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静
222002 江苏省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光照定位法在早产儿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
刘静
222002江苏省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目的探讨经皮血氧饱和度探头光照法在早产儿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2组,A组采用经皮血氧饱和度探头光照定位法桡动脉采血;B组采取常规方法桡动脉采血,比较两组患者采血成功率。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为95.00%,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82.50%,观察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血氧饱和度探头光照法明显提高了早产儿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减少了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提高了护士采血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经皮血氧饱和度探头光照;桡动脉穿刺;早产儿;效果
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科采取“经皮血氧饱和度探头光照定位法”进行早产儿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标本,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需采血检验的16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8例,女72例;胎龄(28+1-36+6)周;体重0.85-2.50kg。纳入标准(1)胎龄28+1-36+6周(目标桡动脉无损伤);(2)操作前1h内无其他介入性操作。排除标准(1)新生儿硬肿症;(2)新生儿水肿。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80例,采用经皮血氧饱和度探头光照定位法桡动脉采血;B组80例,采用传统方法桡动脉采血。
1.2 穿刺材料 穿刺材料选用一次性无菌干燥的5ml注射器、5.5号头皮针头[1]、无菌干棉球、需抽血气者应备BD血气针一套、经皮血氧饱和度探头接心电监护仪,性能良好。
1.3 方法
1.3.1观察组 A组患儿采用经皮血氧饱和度探头光照法定位进行桡动脉穿刺。操作者立于穿刺侧,患儿取仰卧位,手心向上,暴露穿刺部位,松开患儿血氧饱和度探头粘贴带,将经皮血氧饱和度探头红外光源面紧贴于患儿待穿刺手腕下,探头光线穿透照亮患儿腕部,在前臂掌面近桡侧可见深蓝色搏动血管投影即为桡动脉。于桡动脉与第一腕横纹处或一二之间[3]交点处进针,进针时针头斜面朝上闻,见到回血,证明针头已入动脉时将注射器活塞回抽,做好固定。穿刺后用无菌干棉球压迫针眼及其上方0.5cm处3~5 min[3]。
1.3.2 对照组 B组患儿采取传统的触摸动脉穿刺定位法,触摸动脉搏动点最明显处进行穿刺[2]。
1.4 评价指标 以穿刺成功率为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分为优、良、差三等,优是指一次穿刺成功,无退针;良是指一次穿刺成功,有退针现象但不超过两次;差是指一次穿刺不成功或虽一次穿刺成功但退针超过两次。将优和良定义为穿刺成功,并统计成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O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为方差分析和P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儿穿刺成功情况比较,观察组优68例,良8例,差4例,穿刺成功率95%,对照组优49例,良17例,差14例,穿刺成功率82.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3.1 早产儿外周循环差,桡动脉血管管径狭小、搏动不明显,不当的动脉采血可以造成可逆性动脉收缩[4]。传统的触摸法以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为穿刺进针点,此处桡动脉的解剖位置相对不固定,桡动脉不可见,且活动度相对较大,穿刺时易滑动,易致穿刺失败。桡动脉搏动不清时,操作者只能凭经验穿刺,但操作者个人感觉、经验不同,这样穿刺成功率更低。如果反复穿刺,会加重血管及组织损伤,还会使血管痉挛,出现青紫瘀斑,血肿等并发症。
3.2 经皮血氧饱和度探头光照定位法在早产儿桡动脉采血中能起到积极作用。经皮血氧饱和度探头在新生儿监护室应用广泛,原理为经红外线探头探测分析获取血氧饱和度,探头所发出的红外光谱对人体具有一定穿透能力,血管对红外光的吸收比其他组织强烈,因此照射下可显现出血管走向;早产儿腕部细,组织薄,可被血氧饱和度探头光线照射通透,操作者可直接通过肉眼看到桡动脉所在,避免的盲穿的不确定性,从而更好地提高穿刺成功率。
通过效果对比观察,经皮血氧饱和度探头光照法明显地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了因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梁妮.一次性头皮针经桡动脉采血的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2011,24(7):25
[2] 王媛.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技巧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5):65.
[3]吴丽敏.门诊新生儿及儿童桡动脉采血技术及护理[J].中外医疗,2015,34(27):125.
[4]伍金林,母得志.新生儿血管内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及防治Ⅱ[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6):500-504.
10.3969/j.issn.2095-9559.2016.06.047
2095—9559(2016)06—2662—01
2016-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