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爱鸽+易利民
2015年7月,河南省教育厅印发了《河南省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这为我省今后高中生涯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普通高中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重点。《纲要》要求把生涯规划思想融入到普通文化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之中,帮助学生掌握生涯规划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途径与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此,我们对生涯教育的来源、现状以及相关问题做一番梳理,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了解这门课程提供帮助。
一、关于生涯教育
生涯教育又称职业生涯教育,有时也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简单地说,生涯规划就是个体在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自己的实际需要,去形成自己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意识,并根据这一职业态度和职业认识对职业进行选择和规划的过程。它贯穿在从事职业之前和从事职业的过程中,是一个不断探索、持续发展的过程。在学校中开展的生涯教育,主要是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建立学校学习与未来发展的内在联系,形成对人生发展的清晰认识,并通过一系列的生涯发展辅导活动实现生涯规划的目标,从而为有意义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1.国外中学的生涯教育
国外针对中学生的生涯教育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经验。例如在美国,要求各中学开展生涯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职业生涯探索熟悉职业分类,并开始在现有的职业群中做出尝试性选择,然后在选择的某些职业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英国普通中学的生涯教育和指导,先由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实施生涯教育,然后再由校外职业辅导人员对学生进行个别和集体咨询;澳大利亚专门制定了针对中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纲要,并开设职业和个人发展课程,培养学生的研究和探索能力;加拿大的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课程在中学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该课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是人生的漫长过程,向学生展示如何创造机会与做出明智选择,从而有效追求个人的生涯目标。
2.我国中学的生涯教育
我国台湾地区在20世纪末将生涯发展引入中小学教育,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阶段生涯教育纲要》包括“了解生涯发展的意义”“探索与掌握自我”“认识教育与职业环境”“培养生涯决策与规划能力”“进行生涯准备与发展”五个方面的内容,开展的方式有团体及个人咨询、参观访问、生涯游戏、测评工具使用等。香港特别行政区2001年提出在高中引入职业导向课程,帮助学生规划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并于2005年开始划拨专项资金推广高中职业规划课程。近年来,大陆在职业生涯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有以下特征:
第一,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目前我国职业生涯规划及教育的研究,多以企业在职人员、在校大学生和职业学校学生为对象,这些研究对象多已从事职业活动,或即将从事职业活动。
第二,研究内容偏重经验介绍及理论研究。目前我国生涯教育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绍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研究方面,例如通过对这些国家在法制保障、政府职能、师资培养等方面的研究,来为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借鉴,目前这类研究成果多为纯理论类文章与纯实践报告,尚未能很好地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而高中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的生涯教育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没有体现出该阶段教育的独特性等。
第三,研究学科背景以管理学为主。目前我国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多从管理学的角度入手,而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开展的研究较少。管理学角度的研究多遵循社会组织管理、团队管理的需要,把个人看作组织管理中的一部分,强调成年人和职位之间的匹配性。而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则是遵循个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发展的规律,更多地关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因此,高中及义务教育阶段的生涯教育,更需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去开展。
二、高中阶段开展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根据我国最新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不单单是为了培养学生在普通文化课方面的知识和水平,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有自身特色的、全面发展的、具备初步职业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高中生。
2.高中阶段学生的自身特点
高中学生有旺盛的精力,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并在逐步形成区别于他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际交往方面,他们有自我认知、自我发展、群体合作的需求,开始积极主动地专注自身的发展,倾向于将自身生涯规划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并呈现出职业分化的前期特征。这是对高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前提,也是确定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基础。
3.个体未来就业的需要
当前,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有不少学生高考后,在专业选择时比较盲目,导致进入大学校园后,才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不适应。此外,不少大学生就业观念较片面,还在按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思路去进行就业选择,毕业生中出现了考研热、考公务员热,而注重实践操作的岗位则备受冷落。究其根源,首要原因是前期的生涯教育缺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个体全程发展的角度,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引导下,系统地开展各个阶段的生涯教育。
三、高中生涯教育须厘清的几对关系
1.正确处理稳定性与变动性的关系
目前,我国高中生的年龄大约在16~18岁之间,这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中毕业后学生面临着两种选择:升学和就业。而且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选择前者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是高中时期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和生涯抉择能力都较低,这就决定当前高中生涯教育不宜过早地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作定向。也就是说,高中生涯教育还是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通过一系列主题教育,让学生对身处的伟大时代和人类文明进步有所了解,进而懂得作为新时代青年学生理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职责,懂得如何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做一个适应现代社会复杂环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栋梁之材。从这个意义上讲,高中生涯教育就是理想信念教育,为的是让学生提前具备规划自己人生的意识,因此具有相对稳定性。
在高中三年的学习时间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心理以及对自我的认识和定位等都在慢慢发生变化,而且学生每一年面临的学习环境与任务也各不相同,因此,高中三年学生生涯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也应当是不同的。例如:高中三年生涯教育的主题可以分别是适应、选择、完善。由此可见,高中生涯教育应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做相应微调,这就是高中生涯教育的变动性。
2.正确处理主题性与渗透性的关系
从广义上讲,学校教育其实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只是过去没有把它纳入学校教育的体系而已。就目前高中生涯教育的现状看,学校大多采用主题性教育,即通过开设生涯教育的课程或进行主题教育活动,如认识高中生涯教育的价值,介绍影响生涯选择的因素与职业类型等,开展生涯教育的实践体验,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但我们应该说,主题性生涯教育只是生涯教育的主体部分,除此之外,生涯教育还应当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中去。实际上,几乎学校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的渗透,例如:美术学科与建设师、园艺师、摄影师、服装设计师、动漫设计师、创意设计师、职业画家、雕塑设计师、鉴定师、拍卖师等职业都有关系;语文和历史学科中的伟人、名人、英雄,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均有示范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学科渗透要做到润物无声,不能喧宾夺主。
3.正确处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
目前开展的生涯教育大多是在校园内进行的,这样就可能会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毋庸置疑,高中阶段的理论性学习是生涯教育最重要的方面。学生通过较为系统的生涯教育的学习,懂得当今社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包括学习生涯);懂得在生涯规划中如何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自己的生涯抉择能力,进而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很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与此同时,高中生涯教育也绝不能忽视其实践性。
与理论性学习相比,实践性学习可以充分运用学校内外的各种资源,丰富生涯教育的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之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击,增加学习的实效性。例如可以带领学生走进企业、社区、机关等场所,让学生深入了解当今社会与现代企业;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生涯规划的知识解决自己高中三年中遇到的困难,走出人生的困惑,坚定自己的理想与目标等。
4.正确处理指导性与自主性的关系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及教育信息化进度的加快,学生接受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十分广泛,但是这样也容易出现“知识碎片化”的倾向,这就更离不开学校的完整设计和教师的专业指导。因为从学生的成长规律看,16~18岁的学生,其生理、心理、心智等方面还没有完全成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思想等方面的指导十分必要。学校应全面规划高中三年学生生涯教育的阶段目标与相应内容,开设系统的生涯教育课程,配备相关教师,做好生涯咨询,充分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涯教育。
但是,高中生又不同于初中生,他们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因此,高中生涯教育应对学生的自主性有足够的认识,并在生涯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学生的自主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高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段重要里程。学生面临着进入高等教育或进入社会的现实选择。如何在这个阶段设计好自己未来的角色与实施规划,将对个体的一生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生涯教育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我省制定的《纲要》为实施高中生涯教育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及指导,将帮助我省的高中生对个人未来发展进行科学计划与安排,在全面认识自身的前提下,准确把握国家及社会发展趋势,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此举意义重大而深远,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郭爱鸽,系郑州师范学院康复系主任;易利民,系郑州市二七区教研室心理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