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定军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 438002)
骨伤科中的筋伤疾病多见踝关节扭伤,约79%以上是全身关节扭伤,因关节扭伤引起的运动障碍、疼痛、肿胀,应及时地进行正确治疗。后踝关节陈旧性损伤、失治或误治,行走后踝关节疼痛、肿胀是患者将会遗留的症状,病者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受到影响。用中药外洗、外敷配合推拿治疗60例,笔者观察到有良好的医治疗效。
2015年6月—2016年7月,踝关节扭伤患者60例的观察,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69岁。治疗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其中双踝肿胀10例,单踝肿胀15例,双踝伴足背肿胀5例;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单踝肿胀其中占10例,双踝肿胀11例,双踝伴足背肿胀9例。两组与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病程史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以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课关节扭伤的疗效为研究对象。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一是踝部外伤史明确。二是跛行,扭伤处肿胀、疼痛、皮下瘀斑。三是局部压痛,内翻扭伤者,足做内翻动作时,外踝前下方剧痛;外翻扭伤者,足做外翻动作时,内踝前下方剧痛。四是X线摄片检查未骨折。
对照组原则是疏经活络和通痹止痛,外敷中药对踝关节扭伤进行治疗。外敷中药为:透骨草 20 g,伸筋草 15 g,红花 15 g,川芎20 g,浸泡在50%酒精1 000 ml约1周后外敷,每天一次。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原则是解痉止痛、活血消肿,治疗手法为常规推拿。伤者正坐,轻柔手法放松患肢脚踝至膝关节内外肌肉群,患部和四周用拇指指腹端按揉,拇指依次点按阳陵泉、足三里、悬钟等穴位,酸胀感为度,手法宜柔和深透,治疗在15 min左右,达到活血祛瘀的目的。然后嘱咐屈曲患肢,一手握住足前部,另一手拇指与食指捏住胫骨前下部,在稍用力拔伸下适当摇动旋转踝关节5 min左右,做内外翻、踝关节屈伸及环状运动,手法平稳和缓,以达到解痉止痛的目的。最后嘱咐患者取仰卧位,用禅推法自局部向四周外推2 min,从上到下均匀直推至跟骨粗隆,重复进行5遍左右,手法要柔和平稳。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疗效标准,经X线检查,踝关节疼痛完全消失,关节稳定,活动自如者为治愈;踝关节稳定,疼痛基本消失,活动功能正常,但行走时间长或负重时有酸痛不适感者为显效;踝关节欠稳,疼痛明显减轻,肿胀明显减轻,步行乏力者为有效;踝关节不稳定,疼痛无改善,活动依然受限者为无效。总有效为治愈、显效和有效。
治疗结束踝关节功能及治疗后第3 d、第7 d、第14 d、第21 d肿胀消退情况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所有连续变量为非正态分布,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皮肤过敏反应。
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疗效确切,费用低廉,且作用直接、安全,毒副作用低,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推广。
中医外科一般在临床上对踝关节扭伤治疗时,虽有好的疗效,但所需时间较长,不利于早日恢复功能。中医学认为扭伤踝关节,属“痹症”、“筋伤”,疼痛肿胀是标,气滞筋伤血瘀是本,标本兼治的方法为推拿加外敷中药。按摩就是推拿,对体表穴位或相关部位运用不同的手法推拿,使血液循环加速,经络气血疏通,局部肌肉解除紧张,让粘连松解,吸收组织血肿,推拿的适当刺激,可对局部组织的痛阈提高,疼痛减轻。使局部扭伤的相关生物信息产生变化,按摩配合药物的作用下,失常的生物信息被调节,达到止痛消瘀、祛瘀生新的效果。
(1)康复功能:后期通过治疗组拿法、滚法、揉法、摇法、分筋使受伤组织气血和筋脉濡养增强,组织的康复能力得到提高,配合摇法、分筋,牵拉粘连组织,使粘连逐渐松开,损伤得到痊愈;对照组仅外敷药物康复,效果有限。
(2)注意事项:①敷药可消肿活血。单踝肿胀就诊时不用敷药,推拿治疗即可;双踝及双踝伴足背肿胀,要敷药3 d-5 d,推拿治疗不用等到肿胀消净就可采用。②推拿手法须均匀柔和、有力深透,忌力度生硬。③辨证施治:一则分三期治疗,二则辨肿胀,三则审痛点。辨肿胀在早期,能确定及时推拿还是敷药,手法或敷药,都能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点穴虽有较重力度,对远端经络作用,能产生效果称“以痛定痛”;中等力度的中期手法,可对筋络疏通、预防粘连;较重的后期手法,揉、分踝穴,须审清痛点,治疗针对性强,加上摇踝的配合,能滑利关节、松解粘连,恢复功能。临床证实观察,较对照组,治疗组的双踝伴足背肿胀患者恢复功能更明显。
[1]王周平.消瘀散外敷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10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7,16(2):9.
[2]张安桢.中医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61.
[3]董明非,郑林.运用相对固定、适当活动观点治疗踝关节据伤[J].中国骨伤杂志,2008,21(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