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斐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起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逐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农村土地流转是经济客观发展的需要,是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的要求,也是经营规模的要求。兴城市根据上级农业部门的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土地流转各项政策,大力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并初显成效。
1 研究区域概况
1.1 基本情况
兴城市位于渤海辽东湾西岸,依山傍海,景色秀丽,气候宜人,素有“渤海明珠”之美誉,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温泉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泳装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兴城市总面积2113平方公里,总人口55万人,辖2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35个村,现有耕地面积80万亩,盛产粮食和油料,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红崖子花生”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优质花生产业基地”被列入国家富民强县项目。全市农业人口42万人,农户12.8万户,签订土地承包合同125605份,发放土地承包经权证125605份,农民人均纯收入1万余元。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2 土地流转情况
2014年,按照省市要求,兴城市加大了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流转工作力度,积极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政策,鼓励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土地。截至2月底,兴城市农村承包耕地流转面积已达到11.3万亩,其中转包8万亩和出租3.3万亩,占流转耕地总面积的71%和29%;与2012年初相比,增加7.1万亩,由占耕地面积的5%增加到14%。流转入耕地达到10.8万亩,占流转耕地总面积的96%,其中种养殖大户流转入耕地1万亩,占流转耕地总面积的8.9%;一般农户流转入耕地9.8万亩,占流转耕地总面积的87.5%;单户经营规模10亩以上的达到11万亩,占流转耕地总面积的97%。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入耕地分别为0.3万亩和0.2万亩。流转耕地的去向主要是农户,流转户数达到0.9万户,主要分布在沙后所、东辛庄、羊安、红崖子等经济相对发达和城郊地区,用于种植粮油、水果、蔬菜等。
2 取得的成效
总体上看,兴城市农村承包耕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1 土地经营实现适度规模化
通过土地流转,土地经营权向种养大户、农业企业集聚,极大地促进了各类示范基地的建设,建成了徐大堡果蔬、红崖子花生、华山食用菌、高家岭蔬菜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带动了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几年内全市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到20个。
2.2 流转行为逐渐规范化
在指导土地流转中,通过多引导、多服务,一方面克服了强制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越位”行为,另一方面又消除了对土地违规流转放任自流、疏于规范服务的“缺位”行为。同时,使农户法律意识增强,土地流转形式从自发到有组织转变,从口头协议向书面协议转变。
2.3 流转模式渐趋多样化
通过土地流转,不断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一是能人大户租赁模式。政府通过协调,引导农民以合理价格把土地出租给当地或引进的种养能人发展种养业,促进土地流转。二是股份合作经营模式。这种模式是指通过能人大户以资金技术、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入股,统一经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农户按股份分配经营所得收益。此外,部分农户因外出务工、经商或举家外出,土地无人耕种,将撂荒耕地委托给本村组农户、种养能手代耕,或转包给亲朋好友耕种。这些散户之间自发的土地流转形式在各地普遍存在,占全市流转面积的87%左右。
2.4 提高土地生产效益
土地向种养大户、公司企业集中形成一定规模后,业主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多方筹措资金整修水利、购买农机、办电改水,并实行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田间管理、统一销售,使以往由于缺乏资金、人力、技术、机械等原因导致大部分农田生产能力降低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和土地产出效益。如2015年上半年徐大堡果蔬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葡萄苗过程中,流转土地480余亩种植葡萄苗,由于实行了集中经营和科学种植,2015年仅一季纯收入就达500余万元,而部分当地农户由于亩均投入成本高,种植技术不规范而收益很小。通过土地流转,便于公司和大户开展绩效管理和商品化经营,土地单位面积收益极大增加。
2.5 增加了农民收入
目前,兴城市土地出租费用每亩400~600元,相当于农民自行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作物的收益。同时,土地流转后的规模经营,有效激活了务工经济。当前全市规模农业产业就近用工量逐渐增加,市内农业产业雇工人均年收入在3000~5000元,部分管理或技术型农民年收入高达8000~12000元,土地流转使农民不仅可以无风险地从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中获得收益,而且还通过为承包者服务、外出务工或自主经商来增加收入,一举两得。
2.6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土地流转的加快,有利于经营者按照农产品市场需求安排生产,调整种植业项目,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了农业板块经济的打造,形成了花生、蔬菜、果业、畜牧、水产、食用菌六大生产体系。通过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种植、养殖,培育出了一批现代农业示范点,如高家岭、徐大堡、刘台子、沙后所、红崖子等乡镇的现代农业项目已初具规模;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达到4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片3个,省级示范片1个,总示范面积4.15万亩;建设葫芦岛市蔬菜标准园8个,以点带面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3 推进土地流转的发展目标
3.1 抓机制创新,建立土地流转保障
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和政策引导机制,为土地流转提供保障。拟出台《兴城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意见》,鼓励和支持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进行土地流转,明确提出土地流转的前提、原则、方式和政策措施,为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强化土地流转管理明确方向,提供政策保障。
3.2 抓主体培育,拓展土地流转渠道
按照“政府引导、法人投资、企业经营、产业化开发”的思路,大力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参与土地流转,促进流转主体多元化,使土地流转从以前单一的农户之间的流转向农业企业、工商企业、专业大户等方向推广;采取政策扶持、协调融资、技术服务等积极措施,大力扶持培育种养大户,带动发展规模、高效种养业,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3.3 抓项目建设,拉动土地流转
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导,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实施农业产业开发和科技试验示范,建立蔬菜、水果、花生等试验示范基地,拉动项目区土地规模集中高效经营,着力打造集中连片基地。同时,把土地整理和综合开发作为开展土地流转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投入,积极推进标准农田建设,壮大优势产业。积极培植农业主导产业,推动农业经济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有利于土地流转的产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