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发型内生软骨瘤的X线CT及MRI影像诊断分析

2016-03-09 23:50
河北医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单发

陶 强

(河北省隆化县中医院, 河北 隆化 068150)



单发型内生软骨瘤的X线CT及MRI影像诊断分析

陶强

(河北省隆化县中医院,河北隆化068150)

【摘要】目的:分析内生软骨瘤的X线、CT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型内生软骨瘤的临床、X线、CT和MRI表现。结果:11例病灶均为单发;掌骨2例,指骨3例,趾骨1例,股骨3例,胫骨2例。单发型内生软骨瘤的X线表现为病灶呈囊状或类圆形透光区,瘤灶有钙化,边界清楚,呈膨胀性生长,骨皮质变薄,可出现病理性骨折;CT表现为病灶内有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楚,可见钙化,骨皮质可局部溶解吸收。MRI在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结论:内生软骨瘤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伴病灶内不同程度钙化是其特征性表现,X线空间分别率高,是首选检查方法结合临床可作出明确诊断,CT作为X线的补充。

【关键词】单发;内生软骨瘤;X线摄影;影像诊断

内生软骨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又称孤立性内生软骨瘤或中央型软骨瘤,可分为单发和多发型软骨瘤(ollier病),单发为主,内生软骨瘤为良性的透明软骨肿瘤,发病率仅次于骨软骨瘤和骨巨细胞瘤[1],在所有的原发肿瘤中占3%~17%。文章通过回顾性分析11例发生在四肢长短骨的病例,通过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X线、CT),总结其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型内生软骨瘤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最小的20岁,年龄最大的66岁,平均37岁。病变部位掌骨2例,指骨3例,趾骨1例,股骨3例,胫骨2例。患者一般以局部疼痛肿胀,或发生病理性骨折才来就诊,因该病常无明显症状,病程缓慢常达数年或数十年[2]。体格检查:患者病变处常有程度不一的压痛、肿胀,实验室检查常无特异改变,所有患者和家属均否认近亲有相似或相同的病史。

1.2检查方法:患者均有X线检查资料,其中8例患者行CT检查,2例患者行MRI检查。X线平片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直接数字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CR)系统,X 线机为西门子1000 mA X 线机。拍摄正位片及侧位片,病变处毗邻关节需包括在摄片范围内,成像后分别调节软组织和骨骼对比度,以观察其结构为宜。CT采用美国通用公司GE64排螺旋CT,层厚层距0.625mm,进行冠状面和矢状面多平面重组,分别调节软组织和骨窗,VR重建观察肿瘤整体外观。

2结果

2.1发病部位:11例病灶均为单发;掌骨2例,指骨3例,趾骨1例,股骨3例,胫骨2例。

2.2X光表现:8例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透亮影,呈膨胀性生长,骨皮质变薄,其内可见斑点状钙化;1例发生病理性骨折;1例呈多囊样改变,其内密度不均,腔内散在砂砾样钙化。病灶发生于骨髓腔或骨皮质内,其膨胀程度不一,发生于骨髓腔者膨胀性较低,发生于骨皮质者膨胀性较高,皮质周围均无骨膜反应。

2.3CT表现:病灶呈囊样改变,骨皮质变薄,1例骨皮质部分吸收,病变区呈软组织密度影,CT值约30~55HU,其内可见斑点状或条片状钙化,股骨远端可见砂砾状钙化,病灶边界清楚,有硬化边。

2.4MRI表现:2例病灶行MRI检查,病变在T1WI呈低信号,T2WI及压脂像呈不均匀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高信号与肿瘤组织内的透明软骨瘤含水丰富有关(长T1WI长T1WI表现,压脂像为高信号),低信号是由瘤细胞的软骨基质钙化或骨化所致(T1WI、T2WI均为低信号)。

3讨论

3.1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内生软骨瘤的发病原因,Jaffe等[3]认为是胚胎性异位组织引起的,生长板上结构不良的软骨细胞增生,异位沉积于骨髓腔内,并发生软骨内成骨。本病年龄特点不明显,各年龄段均可见,临床上发病多见于20~40岁,50岁以上及14岁以下患者发病较少见,性别无差异。单发型内生软骨瘤有40%~65%发生在掌指骨,发生在足部较少。掌指骨中的近节指骨又是其最好发部位,约占40%~50%,其次是掌骨、中节指骨,很少位于末节指骨。各指的发生率以中指最多,其次是环、小指、示指,拇指最少见,在腕骨属罕见。足部的发病率约占全部内生软骨瘤的6%,好发部位依次为趾骨、跖骨、距骨。而位于肋骨、骨盆、颜面骨和脊柱的内生软骨瘤,要警惕恶变的可能。该病病程缓慢,一般无全身症状,患者多因损伤后疼痛就诊,X线发现肿瘤或病理性骨折,11%具有偶然性[4]。病理检查:镜下所见肿瘤构成主要是成熟的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其软骨细胞被纤维间隔分成小叶结构,软骨基质时多出现钙化或骨化改变。

总结单发型内生软骨瘤的影像学特征:骨干内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骨皮质变薄(病变处于骨干中央时,骨皮质不明显膨胀,若处于一侧时,骨皮质有明显膨胀且变薄),无骨膜反应,骨疏松区呈云雾状,病变区可见斑点状或条片状钙化,少数可见小囊状改变及骨性分隔。大部分病灶(95%)根据囊状透亮影内的多种形态的钙化和骨化诊断内生软骨瘤但由于X线是二维成像,有局限性,各组织结构影像重叠、干扰,会对一些复杂小部位的病变诊断较困难,易造成漏诊。相比X线平片CT的分辨率高,更容易发现早期的微小病灶,且能清晰显示病灶内钙化及分布,细小的钙化及细微的应力骨折,此外CT对骨皮质的完整性和破坏程度也有更好的评估。多层螺旋CT的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全方位的显示病灶,为内生软骨瘤提供了三维空间,比X线更易发现隐藏较深的小的骨质破坏,观察肿瘤的整体貌相。

3.2鉴别诊断:内生软骨瘤需与骨囊肿、骨梗死、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上皮样囊肿、低度恶性软骨肉瘤等鉴别。①骨囊肿:常位于长骨干骺端,多见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病灶呈囊状改变,多呈中心性生长,其长轴与骨干平行,边界清楚,无硬化边,其内无沙粒样或骨化,如发生病理性骨折,可出现“碎片陷落征”。②骨梗死:高度钙化的内生软骨瘤X线片表现为梗死区呈圆形或椭圆形硬化致密影,时常被误认为是骨梗死,病理上是坏死骨髓以及骨组织分解坏死后形成的钙化,边界模糊。CT显示骨髓腔内地图样改变,周围有硬化带,钙化一般从边缘到中央,成串排列或散在分布,有些呈弯曲的钙化条纹自中央区域伸出。MRI上病灶信号不均,在T1WI上,病灶呈中等或略低信号,边缘为花边状低信号带;在T2WI上,病灶呈中等或略高信号,边缘为迂曲的高信号带,骨梗死病灶边缘的长T1长T2信号改变与病灶边缘充血水肿的病理基础吻合,与内生软骨瘤病灶边缘长T1短T2信号带有所区别。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灶多位于骨髓腔内,呈囊状磨玻璃透亮影,少数有不规则钙化,病变边界清楚,骨干区病变可弯曲变形,无骨膜反应。④上皮样囊肿:病灶多位于末节指骨的远端,呈囊状透亮影,内无钙化,长轴与骨干一致,有不同程度膨胀,无骨膜反应。⑤低度恶性软骨肉瘤:常见软组织肿块(<4cm),没有明显的骨皮质膨胀,有骨膜反应,骨骺和干骺端出现骨皮质破坏,骨皮质增厚贝壳样改变超过皮质层的2/3,则提示软骨肉瘤的可能性大。

【参考文献】

[1]梁碧玲.骨与关节疾病影像诊断学.骨与关节疾病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97~402.

[2]徐春荣,胡少波,严婷,等.骨囊肿、单发内生软骨瘤在CR上的影响鉴别诊断[J].实用临床医学,2008,9(11):96~98.

[3]Jaffe H L, Lichtenstein L. Solitary benign enchondroma of bone[J].Arch Surg, 1943, 46(3): 486~493.

[4]徐爱德,徐文坚,刘吉华.骨关节CT和MRI诊断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52~154.

【文章编号】1006-6233(2016)06-1006-0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06.050

猜你喜欢
单发
单发螺旋桨飞机滚转角速度振荡品质计算研究
单发肋骨转移的SPECT和CT影像学表现
关于环卫车辆单发底盘动力传动系统的研究
保护措施
肝癌脑转移瘤的CT及MR表现(附8例影像分析)
老年单发早期胃癌内镜私膜下剥离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一种单发直升机直流供电系统构型
双发直升机单发着舰下滑段操控分析
益气定眩饮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气虚血瘀型眩晕30例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单发和多发子宫肌瘤远期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