小的卫星菌落,而其他部位不见或很少见有细菌生长。这些小的卫星菌落可能是副鸡嗜血杆菌。
6.2血清学诊断
用加有5%学清学的鸡肉浸出液培养鸡嗜血杆菌。制备抗原,用凝集实验检查鸡血清中的抗体,通常鸡被感染后7~14 d即可出现阳性反应,可持续一年或更长时间。因为三种血清型的细菌都有共同抗原,所以用一种血清型制备的凝集抗原可检出三种血清型抗体。凝集实验可用于检测鸡群过去感染的情况,也可用于菌苗效力实验中抗体应答的追踪。平板法抗原是试管抗原的10倍,1∶5稀释血清,与抗原各1滴,3 min内出现凝集者为阳性。试管法抗原60亿/mL,1∶5稀释血清出现凝集者为阳性。
6.3鉴别诊断
本病和慢性呼吸道病、慢性禽霍乱、禽痘以及VA缺乏症等症状相似,故仅从临诊上来诊断本病有一定困难。此外,传染性鼻炎常有并发感染,在诊断时首先考虑到其他细菌或病毒并发感染的可能性。
7.1饲养管理
7.1.1加强日常管理提高鸡群体质,现在很多养殖户以为,接种过疫苗的鸡群就不会发病,以致对日常的管理和消毒不重视,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7.1.2改善鸡舍环境注意通风和保暖,必要时可在舍内加温,也要保持通风,定期排气,降低氨气浓度,减轻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
7.1.3净化空气寒冷季节,气候干燥,舍内粉尘飞扬,空气污浊,应加强平时的消毒工作来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净化空气和增加空气湿度,从而减少空气中病原的含量。
7.2免疫接种
疫苗接种是目前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一项主要措施。目前用于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疫苗种类很多,可分为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类。
7.2.1灭活苗采用本地分离的病毒株制备灭活苗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但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因此,目前未被广泛应用。
7.2.2弱毒苗单价弱毒苗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引进荷兰的H120、H52株。H120对14日龄雏鸡安全有效,免疫3周保护率达90%;H52对14日龄以下的鸡会引起严重反应,不宜使用,但对90~120日龄的鸡却安全,故目前常用的程序为H120于10日龄、H52于30~45日龄接种。
7.3日常消毒
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消毒,防治病原侵入。实施良好的生物安全和卫生消毒措施,制定科学严格的消毒和管理措施,加强日常消毒,严格控制和切断该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本病病原对许多抗菌药物均敏感,如:磺胺嘧啶、红霉素、链霉素、壮观霉素、强力霉素、土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在发病早期及时在饲料、饮水中添加一些敏感抗菌药物,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方法一:硫氰酸链霉素注射液,肌肉内注射,每千克体重20~30 mg,2次/d,连用2~3 d.
8.1硫氰酸红霉素,可溶性粉,混饮,每1L水,2.5 g连用3~5d。
方法二:土霉素片0.05 g,0.125 g,0.25 g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25~50 mg,3次/d ,连用3~5 d。
方法三:环丙沙星、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10 mL、0.2 g肌肉注射,5 kg/次,2次/d。盐酸环丙沙星是可溶性粉,50 g∶1 g混饮,每1 L水。
方法四:恩诺沙星100 mL∶2.5 g,100 mL∶5 g,100 mL∶10 g混饮每1 L水,禽50~75 mg。
本病根据临床症状,病例剖解,可做初步诊断,必要时结合实验室诊断确诊。本病和慢性呼吸道病、慢性禽霍乱、禽痘以及VA缺乏症等症状相似,故仅从临诊上来诊断本病有一定的困难,此外,传染性鼻炎常有并发感染,在诊断时必须考虑到其他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中图分类号:S85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799X(2015)03- 0058- 02
作者简介:沈圆珍(1989-),男,甘肃西河人,技术员,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