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语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2016-03-10 14:19张占利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树叶蝴蝶思维

张占利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新兴学校 吉林 白城 137200)

摘 要: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善于鼓励学生的老师,都能为学生增设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联系“生活世界”,说出自己的体验、发现。学生喜说、乐说,教师又抓住时机,设疑引导,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参与的积极性就会空前高涨,参与教学活动变为学生主动的行为,课堂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383-01

“创新”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是要被淘汰的民族,将无法面对未来的发展冲击,亦不足以适应现代世界的动荡。事实上,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就是一部创造史,人类文明的进步都是创造能力的具体体现。近代西方是在工业革命的巨大推动下,不仅出现知识的膨胀爆炸,还出现了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这就是创造力的结果。今天,中华民族的兴衰更系于子孙的创造能力之上。

一、捕捉教学生活中的一切教育机会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中,记得那是在我担任四年级班主任,一天中午休息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在教室里静静地看课外书,自己也趁机读读自己喜欢的文集。忽然,一个孩子轻轻地叫了起来:“老师,我看见窗外有一只蝴蝶在跳舞!”什么?现在有蝴蝶?那娇气柔弱的小生命,怎么会在这样寒冷的时候出现,并且还有心情在寒风中跳舞?我看了看刚才说话的孩子,是张江——一个脑子里会蹦出些新鲜玩意儿的小精灵。正准备警告他不要高声喧哗,他又说话了:“真的,好多蝴蝶在偏偏起舞,好美啊!”其他同学也惊奇地向窗外看去,顺着他的手势,我仔细看了看,窗外仍是一片阴翳的天堂,几棵原本茂盛的梧桐树正在秋风中瑟缩着,那些鲜活了一季的树叶现在已经变得枯黄了,纷纷从树上飘落,正在走完它们生命的最后一程。哪有什么蝴蝶的影子?我有点生气了,看来这个孩子不过是想哗众取宠罢了,差点儿让我也上当了。我点了他的名字,他笑嘻嘻地来到我面前,手还背在后面,不知在玩些什么。我的火更大了,真想好好教训他一顿。还没等我开口,小张江扑闪着两只带着长长睫毛的大眼睛说话了:“老师,你看见没有,窗外那些树叶多像跳舞的蝴蝶呀!”树叶?——蝴蝶?我一下子明白过来了。再看窗外,原来,这个可爱的孩子是把一片片从树上飘落的树叶看成在空中飞舞的美丽的蝴蝶了。说也奇怪,此时再看那相同的景致,竟然有了完全不同的感觉。是啊,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我们不是落叶,又怎能一厢情愿地认定它们从枝头坠落时一定是带着走向生命尽头的悲怆?也许它们的心情正如孩子们眼里看到的那样,正充满激情地演绎着生命中最华美的篇章,正安然自若地享受着那份恬然的幸福呢。一阵狂风吹过,树叶纷纷扬扬地落了下来,在我和孩子们眼里,那是一群美丽的蝴蝶,它们欢笑着煽动着美丽的翅膀,为这个萧瑟的冬天添上了绚丽的色彩,也给我们心底添上了一抹明黄,那是太阳的颜色。心情好了起来,环视教室,看见孩子们都三三两两地趴在窗户旁边,正饶有兴趣地观看着落叶的舞蹈。

二、在思维的沟通与契合中,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凸显了出来

抓住教育工作中的情感收获,体会到多么富有想象力的生活感悟,多么富有童真的生活体验,如果老师没有善于倾听的耳朵,没有会观察的眼睛,没有对生活的敏感,对学生心灵的关注,这一闪的灵光便会带着遗憾消逝。我抓住了这一生动的教育资源,创造性地设计了静静地欣赏“蝴蝶舞蹈”的活动,学生有了真切的生活感受,表达自然是丰富的,鲜活的。这一教学环节看似不大,却包含了许多的新理念,如全新的新课程观(生活是课程),教学的人文化(关注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想象世界,心灵世界、资源的捕捉与利用,个性化学习与个性化的教学,激励性的评价等。

三、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课堂形式、内容是多样化的,我根据适合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的资源,采取走出课堂,情景化教学、范例教学、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参与课堂评价,加强师生互动。例如,师生的对话不再以教师为主,可采用开放题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更多的孩子热爱课堂,教师要充分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张开理想的翅膀,在想象的世界里尽情地遨游。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个性,创造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这个片段里,学生的强烈需求得到了妈满足。激发表达欲望通过课堂上让学生发表见解、质疑问题就是课堂上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体现,发表看法、质疑的本身就是很好的参与。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善于鼓励学生的老师,都能为学生增设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联系“生活世界”,说出自己的体验、发现。学生喜说、乐说,教师又抓住时机,设疑引导,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参与的积极性就会空前高涨,参与教学活动变为学生主动的行为,课堂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树叶蝴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树叶的不同称呼
捉蝴蝶
捉蝴蝶
找找看
小树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