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林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东二道巷小学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精心地设计、选择和组织,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实践探究活动中,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实验操作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当学生明确了实践目的后,是否乐意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是否能顺利的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这就要看选择的实践活动方法是否多样化。
关键词:实验;创新;提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108-01
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改革现在教育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它不同于原有课程结构中的学科课程,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根据我教学小学综合实践课,谈谈自己的浅显认识
一、选择活动材料标准具有求异性
活动材料的选择,既要能揭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体现所要学习的概念、规律,具有科学性;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使他们有能力通过动手来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具有可接受性;还要具有从多种途径去进行支配的求异性。在形成概念需要的基础上,努力使材料之间具有多种相互作用,而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构往往来源于学生的身边。因此,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精心地设计、选择和组织,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实践探究活动中,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在讲三年级《与动物亲密接触》时,要求学生充分利用了学生生活中的丰富资源,设计好教学过程,让学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去调查调查。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小动物的可爱及保护珍稀动物的重要。
这一切不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灵活思维的体现吗?方法虽“土”,却迸发学生创造的火花。
二、指导活动过程,方法具有多样性
活动指导是综合教学的主体。当学生明确了活动目的后,是否乐意主动地参与活动过程,是否能顺利的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这就要看选择的活动方法是否多样化。只有按教材要求,多考虑几种不同形式的活动方法,学生才会越学越新鲜,越兴奋,同时也能调动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在同一个活动中,鼓励学生改进活动方法。在改进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五年级有关《科普读物伴我行》一课的摩擦起电“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实验中,要求把橡胶棒吊在铁架台上,操作中发现吊起的橡胶棒有些摆动,于是,我鼓励学生能否借助“磁铁性质实验”的方法来改进吊橡胶棒的方法。学生通过回忆思考:有的继续悬吊,但缩短绳子;有的改用支架悬放;有的用两支圆形铅笔平行评论在桌面当轮子,铅笔上放胶棒。不管那种方法,都能达到实验目的,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创造能力。做物体传声实验时,我让每个学生把耳朵贴紧桌面,用手轻挠桌底,静听挠的声音;接着我让每组派一个人轻挠桌脚,其余人把耳朵贴紧桌面静听挠的声音;最后我在教室一个角落轻敲水泥地面,学生把耳朵紧贴桌面静听敲击声。三次实践,学生很容易得出固体是可以传声的结论。
三、发现活动现象,观察具有多向性
寻求发现是综合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发现活动现象离不开观察:观察要认真、仔细、准确、系统;观察要全方位,具有多向性。对问题善于提出多种不同的设想,沿着不同的设想去寻找多种不同的发现。不要去猜测和人云亦云,坚持自己的主见,是培养创造精神的主要基础。
例如:在讲《东小诗园漾我心》从闲情、友情、亲情、爱国情四部分展开活动,主要设计了唱、奏诗文,书、画诗文,演、说诗文。在每个环节中都贯穿了听、说、评的内容,使学习与娱乐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很好地体现“学中玩”的意图,而且通过这个设计还能极大地激励学生表演的兴趣,独立创编的意识。使学生再一次全面领略了校园文化的魅力,古诗词的博大精深。让学生在观察、发现的过程中提升自己
四、归纳活动结果,思维具有独创性
分析过程,归纳总结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高潮,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作出表述,通过集体思维的启发,获取探究的成果。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时,要鼓励他们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例如在《科普读物伴我行》活动中模拟“风的形成”实验后,学生通过讨论,基本形成“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风”的概念。我引导学生从 不同角度进一步思考:当没有热空气形成的,会不会产生风?电风扇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大自然的风是怎样形成的?于是,课堂气氛一下子推向了高潮,寻求“没有热空气而有风”的活动蓬勃展开,通过活动、思考、讨论,终于发现:风的形成不一定是冷热空气造成,关键是空气流动。电风扇扇叶快速转动,推动空气流动产生了风;人快速跑步推动空气流动也能产生风,只有大自然中的风才是冷热空气促使空气流动形成的。所以,准确地概念只能是“空气流动形成风”。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激发他们不断发挥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会不断得到锻炼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俊卿.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自然[J]. 现代交际. 2015(12)
[2] 夏大胜.小学综合实践课的难点和策略浅析[J]. 新课程(小学).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