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旅游就业“供需错位”实证研究

2016-03-09 11:11王永强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旅行社导游旅游

★民族研究★

民族地区旅游就业“供需错位”实证研究

王永强

由于受传统观念、政府就业政策、本地旅游产业发展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旅游教育和旅游行业发生了严重的“供需错位”。大多选择在行政事业单位就业,只有极少数选择在旅行社从事计调和导游服务工作,而且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没有长远的职业规划,最终就业目标仍然是公职单位。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产学融合程度较低,不利于提升当地旅游服务水平,不利于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民族地区;旅游就业;供需错位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对旅游服务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直接推动了各地旅游院校的建立,部分院校也增设了旅游管理专业,扩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截至2012年,全国旅游院校(所)达到2,236家,在校学生人数达到1,073,405人[1]。但是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国内学者保继刚指出,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流出旅游行业的情况十分严重,旅游教育和旅游行业出现了一定的“供需错位”,从而出现大学生对旅游专业的认可度不断走低,本科生旅游行业内就业率不高,企业不敢用本科生、留不住本科生等诸多负面现象[2]。所以至2014年,我国旅游院校降至2,055所,学生总人数降至753,318人。[3]民族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在民族地区的各产业发展中,异军独起,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龙头作用。为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教育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甚至更严重的问题。

二、调查对象状况

笔者所跟踪调查研究的对象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09级旅游管理(导游方向)班。该校地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为藏、回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源地主要为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武威天祝藏族自治县、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外省生源地为西藏、青海、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在校学生少数民族占三分之二以上,主要为藏族和回族。该班计划招生59人,实际报到43人,报到率约为73%。报到后10名学生因对该专业缺乏兴趣、担忧就业,转至法律事务专业、小水电专业和会计专业。后来又有两名中途退学,最后实际毕业人数为33人。回族和藏族等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占到80%以上,汉族学生人数占18%。生源地主要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旅游资源独特丰富,宗教文化发达,传统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对人影响深刻,人们对行政事业单位工作认同感较强,对服务行业尤其是饭店工作人员认同感较低,持有全日制本科及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很少愿意选择服务行业的工作。旅游配套设施相对落后但发展较快,如交通、饭店、购物店、住宿等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14年12月临合高速通车,结束了甘南无高速的交通历史,兰州至合作的通车时间从原来的4小时缩短至2.5小时。旅游支柱产业虽发展较快,但较为混乱,管理落后,现代经营观念滞后,尤其是人才观念停留在原始水平。

三、就业现状

2012年,该班所有学生如期完成学业,并于当年7月份开始参加甘肃省内的各种带编制的就业考试。截至2014年底, 该班有5人考入乡镇文化单位,分别为岷县麻子川乡政府、张家川贡门乡政府、永靖红泉乡政府、永靖王牌乡政府、夏河县乡政府。2人考入合作市坚木克街道办和肃南县某街道办。3人通过就业考试,被分配至卓尼大峪沟、临潭冶力关风景管理局。4人入职旅游局,分别为岷县旅游局、甘南州旅游局、临潭县旅游局、临夏县旅游局,为旅游行政管理性质。其中入职甘南州旅游局的为合同用工,合同期满后,其就业意图仍为甘南州旅游局的正式员工。1人入职甘南州总工会,为合同用工,属临时工性质,合同期满后,其就业意图仍为事业单位。1人考入东乡公安局。1人考入积石山广播局。1人考入县直事业单位-河曲马场。旅行社工作者有3人,2人为职业导游,1人为半职业导游。2人分别经营钢材和虫草生意。其余待业人员就业意图仍为事业单位、进村进社、三支一扶、公务员。

四、就业分析

第一,就业情况显示,该班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类型多样化,许多已与大学期间所学专业没有直接关系,如果从专业培养方向来看,只有五六位同学即不到班级人数20%的人从事着与大学所学专业有直接关系的导游服务工作,其余的分别在街道办、乡镇文化、执法、政府事业单位工作。而在旅行社从事导游服务工作和计调工作的几个人认为导游工作太辛苦、收入低、不稳定、发展前途渺茫,也在积极备考,就业目标仍是带编制的公职工作,对当前所从事的工作没有长期的打算,也没有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当前工作只是过渡性的。该班学生毕业后在酒店、旅游购物店、餐饮业、度假村、旅游娱乐等旅游产业单位工作人数为零,现在岗导游也在兰州旅行社,无一人在甘南、临夏两地旅行社供职。

第二,从事导游服务工作的人数极少。从表中数据显示,毕业后在旅行社从事导游服务工作的人数仅为3人,仅占班级人数的9%。该班学生毕业时,有16人持有导游资格证, 11人在上学寒暑假期间从事过导游接团服务工作,也有部分学生在旅行社从事过计调等工作。毕业后该班33人仍在旅行社工作的人仅有3人,所占比例不足该班的10%。而这三名学生中,有一名因是兰州户口,考试竞争压力太大,就业意向消极转向旅行社导游服务工作外,另外两名也在积极参加当地事业单位考试。从16名持有导游资格证者,到毕业前后11人从事临时性的导游接团工作,再到毕业两年后仅有三名留守导游职业,最后完成全部转行,形成了一个与时间成反函数的关系图。即从毕业后开始计算,随着时间的增长,从业人数会消减,最后趋向于零。而从整个行业来看,阻止这个趋零趋势的因素就是在校做兼职导游工作的大学生。这也是我国导游行业服务水平难以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今后值得反思的一个大问题。导游流失现象即使在全省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笔者所在班级(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2002级旅游管理班)毕业前有27人持有导游资格证,占全班总人数30人的约82%,但仅有3人在在校期间,从事过兼职导游工作。2009年之后已全部转行,大部分导游资格证和导游证因未参加年审而被注销。这种现象和笔者调查的这个班级如出一辙,有着必然的联系。2008年,甘肃省旅游局对3,668名导游进行了年审,其中对连续两年未参加年审的158名导游做出了暂缓通过、限期培训整改的处理,对连续三年未参加年审的62名导游做出了不予通过、注销导游证的处理。2008年,核发导游证1500多个。[4]2008年年审通过率仅为40%左右,而2007年,通过导游资格证考试的人数就达1,826人,[5]据此有相当一部分潜在的导游人员没有进入该行业就流向其他行业。下图为甘肃省2003-2012年十年间星级饭店和旅行社从业人数统计表:

表1 甘肃省旅游从业人员基本情况(2003-2012)(单位:人)

Breakdown of Tourism employees of Gansu Province 2003-2012(Unit:Person)

年份星级饭店旅行社其他合计YearStar-ratedHotelTravelAgencyOthersTotal20031826230822522238662004185423211450526258200519332332434312608720062259038737437339002007235504111112523891320082324637383159658580200924789349625394536792010290162516--20112562342311426312802012279953038423935272

注:资料来源于2003-2012年共十年的《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0年其他统计数据缺失,2011年、2012年其他一项仅指旅游景区从业人数,总人数相应的为星级饭店、旅行社和旅游景区从业总人数。

表中数据显示,在全省范围内,从2003年到2012年十年间旅行社从业人数没有呈现出连续发展的趋势,而是呈不稳定的发展状态,最高一年为2011年的4,231人,最低一年为2010年的2,516人。2008年为从业人数最高的一年,但是旅行社从业人数却比2007年下降了9%,2008年因部分藏区出现骚乱,严重过影响到了甘南旅游业的发展。下图为2003-2014年甘肃省旅游院校人数统计表,表中数据显示从2007年省内旅游专业招生人数实现了大幅度的扩招,从2006年的3,090迅速扩招至20,222人,但至2014年,学生人数下降至6,577人,下降67%。这批扩招学生应于2009、2010年从学校毕业并服务于旅游行业,但结合表1省内从业人数,2009、2010年旅行社从业人数并没有实现明显的增长,2007年旅行社从业人员反而将至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酒店从业人数呈现波动式增长,这是由于酒店准入度较低,非旅游专业的社会人员、旅游专业成人教育和高职院校、旅游中等专业学校、旅游职业高中及开设旅游专业的其它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和技校等成为星级酒店的主要人力资源市场。持旅游管理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就业意向几乎全部为行政事业单位,通过竞争激烈的就业考试,谋取一份稳定的行政或者事业单位工作,是其最理想的就业目标。通过对表1和表的分析,不难发现甘肃省旅游院校培养的服务人才大部分没有进入到旅游服务行业中,而是零散分布在各行各业中,旅游教育没有为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支撑作用,产学呈现出一定的脱节现象。而在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等民族地区,旅游产学融合程度则更低,制约了本地旅游业服务水平的发展。

表2 甘肃省旅游院校学生人数(2003-2014)(单位:人)

Number of Students at Tourism Schools and Colleges of Gansu Province(2003-2014)(Unit:Person)

年份旅游院校数(所)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合计YearNumberofTourismSchoolsandCollegesInstitutesofHigherEducatio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otal200351443678212120041415817322313200515179879825962006142179911309020072016637358520222200820161703448196182009201533832511858920102014220320317423201419467619016577

注:资料来源于2003-2012年共十年的《中国旅游统计年鉴》。高等院校指旅游高等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和成人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指旅游中等专业学校、旅游职业高中及开设旅游专业的其它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和技校等。

导游流失现象即使在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也比较严重,国内学者杨光明对云南省昆明市导游队伍现状调查显示,“对于导游的职业生涯后期规划,只有14.3%的人选择继续旅游,47%的人准备转行从事其他与旅游无关的行业,更有20.3%的导游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6]造成导游人员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有政府部门重视不够、旅行社薪金制度不合理、公众压力、导游自身原因四个方面[6]。经济欠发达地区导游引进难、培养难、留住难与以上四个原因更有密切关系。

第三,从单位性质来看,就业集中在行政和事业单位。该班生源地主要为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铁饭碗仍受欢迎。该校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合作市,学校招生主要面向甘南、临夏、青海、西藏、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根据教育厅相关规定,学校严格按照6:2:1:1的比例招生,全校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占到70%以上,主要为藏族和回族。该班少数民族学生就有27人,占该班总人数的81%以上,其中回族和保安族人数为20人,占班级总人数的60%,藏族和土族人数为7人,占班级总人数的21%。据学生及家长反映,毕业后能有一个铁饭碗,能吃上国家的“公粮”是本人和家人的最大心愿,也很光彩,而当导游或者在饭店当服务员即使是白领都被认为是伺候人的事情,不应该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在行政和事业单位就业和吃财政饭才算是真正就业,而在旅行社和饭店等旅游企业上班算是打工,不是真正的就业。所以毕业后几乎全部选择行政和事业单位,即使是与旅游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交通不便、远离城镇的偏远山区,只要是有编制的,他们也在积极争取。另外,相关就业政策的出台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平台,事业单位所具有的优势和民族地区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大部分毕业生选择了事业单位。2011年甘肃省政府办公厅颁发了36号文件,*文件编号为:州委秘发(2011)1号,文件名为《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根据该文件精神,“全省将招录500名相关专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旅游事业单位工作,招录15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街道)及村(社区)社保、就业等服务事业单位工作。报考基层旅游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的毕业生,必须是旅游类相关专业毕业,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游文化、旅游外语以及民族学、语言学等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专业可放宽至历史、地理、外语、工商管理(不含二级学科)。报考乡镇(街道)及村(社区)社保、就业等服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的毕业生专业不限。” 虽然南州委和州政府于2011联合颁布了1号文件*文件编号为:甘政办发〔2011〕36号,文件名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了人才强旅战略,提出“要加强与省内高校合作,加快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措施,并责成州人社局和州旅游局紧密合作,落实计划。” 但这个文件对产学融合并未起到直接作用,而是对现有的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四,生源地旅游产业数量虽多,但大多实力不强,规模较小,经营管理理念滞后,人才重视程度不够,产学融合程度较低,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开发经营比较粗放,尚未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优势。甘南临夏两地旅游经营单位(星级酒店、旅行社、购物店)数量虽然数量较多,但大都实力较弱,对高校毕业的专业人才缺乏吸引力。如在甘南州就有AAAA级4处,AAA级1处,AA级9处。各类宾馆178家,其中:星级宾馆31家(三星级8家,二星级13家,一星级10家)。农(牧)家乐650家,星级“农家乐”90户。景区乘马服务4处。漂流点3处。国内旅行社7家。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生产企业18家。虽然旅游产业数量多,但基本都是家族式和家庭式经营管理模式,很难发展成为具有国内外竞争实力的产业集团,对人才的需求也很难走上知识和业务密集型的道路。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已毕业的几届旅管专业学生仅有极少数人选择在旅行社做兼职导游工作,无一人选择在餐饮服务行业长期从事饭店管理和服务工作。

通常情况下,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化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一地经济进入工业化阶段后,旅游才能较好地进入产业化[7]。长期以来,甘肃省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总量中一产比重偏高,二产和三产比重偏低。第二产业的发展缺乏后劲,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带动作用不足,工业经济对GDP的贡献率连年下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据曾国军、蔡建东统计分析,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旅游增加值占本地GDP的比重在3%以下,远低于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9%,主要原因为本地旅游产业发展不好,而且地区的进入性、交通等都不方便[9]。民族地区大多处在工业经济比较落后、交通不便、传统观念影响深远的偏远地区,旅游产业虽然在数量上有了大的发展,但是从投资形式、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发展规模方面,尤其是现代人才招聘和薪金待遇方面,与发达城市差距甚远。民族地区旅游产学融合还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道路。

五、小结

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引进、留用。偏远民族地区由于受传统观念、本地产业结构和旅游产业发展程度的影响,以及就业政策的诱导作用,未能将专业领域内的相关人才融入到本地旅游业的发展当中。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得从根本上改变民族地区传统就业观念,消除人们对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服务产业的歧视态度,优化本地产业结构,推动城市化进程,延长壮大本地第三产业链,才能改变当前的就业现状,才能将优秀的旅游人才吸引到本地旅游业的发展中,提升本地旅游业服务质量,推动当地旅游业粗放经营模式向精细化、高端化、科技化、国际化转变,对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3[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年,p118

[2]保继刚、朱峰.中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及出路——对旅游高等教育30年发展现状的思考[J]. 旅游学刊,2008年第5期,p13-17

[3]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5[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年,p112

[4]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年鉴[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年,p326

[5]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年鉴[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年,p239

[6]杨光明.基于导游队伍现状调查下的导游人员管理对策研究——以昆明市为例[J]. 旅游研究,2012年第2期,p81-84

[7] 闫敏.旅游业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J]. 旅游学刊,1999年第5期,p10-15

[8] 曾国军、蔡建东.中国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J]. 旅游学刊,2012年第5期,p26-27

[9]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甘肃省旅游局.甘肃省旅游业发展规划(2006-2020)[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年,p180

[责任编辑:古 卿]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Mismatch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Tourism Employment in the Ethnic Region

WANG Yongqiang

Affected by traditional ideology, employment policy of government, local tourism development, etc, ethnic regions in China have encountered a mismatch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tourism demand. Most of graduates tend to get a job in the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rather than hotels or other tourism agencies. Although few of them work as a temporary guide or a dispatcher,their ideal occupational position is still in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The lower integr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college education in Ethnic Regions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service and local tourism.

the ethnic regions; employment; mismatch of tourism supply and demand

王永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系讲师。(甘肃合作,邮编:747000)

F590.75

A

1674-8824(2016)06-0041-06

猜你喜欢
旅行社导游旅游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出国游走错机场 旅行社依法担责
旅行社人才开发机制探讨
旅游
网约导游
旅行社内部财务管理与监督分析
旅行社的选择
“英语导游资格考试”目标引领下的“导游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