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浩 黄建钊 刘延
(1.遵义医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贵州 贵阳 550002)
消化系统多原发癌1例
蔡浩1黄建钊2△刘延3
(1.遵义医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贵州 贵阳 550002)
多原发癌; 食管癌; 直肠癌; 肝转移癌
现将2015年7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消化系统多原发癌症报告如下。
患者,男,72岁,因外院行CT检查发现肝占位2 d入院。全身查体未见皮肤巩膜、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左侧锁骨上区扪及大小约4 cm×5 cm肿大淋巴结,融合,质韧,活动度欠佳,边界欠清晰,无波动感,无明显触痛。腹部微隆起,无腹壁静脉曲张。腹柔软,中上腹轻压痛、反跳痛,无液波震颤,肝脾未触及,莫非氏征阴性,腹部未触及确切包块,无移动性浊音。既往病史及个人史:饮白酒约每天400 g 30+年,未戒酒。烟龄30年,未戒烟。否认家族肿瘤患病者。 辅助检查:腹部彩超提示肝占位考虑转移癌,胆囊占位,胰周及肝门部实性结节考虑淋巴结肿大。上腹部增强CT提示胆囊占位,考虑胆囊恶性肿瘤,考虑胆囊癌可能性大,并肝脏多发转移,腹腔内、腹膜后、心膈角区多发淋巴结转移。腹腔少量积液。乙肝、丙肝、HIV阴性。AST 45U/L,AKP 420 U/L,GGT 945 U/L,TBIL 23.2 umol/L,ALB 34.2 g/L。AFP 2.42 ug/L,CA199 60.01 u/mL,CA125 414.50 u/mL,CEA 77.59 μg/L。上消化道内镜检示:距门齿约27~30 cm食管左侧壁偏前壁见条形厚苔溃疡,大小约0.3 cm×3.0 cm,周围粘膜充血粗糙。食管溃疡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CK5/6(+)、P63(+)、 P40(+)、CK19(+)、CDX-2(-)、CK7(-)、CEA(-)、CK20(-)、CK18(-)、Ki67(约40%+)。肠镜检示:距肛门约15 cm直肠新生物,凸向肠腔生长,表面凹凸不平、溃烂,致肠腔狭窄不能过镜。直肠组织活检病理诊断:固有层见肠高级别内肿瘤(黏膜内腺癌)。超声介入肝穿刺组织石蜡病理诊断考虑中-低分化肝细胞性肝癌,经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及特殊染色结果最终支持肝组织内中-低分化肠型腺癌浸润,考虑肠腺癌转移。肝穿组织免疫组化标记结果:CK18(+)、CK19(+)、CK20(+)、CDX-2(+)、CEA(+)、EMA(+)、CK7(-)、Hepatocyte(-)、AFP(-)、GPC3(±)、CD34(-)、Ki-67(约60%+);特殊染色:AB/PAS(+)。患者家属充分知晓病情后,放弃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自动出院后1月余死亡。
多原发癌( multiple primary carcinoma/cancer,MPC) 又称重复癌、多重癌、多源发癌,是指患者同时或先后发生2个或2个以上彼此无关的原发癌,可发生在同一器官或同一系统的不同部位,也可发生于不同器官或不同系统。多原发癌可出现三重癌、四重癌,甚至六重癌[1],其发病率呈逐渐降低趋势,二重癌最常见[2]。MPC的发病率低,但国内外报道不一,国外平均为2.7% ~ 10.6%, 国内为0.52% ~ 2.45%[3]。研究[4]发现发生第一原发癌的病人较普通人群发生第二原发癌的风险高。对于各类原发癌的患者,诊断第1原发癌后的1年内第2原发癌发病率增加,第2年逐渐降低,而大约10年后其发病率再次增高。
多原发癌的诊断目前多采用Billroth提出,经S.Warren[5]修订的诊断标准:(1)每个肿瘤必须是恶性的。(2)每一肿瘤各自独立存在,彼此无关。(3)癌灶间必须有一定距离的正常组织。(4)一个肿瘤必须排除为其它肿瘤的转移灶。当癌症患者有多病灶或新发病灶的时候,应考虑多原发癌的可能,从而进一步寻找诊断依据,分析癌灶的组织学类型,并鉴别其属于多原发癌还是转移癌。本病例的食管癌、直肠癌通过病理确诊证实。胆囊占位根据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及肿瘤标记物增高,考虑胆囊癌可能性大;但该患者未获取胆囊病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故诊断胆囊癌依据欠充分。因肝内占位通过免疫组化最终考虑肠腺癌肝转移,所以本病例考虑双重癌。锁骨上扪及肿大融合淋巴结,考虑肿瘤远处淋巴结转移,因未取活检不能说明其来源。
多原发癌与癌转移或复发的治疗原则截然不同。多原发癌可以根据病期、部位来选择手术或放疗为主的根治性治疗方法, 而癌转移或复发往往只是采取以化疗为主的姑息性治疗方式。对于有手术指征的第2原发癌, 应尽早手术治疗。第2原发癌的治疗原则上同第1原发癌。应根据不同肿瘤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疗效与单发癌相似,采取积极的手术根治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 切勿因同时存在多个肿瘤而放弃手术。杜红娟等[6]指出在治疗多原发癌的第2、3癌时,对有机会手术的患者,应根据肿瘤种类、性质、生长部位像治疗首发癌那样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清扫周围淋巴结,以提高生存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对无法手术者,也应积极给予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生物治疗、中药、姑息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改善生活质量,尽可能延长生存期。本病例同时罹患双重癌,肿瘤合并左侧锁骨上、腹腔内、腹膜后、心膈角区多发淋巴结及肝脏转移,且肿瘤病理组织类型为中低分化癌,属于恶性肿瘤晚期,无根治性或局部手术治疗指征,选择姑息性治疗及防治营养不良、疼痛、消化道梗阻等并发症,可能延长患者生存周期及改善生活质量。
多原发癌的预后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原发癌的发生时间间隔、肿瘤组织的病理类型和恶性程度、是否合并癌转移等。付金金等[7]研究发现异时性多原发癌(MC)比同时性多原发癌(SC)的预后好,两原发癌间隔时间越长,预后越好。早期多原发癌根治性手术后生存率高,而中晚期者根治性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姑息性手术,未能获得手术机会仅仅接受化疗患者生存率最差。朱莉菲等[2]通过回顾分析发现,MC与SC患者的生存期存在显著差异, 多原发癌若都能早期发现并进行干预治疗, 其预后明显优于单原发恶性肿瘤的复发或转移。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影响多原发癌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生存期的长短取决于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病灶,而与肿瘤的数量无关。陈颖等[8]采用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对SC中位生存期与MC中位生存期进行比较显示,SC的中位生存期2.7年,MC的中位生存期19 年,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转移癌处于疾病晚期,抗肿瘤治疗耐受性差,疗效不明显,所以多原发癌患者若出现继发转移,则生存期明显缩短,预后很差。
综上所述,多原发癌的发病率虽然低,但随着肿瘤诊断及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得到延长,其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提高对多原发癌治疗手段及预后影响因素的认识。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积极的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抗肿瘤综合干预措施,以提高疾病治愈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1] 任静,李学.多原发癌(六重癌)1例[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0,02:123-124.
[2] 朱莉菲,薛鹏,王理伟.65例多原发癌的临床回顾性研究[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0,05:591-593.
[3] 赵明芳,刘云鹏.四重原发性恶性肿瘤1例及文献复习[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03:325-326.
[4] Utada M,Ohno Y,Hori M,et al. Incidence of multiple primary cancers and interval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primary cancers[J]. Cancer Sci,2014,10:57-58.
[5] Warren S, Gates O. 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tumors: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and a statistical study[J]. Am J Cancer.1932,16: 1358-1414.
[6] 杜红娟,王轶卓,姚程,等.23例多原发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24:6269-6270.
[7] 付金金,黄载伟,林英豪,等.39例多原发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04:578-581.
[8] 陈颖,赵明芳,曲秀娟,等.30例多原发癌回顾性分析[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04:340-342.
R57;R735
B
1000-744X(2016)06-0624-02
2016-04-12)
△通信作者,E-mail:hjz999@mail.tmm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