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证研究基地,福建福州350122)指导谢德聪
谢德聪教授治疗经断前后诸证经验探析
洪建勋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证研究基地,福建福州350122)指导谢德聪
经断前后诸证;肝肾阴虚;谢德聪;经验
经断前后诸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烘然而热,面赤汗出,失眠健忘,精神倦怠,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腰酸背痛,手足心热,或伴月经紊乱的一组临床症状。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主要和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水平下降等有关,因此在治疗上以补充激素治疗为主,但是其副作用较大[1]。谢德聪教授是福建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40余年,在治疗经断前后诸证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现将谢师经验介绍如下。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从女子二七月事以时下和七七地道不通中不难发现,月经的来去与肾气、天癸、冲任关系密切[2]。而天癸是肾中先天之精,《素问·灵枢注证发微》曰“天癸者,阴精也,盖肾主水,癸亦属水,由先天之气蓄极而生,故谓阴精为天癸也”;冲任二脉的充盛与衰少都是以肾气的盛衰为前提的,肾为冲任之本,因此总的来说肾气在月经的生理病理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3]。妇女年过四十,肾精逐渐亏虚,肾气化生不足,故见肾阳虚、肾阴虚或阴阳两虚,肾为五脏六腑之根,肾虚常可影响到肝、心、脾而出现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心肾不交等一系列病症。
谢师认为肾虚是本病的核心,而五脏六腑因肾虚引起的的功能失调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肾为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而五脏六腑功能正常的发挥也需要肾精的濡养。《类经命门》曰“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围绝经期妇女肾气不足、精血亏虚日久必及他脏。肝肾同属下焦,肝属木,肾属水,五行上水生木,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易亢,则脾气急躁,肝阳上扰清窍则头晕耳鸣、两颧潮红。肾属水,心主火,生理上水火既济,肾水上济心火而使心火不至于过亢,但绝经前后妇女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火独亢,热扰心神,故心悸、失眠、情志异常、烘热汗出等。肾阳不足,火不暖土,脾阳不振,气化失司,痰湿停滞,阻滞中焦则纳差,上犯清窍则健忘失眠、精神困顿等。以肾虚为主的五脏六腑失调最终又容易因虚致实生痰生瘀,痰瘀的产生又容易进一步促进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加重病情。
另外,经断前后诸证的发生和情志的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性格孤僻、内向、自闭、固执、拘谨、多疑多虑、自尊心强,不善交流的人容易罹患此病。第二,工作、家庭、经济、地位、人际关系的变迁等造成的心理压力增大是本病的重要影响因素[4]。“百病生于气”,情志异常则气机紊乱,气血不和,进一步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从而诱发或加重本病。
根据肾虚阴阳失调并影响到肝、心、脾等病理变化,谢师临床上以补肾养肝、健脾宁心为治则,组方:女贞子15 g,旱莲草6 g,川续断20 g,山茱萸15 g,白芍10 g,当归6 g,枸杞子15 g。方中女贞子味甘、苦,性凉,可补益肝肾;旱莲草味甘、酸,性寒,可滋阴益肾,两药合用即为二至丸,滋阴清热。川续断补肝肾,行血脉;山茱萸可补益肝肾,收敛固涩,两者合用补肝肾。白芍、当归补血养肝,柔肝缓急,合补肾药又可使精血互化。白芍、山茱萸味酸合女贞子、旱莲草可以酸甘化阴,宁心安神。若肾阴不足,舌红少苔,口干,可酌加滋阴补肾之黄精、生熟地黄、知母滋阴清热;若肾气不足,形寒肢冷,小腹冷痛绵绵,喜温喜按可加党参、黄芪、鹿角霜,少用附子大辛大热之品,以免耗伤阴血;若舌红少苔,急躁易怒,表现为肝阴虚可加沙参、麦冬、知母;若脾气虚,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少气懒言可加党参、黄芪、白术;若气虚造成月经量多色鲜红,或者月经后期淋漓不尽,此时在补气的同时再加止血之阿胶、蒲黄炭、乌贼骨、煅牡蛎、金樱子等;若月经量少,月经后期,脉细,表现为血虚可加鸡血藤、丹参、益母草、怀牛膝,另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补血时可稍加补气药如黄芪、党参以补气生血;心阴不足,心血亏虚,心烦失眠可加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养心安神;若心经有热者则用麦冬清心养阴安神。若阴虚火旺,烘热汗出,虚热明显者可以加龟甲、地骨皮清热;若胸闷胁痛,乳房胀痛,善喜太息,肝郁明显,加柴胡、香附、郁金;若肝郁化火,症见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红脉弦可加黄芩、栀子、丹皮、赤芍,并用茯苓、泽泻引火从小便而走;若肝气上逆,头晕可加天麻、钩藤、牡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对于肝郁之证,谢师一般加茯苓、白术,先安未受邪之地;若脾虚湿阻症见舌苔厚腻,脘痞纳呆加陈皮、苍术、半夏等;若血热经量多,经下如崩可加生地黄、生地榆、侧柏叶、苎麻根、蒲黄炭、山楂炭等;若月经色暗,血块多可加茜草、丹参、鸡血藤等。谢师还强调药物的选择和配伍,如当归,对于崩漏需要补血时,谢师认为其味辛,容易动血,所以用量宜小,一般为6 g,或者不用;又如对于素有脾胃疾病患者在用熟地黄时,一般配伍砂仁或者陈皮,使其不至于碍胃。
患者,女,52岁。2015年12月8日初诊。主诉:烦躁汗出2年,加重1年。患者2年前绝经,绝经后逐渐出现颈红面赤,伴烦热汗出,汗后热退身凉,一如常人。夜晚烦躁,不易入睡,睡后易醒。胃脘怕凉,纳呆腹胀,口苦。舌红偏暗苔白偏厚,脉弦细。中医诊断:经断前后诸证,证属肾阴亏虚,脾气不足。治以滋阴益肾,益气健脾。方拟:太子参15 g,麦冬6 g,五味子6 g,白芍10 g,山茱萸15 g,女贞子15 g,茯神15 g,白术10 g,续断20 g,地骨皮9 g,炒麦芽15 g,山楂5 g,陈皮5 g,甘草3 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并跟患者解释病情,打消疑虑。后随访患者服药后烦躁汗出、失眠症状明显改善。
按:患者年过五十,月事已竭,肾气不足,阴阳失调,肾阴不足,阳气外浮,故潮热汗出,肾气不足,水不济火,故烦躁失眠,口苦,舌红,脉弦细均为心肾不足之证。肾阳不足,脾失温煦,运化失职,故腹胀纳呆,舌苔厚为脾虚不运之象。方中女贞子、山茱萸、续断滋阴补肾,白芍补血,茯神、白术健脾益气,炒麦芽、山楂、陈皮消食理气,地骨皮清虚热。患者汗多,汗为心之液,汗多耗伤气阴,以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合茯神养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本方切中病机,且兼顾兼证,有主有次,面面俱到,故效如桴鼓。
绝经前后诸证病机在于以肾虚为主引起的五脏六腑功能失和,在治疗上要紧扣病机,着力帮助患者恢复脏腑阴阳气血的平衡。处方用药以平为期,滋阴不可碍胃,少用熟地黄等滋腻之品,而用女贞子、旱莲草,滋而不腻;补阳勿过峻猛,少用附子等辛燥之品,而用菟丝子、枸杞子、巴戟天、鹿角霜;活血而不破血,多用蒲黄、山楂化瘀而不伤正;理气而不破气,多用香附、郁金行气兼能活血;肾阴不足,注重心肾同调,滋阴补肾,宁心安神;肝气郁结,强调肝脾并举,疏肝理气,培补中焦。同时注重心理调理,给患者以战胜疾病的信心。最终使患者的阴阳、气血、情志重新实现平衡。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64-367.
[2]谢德聪,陈应钟.陈雨苍中医妇科临床经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2.
[3]吴冬梅,张良琴.谢德聪教授治疗月经过少临床经验举隅[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3):45-46.
[4]刘春梅.绝经前后诸证肝气郁结型与情志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
(编辑 弓艳玲)
R271.11
B
2095-4441(2016)04-0052-02
2016-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