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Leithian 制图|柠语
市场常见的大众鱼
撰文|Leithian 制图|柠语
与鲐鱼很相似,我国南部沿海称之为马鲛鱼,它比鲐鱼体型细长一点,体背部是蓝色,有深蓝色的斑点。口中的牙齿比鲐鱼尖利;尾柄的上下方各有8~9个小鳍。鲅鱼比鲐鱼个体大,市场上一般体长40~50厘米,1条鱼常在1千克左右,大的可达1米长,7~8千克。鲅鱼肉味比鲐鱼好,市场上售价比鲐鱼高,大个体的鱼价格更高。
也称为日本鲭。我国南北方沿海均有分布,是市场上最常见的鱼,也是沿海居民最常吃的鱼。肉味尚好,个体匀称,价格便宜。鲐鱼体纺锤形,头尾尖,中部粗大。鲜鱼背部青绿色,有暗绿色的波状斜向条纹,腹部银白色。背鳍分为前后不相连的两部分,前部是比较弱的硬棘,后部是鳍条;在尾柄上下各有5枚小鳍;尾鳍叉形。市场上见到的稍大个体体长为25~30厘米,每千克2~4条。鲐鱼虽然肉味一般,但营养价值较高,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都较高,鱼油中的DHA和EPA含量也很高。
主要产在我国的东海和南海,黄海较少,故为我国南部沿海居民主要的食用鱼类。广东俗称门鳝;福建称鳗鱼、黄鳗;江浙称为海鳗;山东、辽宁称狼牙鳝。该鱼体长,像蛇状。背部为银灰色或灰褐色,腹乳白色。头尖突,口大,牙尖利。背鳍、尾鳍、臀鳍相连。无鳞,但有侧线。肉质细嫩,味鲜美,但肉中多细刺。个体较大,大者可达1米长,一般每条1~1.5千克,大者可达15千克。
指太平洋鲱鱼和小沙丁鱼类。太平洋鲱鱼是北部沿海常见的海水鱼,山东、辽宁一带称之为青鱼;上海、浙江一带称之为青条鱼。体近纺锤形,背部蓝绿色,腹部银白色。一个背鳍,无棘;尾鳍叉形。口小,牙细小,很难看清;鳞片较大,手摸光滑,易脱落。全体无侧线。肉味一般,细刺较多。该鱼油中含DHA和EPA含量较高,其肉、卵巢和精巢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均很高。市场出售的该鱼体长多在20厘米左右,每千克8~10条,太平洋鲱在春季市场上极为常见。
小沙丁鱼种类很多,个体通常在10多厘米,以寿南小沙丁鱼在我国分布最普遍,南北沿海皆能见到,也称为青鳞鱼、青皮子鱼、柳叶子鱼。体侧扁而较长,背部青绿色,两侧和腹部银白色。背鳍一个,尾鳍叉形。口小,牙细弱。鳞片较大,手摸光滑,不易脱落,腹部有锯齿状鳞。无侧线。肉白,细嫩,但刺较多。
在大众化的鱼类中带鱼是最容易辨认的,我国北部沿海居民也称为刀鱼,因为它体侧扁而长,银白色,像一把雪亮的战刀。带鱼肉细味鲜,由于产量相对较高,南北方市场都容易见到,故为大众化食用鱼类。
这里指除牙鲆以外的鲆鲽鱼类,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分布在北部沿海,有高眼鲽、黄盖鲽、石鲽,南部沿海有木叶鲽。其他鲆鲽类在鱼市上不常见,或混杂在别的鱼中出售。这几种偏口鱼售价差异不大,主要差异在个体大小,个体大的售价高一些,个体小的售价低一些。
这几种鱼眼睛全位于头的右侧。高眼鲽、黄盖鲽、石鲽体形相似,但石鲽体无鳞,有眼侧体有骨板,由头至尾方向有3行骨板。侧线较平直。因骨板似石块,故石鲽通常也称为石镜、石板、石江子等。肉质细嫩,味较鲜,也有用鲜活石鲽做生鱼吃。
高眼鲽上眼位高,在背中线上,无眼侧可见到,故俗称高眼鱼、长脖鱼、偏口鱼等。口较大,侧线平直,有眼侧近淡黄色。肉虽较薄,但味鲜,很适合广大群众口味。小个体可用油炸、油煎等烹制方法。
黄盖鲽很明显的特点是口小,故俗称为小嘴。因有眼侧体色深黄,也有叫黄盖的。侧线在胸鳍上方有一弧形弯曲。该鱼肉较厚,味较鲜,是群众喜食的鱼。
木叶鲽近菱形,因其眼侧体色近干树叶而得其名,也有人称其为八角鱼。两眼靠近,突出,故也有叫鼓眼的。口小。体表摸起来光滑,侧线平直。鱼皮容易撕掉,肉白细嫩,味较鲜,仅是个体稍小一些。
淡水鱼中的鲤鱼和鲫鱼是市场上最常见的鱼,也是群众最熟悉的鱼,鲤鱼和鲫鱼最明显的区别是鲤在口周围有须。正常的情况下鲫的体形比鲤稍高一些,头稍小一些。
市场上售价较高的鱼,饭店里经常用作清蒸。体细长似蛇,灰绿色,腹部淡白色。背鳍、臀鳍与尾鳍相连,其边缘黑色。鳗鲡在我国南方养殖较多,故近几年市场价格相对稳定。
市场上最常见的一种鱼,是人们最熟悉的鱼,也是市场上价格比较便宜的鱼。两者之间的区别为:鳙背部体色发黑,有小斑点,故俗称花鲢,头较大,约为体长的1/3;鲢近1/4,二鱼也常统称胖头。胸鳍鳙的末端过腹鳍基部,鲢不过腹鳍基部。鳙的售价常比鲢稍高一些,且鳙的头部常比体部售价高。
体较长,全体近黑色,具不规则黑色斑块3纵行,自眼后至鳃盖有2条黑色纵带。背鳍很长,自头后到尾部,伴有黑白相间的花纹。头较大,似蛇头,口较大,两侧牙尖。眼较小。专业书上称黑鱼为乌鳢,我国南北淡水域均有分布。肉鲜、肉紧,可制作鱼丁、鱼片等。市场上售价较高,高于草鱼。
市场上常见的淡水鱼,肉细嫩,味鲜,市场上常见到的个体重500克左右,售价常高于鲤鱼。草鱼鱼体较长,较粗壮。头稍尖,口较小,口缘无牙。一个背鳍,无棘,尾鳍浅叉形。体棕黄色,鳞较大,光滑,每一鳞片有黑色边缘,看似体表有很多细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