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天,余莹莹,袁 杰
(1.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湖北恩施 445000;2.湖北民族学院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教研室,湖北恩施 445000)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输血学教学与实践*1
石天1,余莹莹2,袁杰2
(1.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湖北恩施 445000;2.湖北民族学院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教研室,湖北恩施 445000)
一直以来,我国从事输血工作的人员多数是检验专业出身,少有临床医学专业的学历教育,甚至有一部分是中途改行,输血医学的知识和技能主要由实践工作中获得,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1]。同时,大部分输血科仍然执行着贮血、配血、发血等基本职能,缺少对临床用血的指导,也没有对临床输血起到规范管理。输血科职能较为局限,这与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规定有一定距离。正是上述原因,使得我国输血医学发展较国外相对滞后,输血科工作人员得不到应有的地位和待遇,也凸显了加快输血医学学科建设和输血人才队伍的培养的必要性及紧迫性。因此,为了跟上当代输血医学教育发展的步伐,培养从事临床输血工作的检验人才,进一步完善医学检验技术专科教学体系,针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特点,从《临床输血学》的课程规划、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1精心规划内容,适时安排课程
当前,开展输血医学高等教育,加强输血医学学科建设的意义已是中外的共识[2]。临床输血学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是输血医学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阵地,其教学必须紧密切契合输血医学的发展需要,做好规划,不断改进。
1.1精心规划内容以往,临床输血学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内容零散,不全面,欠规范,有些观念亟待更新,学生不能形成系统认识,不利于输血医学的发展和检验人才的培养。因此,结合临床输血学密切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特点,设置教学大纲。临床输血学共设置40学时,其中理论、实验、见习学时分别为28、8、4学时。理论学时着重掌握红细胞血型系统及其检测,熟悉白细胞、血小板抗原系统及其检测,实验学时重点掌握输血相容性检测,见习安排到当地血站,内容为血液及血液成分的制备和保存。
1.2适时安排课程本课程涉及多学科知识,主要以临床检验基础、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医学知识为支撑。通过上述学科的学习,学生才能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认识和接受起来较为容易。特别对于血型血清学检测,是基于免疫学中抗原抗体凝集反应原理,需要学生系统学习过临床免疫学检验课程后,才能掌握临床输血学相关理论和实验内容。因此,将本课程设置于其他专业课程之后,由基础课程向专业课程深入,将进一步优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并完善教学体系。
2扩展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2.1病例讨论式教学病例讨论课最终目的是通过病例分析中对各门学科知识的整合过程,加强基础和临床科学之间的概念联系,培养终身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时培养作为未来医生所需要的团队精神以及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讲解临床输血时,选择临床大出血案例,陈述患者基本病史,现症表现,以及各种实验室、影像学检查情况,要求学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血液成分,制订详细输血治疗方案。让学生在掌握各种血液成分适应证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判断患者输血指证,确定血液成分的选择和用量,并考虑血液输注的顺序、速度及严密观察患者输血过程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临床输血问题的能力,并学会运用循证医学思维,开展医疗活动,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
2.2学导式教学学导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学导式教学的核心特征是教学的重心从单纯的教师教学变为学生自主学习[4]。在讲授输血不良反应内容时运用学导式教学方式,以不同种类输血不良反应对同学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课前学习,利用课下时间制作幻灯片,并推选一位主讲同学进行讲解,让全体学生进行评价,最后教师点评,并结合重点难点精讲,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3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达到教学相长创建输血专业方向网络平台自学资源库尤为重要,可以为学生课外自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与系统的指导,激发学生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师生提供一个互动交流、智能化的网络教学环境[5]。受此启发,使用网络软件建立临床输血学交流群,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公开性展开课下的交流讨论。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与教师进行网络交流,形成一对一问答。教师通过提出与临床输血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最后由师生共同讨论解决方案。在讲述ABO血型时,通过交流群上传科教片“血型之惑”,学生观看后带着疑问对血型系统进行了扩展学习,解答了社会热点问题“血型能否用来鉴定亲缘关系”。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缩短师生距离,增强互动,活跃课余生活,实现了教师和学生高效沟通,达到教学相长。
3重视实习教学,开展血站见习
实习是临床输血教育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对于学生而言,实习是完成他们由学生到输血专门人才转变的重要一步,实习阶段效果与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专业定位、后续发展密切相关[6]。
3.1输血科实习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习均安排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其输血科基本已独立,故在实习轮转时,要求在输血科时间为2周,由输血科高级职称老师带教指导,并制定了详细的实习计划,严格考勤纪律,定期学习培训,出科进行考核,使学生掌握常规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新生儿溶血病筛查,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检测等输血操作技术,熟悉临床收血、贮血、发血、输注等输血全过程,同时了解换血疗法、自体输血等输血新技术。
3.2中心血站见习教师应使学生深刻理解无偿献血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参与其中,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周围的公众,这是持续、稳定、健康开展无偿献血的基础,是培养高素质输血学人才的保证[7]。因此,安排学生到中心血站观察、参与血液采集、检测、成分制备、保存等采供血过程,通过观察工作人员操作及与无偿献血者交流,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增强学生的职业修养和社会奉献意识,对学生的人格起到正面积极的影响,同时宣传无偿献血事业,壮大无偿献血队伍。
在我国,临床输血学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的历史不长,同时也是一门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做好临床输血学的课程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业。因此,从临床输血学的理论、实习教学方法和形式上进行了初步实践,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为探索出合适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文敬,覃月秋,劳海苗,等.关于我国输血医学高等教育的思考[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2):83-85.
[2]刘忠.以学科建设促进输血医学的发展[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4-5.
[3]何春燕,武军驻,商亮,等.病例讨论课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的比较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64-65.
[4]宋煜萍.以学导式教学激活公共管理专业课堂[J].中国高等教育,2014(6):35-36.
[5]禹莉,李玉云,郝艳梅,等.输血专业方向网络平台自学资源库的构建[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77-80.
[6]郭松佳,刘荣臻.医学检验专业临床输血方向教学与实践探析[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3):429-431.
[7]欧阳旋,汤旭东,黎一华.博爱奉献精神在输血学教育中效果的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7):1105-1106.
*基金项目: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KJY201310)。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10.0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10-1439-02
(收稿日期:2016-02-09)
·医学检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