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杨伟民
香港8日再度发生学童疑因学业问题自杀案,使本学年(即去年9月以来)学生轻生案件增至19起。就在全社会都在担心引发模仿效应时,反对派却在煽动仇恨和暴力,鼓吹年轻人寻死前要“积极考虑上街战斗”。
据香港《东方日报》9日报道,一名12岁的男生疑因学业问题郁郁寡欢,8日凌晨在天水围寓所堕楼重伤,送院后证实死亡。连同此案,香港新学年已发生19起大学生及中学生自杀案,单是2016年已有9宗,像1月19日,21岁的中文大学城市研究课程四年级女生疑不堪学业压力及情绪困扰,在校园跳楼身亡;2月12日,12岁的女生疑遭同学排斥不开心,在8楼走廊攀栏跃下重伤身亡等。在这些人中间,年纪最小的只有11岁。司法机构发表的《死因裁判官报告》显示,香港10岁至19岁的自杀个案自2010年起呈上升趋势,2013年及2014年分别录得15起和18起。2015年,官方数字未公布,但据媒体报道,单是9月至12月已有10起学生自杀个案,其中超过六成与学业有关,也有个案显示因家庭生活不愉快,导致受情绪问题困扰。
8日,香港教育局长吴克俭宣布举行紧急会议,并亲自致电两个中学校长会主席表示关切,希望最快日内召开会议。教联会发表声明,要求政府就学生自杀事件展开深入调查,研究及分析背后原因,防止悲剧再生。
同一天,本学年已有5名学生相继轻生的中文大学,由辅导长吴基培向全校师生及校友发出电邮,表示全面检视学生精神健康及辅导问题。由该校校长领导的危机处理小组决定,额外增聘一名精神科医生,并将学生事务处的辅导员由8名增至11名。另据香港《明报》报道,6名立法会议员发表联署及去信要求约见吴克俭,讨论增加对学童的支持等事宜。港大防止自杀研究中心总监叶兆辉称,学生自杀高危期为9月至10月开学初期,近几个月个案数字增加,情况罕见,主要是媒体报道对青少年影响很大,加上网上信息流通发达,容易引发模仿效应。不过,他同时表示香港青少年自杀率只是澳大利亚的一半,香港有良好的防止自杀机制,呼吁社会“别太快自乱阵脚”。
不料,香港社会对年轻人情绪困扰的正视,却沦为少数政界人士“抽水”(即占便宜)及互相攻击的筹码。据香港《文汇报》9日报道,激进的“热血公民”成员郑锦满8日在脸谱上将学生轻生和旺角暴乱扯上关系,称有一名在旺角暴乱中涉事的15岁学生被警方上门拘捕,他跟进后就发现“又有学生轻生”。被“港独派”的陈云封为“城邦大鹏金翅神将”的温皓宗转载学生自杀新闻,称“死前请积极考虑上街战斗”。“热血公民”则趁机宣扬“公投制宪,就是要拨开迷雾”。支持激进本土派的脸谱专页“乐高创作”甚至制作图文散播仇恨,扬言“活下去,不是为了生存,是为了留性命报仇”。与此同时,害怕被抢走选票的泛民借机攻击激进分子,称后者经常抹黑新来港人士,给他们造成压力,指责本土派“猫哭老鼠”。
《星岛日报》9日发表社论称,学生自杀成因有多方面,目前最需要做的是止血,不让这股风气蔓延,培育学生尊重生命价值,“无论家庭和学校,都需要织好这个感情支持的安全网”。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副教授曾洁雯称,政客不应再冷血地制造混乱言论,互相指骂,或者宣传政治理念,而应从多个层面去检视学生自杀问题。针对有人鼓动年轻人寻死前要积极考虑“上街战斗”,曾洁雯反问,“如果这是你的子女,你是否会这样呼吁?”香港《文汇报》9日的一篇评论称,如果这些政客认真了解每一个轻生学生的相关新闻,就会发现,当中不少是情绪问题、学业问题所致,而不是所谓的“政府迫死学生”。文章直言,即使他们想从“政治角度”去检视,更应该检讨前年的“占领”和今年的旺角暴乱,是否散播了太多的负能量、太多的绝望信息、太多对激进行为的认可,令学生以为自己真的“生于乱世”,以为激进行为没有什么大不了,才导致今天如此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