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利
(黑龙江省北安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164000)
母猪难产的助产、剖腹产及产后护理
罗利
(黑龙江省北安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164000)
母猪分娩时破羊水半小时仍产不出仔猪,即可诊断为难产,在母猪生产中较为常见。多种因素都可导致母猪难产,如母猪产道狭窄、分娩时间过长、骨盆发育不全、死胎多、子宫弛缓、胎儿过大、胎位异常等。母猪难产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能会导致母猪、仔猪死亡。
1助产
在母猪分娩时,若观察到母猪长时间反复努责,有剧烈阵痛表现,但不见产仔,呼吸迫促,皮肤发绀,即应指派专人实行人工助产。对于娩力不足的老母猪,为促进子宫收缩,可肌内注射催产素10~20 IU,必要时同时注射强心剂。若注射催产素后半小时仍不见仔猪产出,即应实施助产术,用正确手法掏出仔猪。
具体方法:助产人员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剪短并磨光指甲,助产者的手及手臂要用肥皂水反复搓洗并冲净,后用1%高锰酸钾液(或2%来苏儿)消毒,再用75%的酒精消毒,再涂抹灭菌润滑剂(凡士林或石蜡油)。清洗消毒母猪外阴部。抓好时机,缓慢将手臂伸入产道,抓住胎儿的下颌或腿,随着母猪的努责动作,缓慢拉出仔猪。对胎位异常的,矫正胎位后可能自然产出。
助产动作要轻柔,尽量避免母猪产道被划伤而感染。为尽量避免生殖道感染,助产后必须给母猪注射抗生素。由于难产而导致母猪长时间脱水和不食,可经耳静脉滴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 000 mL、维生素C 0.2~0.5 g。
2剖腹产
对于产程过长而助产无效者,要实施手术将仔猪取出,即剖腹产。猪对剖腹产的耐受性较强,成功率可达92%。适时进行剖腹产,不但可以挽救母猪生命,同时也可将仔猪救活。
第1步:保定。将母猪左右侧卧均可。
第2步:消毒处理。具体方法是将母猪侧腹部大面积剃毛、冲洗干净、涂抹碘消毒剂,并铺上大块塑料布(在消毒剂中浸泡过的),目的是在术中放子宫角用。
第3步:麻醉。采用切口处局部浸润麻醉。
第4步:手术。自髋结节以下约10 cm处,向下向前作一与腹内斜肌纤维方向相同的切口,长约15 cm;切开皮肤、皮下脂肪及皮肌、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及腱膜,按纤维方向切开腹横肌,分开腹膜外脂肪,最后切开腹膜。打开腹腔后,将一侧子宫角或其中一部分拉出来,盖上以灭菌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紧靠子宫体在子宫角大弯上切一约15 cm的切口,便于从此切口取出两侧的胎儿。一旦切开子宫开始取仔猪时,动作要迅速,以免取空部分的子宫复旧缩小,造成后边的小猪取出困难。一侧子宫角内仔猪全部取出后再取另一侧子宫角,直至全部取完。
第5步:子宫缝合。用丝线或肠线和圆刃针以连续缝合法先把子宫浆膜和肌肉层的切口缝合一道,再用胃肠缝合法缝第二道(针不穿透黏膜),使子宫切口向内翻,用加入青霉素的温生理盐水冲洗子宫表面,冲洗液不要流入腹腔。然后将子宫放入腹腔。
第6步:腹壁、皮肤缝合。用丝线以连续缝合法分别缝合腹横肌与腹膜(缝完以前在腹腔内注入大剂量抗生素)、腹斜肌腱膜、皮肌,用锁边缝合法缝合皮肤并涂以消炎防腐软膏。实施剖腹产的母猪,术后要加强护理,密切注意体温变化,连续注射3 d青霉素,每天2次。若切口愈合良好,体温无大的变化,7~10 d即可拆线。
3母猪产后护理
分娩后1周内母、仔猪的健康状况与仔猪育成率和断奶体重关系极大。根据养猪实践经验,母猪产后8~10 h内不要喂料,但可喂给足量的豆饼麸皮汤。分娩后的2~3 d喂料量不宜过多,要求饲粮营养丰富且易消化,并视母猪体况、泌乳和消化状态逐渐加料。分娩后1周左右即可逐渐达到标准喂量或不限量饲喂。母猪产后体力虚弱,过早加料可能引起消化不良,乳质变化,导致仔猪拉稀,应灵活掌握。如果母猪产后体力较强、消化较好、哺乳仔猪数较多,则可提前加料或自由采食,以促进泌乳。有的母猪因妊娠期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引起产后奶量不足甚至无奶,可喂给一定量的小米粥、豆浆或胎衣汤等,具有催奶作用。对膘情好而奶量不足的猪,除喂催奶饲料外,可同时采用药物催奶。如王不留行、当归、王通草、漏芦各30 g,水煎,配小麦麸喂服,每天1次,连喂3 d。四叶参250 g,一次煎服。催乳灵10片,一次内服。
为提高并健全母猪的消化功能,也为了改善乳质,预防仔猪下痢,可考虑每日给母猪喂小苏打25 g,溶于饮水中分2~3次投给;若发现母猪的粪便干硬或有便秘倾向,要多供给饮水,并适当喂些人工盐。
要经常给产房通风,保持产房的温暖干燥和空气新鲜。产房小气候恶劣,产栏不卫生可能造成母猪产后感染,发热、拒食、无奶。因此保持产栏卫生很重要。如不及时治疗,仔猪常于数日内全窝饿死。遇有这种情况,要抓紧治疗,给母猪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及用专门的子宫冲洗液对其子宫进行冲洗。
收稿日期:2016-04-09
作者简介:罗利(1968-),女,大专,兽医师。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739(2016)04-00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