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晓霞
(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河南 三门峡 472143)
护理干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预防中的应用价值
殷晓霞
(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河南 三门峡47214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重症医学科(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早期预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肢体肿胀、疼痛以及DVT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下肢肿胀、疼痛及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ICU患者DVT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重症医学科;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下肢深静脉内血液不正常地凝结阻塞血管,主要临床表现是患肢肿胀、疼痛,如果病情发展、演化,则可出现组织缺血、坏死,甚至发生肺栓塞[1]。ICU患者因病情重、制动及卧床时间长、血液高凝状态或者血管损伤等因素,且常需要给予镇痛、镇静、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治疗措施,是DVT高危人群。因此,精心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早期预防ICU患者DVT非常重要,现将相关护理干预情况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17~72岁,平均(53.8±4.2)岁;其中脑卒中17例,脑外伤12例,心肌梗死10例,重症感染8例,重症胰腺炎4例,呼吸衰竭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干预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18~74岁,平均(54.1±4.5)岁;其中脑卒中18例,脑外伤12例,心肌梗死9例,重症感染8例,重症胰腺炎5例,呼吸衰竭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神志、定时拍背以及口腔护理、气管插管护理、气管切开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健康教育对神志清醒者应加强健康教育,告知DVT的高危因素及其并发症,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告知肢体活动方法,使其力所能及的活动肢体、主动锻炼。
1.2.2评估及病情观察结合入院生化检查等评估患者全身营养情况、卧床时间以及DVT高危因素,制订相关护理计划。注意观察患者下肢变化,如颜色、粗细、肿胀及疼痛程度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上报,并协助处理[2]。
1.2.3活动肢体帮助患者活动肢体,包括足踝运动及膝关节运动。前者需要踝部固定,助其做踝关节的屈伸、足内外翻运动及其组成的“环转”运动,15~20次/min,重复20~30次,2次/d;后者主要是伸屈膝关节,15~20次/min,重复20~30次,2次/d[3]。同时自肢体远端至近端依次按摩小腿、大腿肌肉,5~10 min/次,3次/d。活动肢体后垫高小腿30°以促进静脉回流。
1.2.4气压治疗对患者进行空气波压力治疗,压力范围100~200 mm Hg,30 min/次,3次/d,自从脚、踝、小腿、大腿依次顺序加压,促进静脉回流、改善循环[4]。
1.2.5输液管理尽可能避免从下肢输液或者输注具有血管刺激性的药物,且避免经股静脉穿刺置管。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肢体肿胀、疼痛以及DVT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处理数据,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60例患者中下肢肿胀、疼痛者17例,占28.33%;下肢DVT者9例,占15.00%。干预组60例患者中下肢肿胀、疼痛者5例,占8.33%;下肢DVT者1例,占1.67%。干预组下肢肿胀、疼痛及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下肢DVT除了导致肢体肿胀、淤血、缺氧及损伤等,最危险的并发症是易被忽略的血栓脱落导致肺动脉栓塞,栓塞到肺动脉主干时可能引发患者猝死,这亦是临床上施行护理干预预防DVT的最重要意义[5]。ICU病种多、病情危重,尤其是高龄、内科重症或者创伤、手术需要长时间卧床者,下肢自动活动差,静脉回流慢,容易发生DVT[6]。此外,ICU患者大部分伴随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者躁动、谵妄等,需要使用镇痛、镇静药物干预,甚至需要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机械通气者更需要适当的、持续的镇静药以防患者意外拔管,且一些骨折患者需要固定、牵引,长期股静脉置管、止血剂、脱水剂使用等均导致患者丧失主动活动能力,静脉回流障碍、血液高凝以及缺血缺氧、炎症介质、静脉置管等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DVT风险极高。因此,精心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预防DVT非常重要,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病情观察、活动肢体以及气压治疗等,从而降低DVT发生率,本研究亦证实干预组下肢肿胀、疼痛及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ICU患者DVT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1]王群英.重症医学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508-3609.
[2]兰艳萍,刘阳.早期护理干预在防止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12,32(10):122-123.
[3]何玲.护理干预对预防重症医学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230-2231.
[4]谌莉.5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早期预防及护理观察[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6(4):442-443.
[5]牟园芬,吕丰梅,龙云.早期系统护理干预防止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4):4133-4135.
[6]叶蝶莲,谭雪贞,李素婷,等.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24):3806-3808.
R 473.5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7.136
201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