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话语评价权探析

2016-03-09 09:22
关键词:议程外交话语

高 飞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中国国际话语评价权探析

高 飞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国际话语评价权是指主权国家、组织、媒体针对发生的重大国际事件通过话语评价给以价值区分和价值判断,并且促使这种价值区分和价值判断在国际社会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和接受的权力。当前我国国际话语评价权存在外交核心价值观不够突出,国际议程设置能力有待提高以及国际话语评价机制的失衡等问题,应力图通过在国际话语评价中突出外交核心价值观,提高国际议程设置能力以及完善话语评价机制的途径来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评价权。

话语权;话语评价权;话语评价机制;议程设置

“话语权”一词出自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20世纪70年代的演讲稿《话语的秩序》,在这篇演讲稿中,福柯提出了“话语即权力”的著名论断,“话语是权力,人通过话语赋予自己权力”。他认为,话语不仅是人一般性的思想交流工具,而且话语的逻辑表达、话语行为的展示都隐藏着人们权力之间的相互斗争,福柯“把话语视为语言与言语结合而成的更丰富和复杂的具体社会形态,是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1]因此,话语权不仅是话语主体表达话语的权利,更是通过所表达的话语,展示自己权力的方式。《辞海》对“评价”一词的解释是,“评论价值高低”[2],结合“话语权”和“评价”的意蕴,国际话语评价权是指主权国家、组织、媒体针对发生的重大国际事件通过话语评价给以价值区分和价值判断,并且促使这种价值区分和价值判断在国际社会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和接受的权力。

国际话语评价权是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权国家能否及时、有效使用国际话语评价权,是判断主权国家有无话语权力、衡量其话语权力大小的重要标志。福柯认为既然话语是从一定角度来表述的,其表述有自己一套约定俗成的惯例,那么,话语往往也就包含了一种评价,其权力或权势便体现出来。所谓有害有益,归根到底不过是以人的利益、人的观念为价值尺度。因此,一个国家不仅要拥有话语权,更要在此基础上拥有话语评价权,没有自己立场、标准和观点的话语,只能是“墙头草,两边倒”。同时,国际话语评价权作为一种价值区分和价值判断的权力,其基础是主权国家在世界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国际事物发展变化规律性的认识,没有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就削弱了话语评价权力的权威性,也就失去了话语评价权力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国际话语评价权作为一种建立在价值区分和价值判断基础上的权力,其本质是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主权国家能否对重大的国际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依据本国的价值判断标准,对其作出是非对错的价值区分,是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并坚持自己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参照。

一、国际话语评价权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国际话语权质量

话语评价权是话语权的核心构成要素,一个国家如果在国际话语中没有凸显其价值区分和价值判断,没有明确的立场和观点,话语就没有说服力和信服力,话语权的质量和效用就会降低,最终导致话语权的失效。因此,在国际交往中,恰当、及时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直面国际舆论对我国的话语评价,这样才能对内鼓舞人民士气,进而维护国家利益。鲁迅曾经说过:“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3]

90年代初,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影响,我国在外交上一直采取“韬光养晦”的政策,其最终目的不仅是要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创造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还要提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质量。“我们再韬光养晦地干些年,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较大的政治力量,中国在国际上发言的份量就会不同。”[4]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综合国力得到稳步提升,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我国话语评价权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和恰当,这不仅改变了国际社会长期以来对我国外交话语“缺钙”的印象,也使国际社会更能明朗地了解我国的大政方针政策,减少对我国相关政策的过分解读、误读。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面对美国防长支持日本、菲律宾在钓鱼岛、南海等问题发表的话语评价,直接了当地指出“哈格尔部长近期……发表了一些言论,中国人民是不满意的。在钓鱼岛问题上……为日本撑腰打气;在南海问题上……袒护菲律宾,指责中国;在台湾问题上……搅动台海局势,这完全是错误的。”[5]范长龙同志对美国防长言论的话语评价,不仅清楚地表明了我国相关的立场和观点,提高了我国国际话语权的质量,而且也使中美两国更加直接和坦率地进行交流和磋商,减少了彼此的猜忌,更赢得了对方的尊重。另外,话语评价的表达方式也直接影响到话语权的质量。由于东西方在思维方式、语言逻辑生成、言语表达方式的不同,不同的话语评价方式会使话语权的质量和效用降低。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的话语评价方式往往能够提高话语权的质量,“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而不同”等话语评价方式的表达,使我国的国际话语权更加富有中国意蕴。

(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传播

话语评价权的本质是一国的核心价值观念,话语评价权的使用是该国核心价值观念的形象化表达,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具体话语评价和阐述,能够折射出该国的核心价值观,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利用强大的话语霸权,在外交话语评价中对其”普世”价值观进行推广。通过对其他国家“民主与非民主”“邪恶国家”等价值区分的外交话语评价,输出其美国价值观的标准。“美国要履行世界领袖责任,首要的就是要把美国的价值观变成人类共同的价值观。”[6]可以说,无论是美国总统、国务卿还是政府发言人,自上而下的外交话语评价的广泛、集中应用是其价值观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坚持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与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完全不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并推广其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且把其称为超越民族与国家的“普世价值观”,“中国没有也不可能完全认同国际社会的主流价值和行为规则。”[7]

新中国建立以来,几代领导人通过不同的话语评价以及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话语来表达中国的外交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相继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等外交话语,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我们要广泛深入宣传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思想……’‘零和思维已经过时,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路子’‘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8],国家领导人在多个场合阐述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和而不同”的外交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外交话语评价中的具体体现。由于中国以身作则践行自己提出的外交理念,中国的国际话语评价权力越来越得到世界的接受和认同,在“叙利亚危机”“伊朗核谈判”等国际外交难题的处理过程中,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念通过我国外交话语评价和实际行动在国际上得到传播,这不仅为我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同时也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安全。

(三)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9]一国的话语评价权与文化软实力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话语权尤其是作为话语评价权是一国文化软实力的货币,一国话语权尤其是话语评价权越大,这个国家就可以获得更大的文化软实力。

话语评价权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

首先,话语评价权的应用是一国国民意志的集中反映,彰显该国的凝聚力。话语评价的立场、内容,实质上是该国国民意志的集中流露和表达,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事关国家利益的话语评价,更是从根本上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心声。通过统一、客观的话语评价来体现国家的凝聚力,相反,如果对同一问题在国内表现出不同甚至是多种话语评价,则会削弱该国的凝聚力。如在日本对待二战态度以及“慰安妇”问题上,我国自上而下、从官方到民间的统一、明确的话语表达和评价,是我国强大凝聚力的重要体现。

其次,话语评价权通过在不同的途径传播,彰显国际影响力。一个国家往往通过对其他国家、组织的话语评价而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地区或是全球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国家。这方面最典型的国家就是美国,美国通过充分使用话语评价权,极力彰显它在全球的影响力。如美国经常按照自己的“民主”“人权”“市场经济自由程度”对他国进行话语评价,利诱甚至威胁其盟友赞同并跟随自己的话语评价,以达到自己的外交或经济目的。

再次,话语评价权通过核心立场、观点的表达,对持有相同或相似立场的国家或组织产生吸引力。客观、恰当的话语评价,不仅能够使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树立良好形象,而且能够争取、团结“友邦”,比如在对待日本政府处理慰安妇等历史问题上,中国政府一直态度鲜明,这在某种程度上拉近了中国与韩国之间的关系。

二、国际话语评价权存在的问题

(一)外交核心价值观有待进一步突出

一国的外交核心价值观是本国核心价值观在国际舞台上的拓展和延伸,它体现着一个国家在对外交往的话语评价中,能否在国际话语评价中体现本国的外交核心价值观,并在国际社会中得到认同,是判断该国是否拥有国际话语评价权的重要标志。我国的外交核心价值观虽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拓展和延伸,但是两者并不能等同。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和突出我国的外交核心价值观就显得十分必要。

在国际话语评价中,我国的外交核心价值观应与西方的“普世价值观”明显区别开来。“普世价值观”话语经过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不断演绎和阐发,已经具有特定的含义,即“普世价值观”代表的是“民主、自由、人权”等特定的价值观念,如果我国在外交话语评价中,也使用“普世价值观”一词,就难免落入西方国家设置的话语陷阱,造成与其特定的价值话语的重复、混淆,最终使我国的外交话语评价权力减弱甚至是失效,因此,如何称谓我国的外交核心价值观就显得重要而迫切,然而我们在这一问题上还没有达成有效、一致的共识。

同时,外交核心价值观具体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需要进一步凝练。我国的国际话语评价最终指向哪些具体的核心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美国在实施价值观外交过程中,不论是针对国际经济贸易纠纷,还是军事战略布局,在其外交话语评价中无不指向“民主、自由和人权”,从为干涉他国内政而提出“人权高于主权”到抛出“南海航行自由受到威胁”的话语评价,都是围绕“民主、自由和人权”普世价值观而展开,并通过不断的话语包装运用,掌握和控制了这种普世价值观的标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手遮天地控制着主流话语权的当今世界,‘民主’早已不是学术之争,而是道德之战;‘民主’被简化为选举,于是高举‘选举’大旗,便占据了道德高地。”[10]反观我国在外交话语评价中,更多时候是就事论事,没有围绕外交核心价值观展开话语评价,更没有赋予某些具体的价值观特定的意蕴,导致我国的外交话语评价具体价值指向不甚明确,国际话语评价权质量不高。另外,如何跳出西方核心价值观的话语评价陷阱,根据我国外交的具体情况,阐发具有中国意蕴的外交核心价值观,也是值得注意的。

(二)国际议程设置能力有待提高

国际议程设置能力直接反映出一国话语评价权的强弱,只有提高国际议程设置能力,掌握国际议程的设置技巧,才能有效发挥我国话语评价的巨大作用。

我国国际议程设置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首先,我国大多时候是国际议程设置的参与方,而不是主要发起者。虽然国际议程很难由单一的国家或组织决定和实施,但是要在国际议程中拥有话语评价权就必须成为某一国际议程的主要发起者,并且主导某一国际议程的形成。通过主导某一国际议程,才能使其他议程参与方认同并接受我方立场和观点。美国在“9·11”事件之后,发起的反恐议题,不断向其盟友渲染恐怖主义的潜在威胁,并最终促使其盟友和世界其他国家接受美国的反恐观点,使美国的反恐议程成为国际议程。但在当时情况下,对于刚刚经历完“金融风暴”的亚洲国家来说,反恐并不是最主要的任务,但是由于美国在此项国际议程发挥了主导作用,获得了国际话语评价权,使美国不仅主导了国际反恐议程,更是在此议程中获得话语评价权,使美国的“反恐话语评价”成为判定恐怖主义的价值标准。

其次,我国没有形成较为广泛、立体式的议程设置联盟。国际议程的设置仅依靠一国推动,而没有在国际舞台上形成议程设置联盟,则很难使某一议程成为国际议程;同时,国际议程设置要充分重视和利用新闻媒体、社会组织(NGO)以及有广泛影响力社会人士在国际议程设置方面的重要作用。比如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禁雷运动”,最早由国际红十字会等非政府组织在70年代提出,之后由加拿大等国政府主导,并通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新闻机构广泛传播,并吸引曼德拉、戴安娜等名流关注,最终使“禁雷运动”成为国际议程。在这一过程中,加拿大政府通过与非政府组织联合,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社会名流的作用,最终促使《渥太华公约》的达成。因此,加拿大不仅主导了此次“禁雷运用”,而且在这项国际议程中获得了公认、持久的话语评价权。

再次,要注意所提出国际议程的持续性。所谓国际议程的持续性是指,国际议程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关注和运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提出某一国际议程,不仅要针对当前世界的热点、焦点问题,更应该从其历史向度去考察和把握,比如事关我国的“西藏问题”,从一百多年前,英国政府试图操纵“西藏独立”到美国试图把西藏建成“国际和平区”,从达赖出逃而引发的“西藏宗教自由”问题,到把2008年的“3·15”事件演变成“西藏人权”问题,西方国家对“西藏问题”的议程设置,虽历经百余年,但是通过不断议程设置,保持它的鲜活性,并一直拥有对西藏问题的话语评价权,给我国的外交制造了难题。

(三)国际话语评价机制的失衡

评价话语依赖一定的运行机制才能有效传播,并在传播运用过程中生成话语评价权。话语评价权作为一种软实力,作为一种通过对他者的影响力才能彰显出来的权力,是在与其他国家政府、媒体、民众之间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话语评价机制的失衡是影响我国国际话语评价权的重要因素,这种失衡主要表现在我国国际话语评价与西方媒体理解与认同之间存在失衡。媒体在西方的作用巨大,(美国)媒体制定着“美国人的日程表,决定着人们谈论什么,思考什么,媒体创造着世界的景象。”[11]西方媒体对我国的国际话语评价如何理解,在多大程度上认同,并能准确客观的呈现给本国的民众,是形成国际话语评价权的重要步骤。也就是说国际话语评价权的形成不仅依靠“我说了什么”,更是依靠受众在何种语境下“听到了什么”。西方媒体利用长期以来形成的舆论控制权,不断利用修辞手法转述和引用我国对相关国际事务的话语评价,使我国的国际话语评价被二次消解和重构,从而使原有的评价话语意蕴被篡改。

话语评价机制的失衡还表现在政府与媒体话语评价机制失衡。政府与媒体话语高度一致性的评价方式能够使国内民众产生对我国国际话语评价的高度认同,但是如果放在国际媒体交锋的场域中,事实却并非如此,由于忽略了西方媒体和受众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我国媒体习惯性地把官方的话语评价不加以修饰和改造,直接作为媒体自身的话语评价,加之西方媒体消息来源的广泛性,导致我国媒体的话语评价不仅仅被误以为是一家之言,更是导致对我国媒体的话语评价过多的误读和错读。同时,诸如“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等带有明显意识形态性和道德批判性话语评价很容易招致西方民众的逆反心理,削弱西方媒体和民众对我国媒体的认同感和可信度。因此,我国媒体的话语评价一方面要与政府的国际话语评价立场上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在话语表述上要有一定区分度。

三、提升话语评价权的有效途径

(一)突出外交核心价值观

提高我国的话语评价权,就要在国际话语评价中突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外交核心价值观。我国要在外交实践和传统文化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外交核心价值观。我国的外交核心价值观既要传承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又要体现出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既是在原有外交实践上的总结和概括,又是对我国原有外交观的凝练和超越;既要反映出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又要跳出“普世价值论”的话语陷阱。

在国际话语评价中,要进一步突出我国的外交核心价值观。国际话语评价不能仅仅就事论事,更要增强国际话语评价的价值指向,这样才能使国际话语评价有“魂”有“根”。突出外交核心价值观,不仅要依靠国家领导人以及政府部门的国际话语评价,更要在广播电视传媒以及文化产品上下功夫,通过整合和利用传媒资源,提高我国国际话语评价的覆盖面和国际影响力,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使国际社会了解、熟悉甚至认同我国的外交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话语评价中突出我国外交核心价值观,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评价权。

同时,要加深对“普世价值观”的批判力。广大理论工作者面对业已形成的“西强我弱”的局面,要增强理论自信和学术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加深对“普世价值观”的学理性批判,把西方的“普世价值”由“道德高地”拉回到“学术之争”,揭开“普世价值观”的虚伪面目,认清普世价值观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所崇尚和推崇的个人利己主义。跳出“普世价值观”的话语陷阱,明确自身的话语评价标准,理性、客观、全面地正确对待和吸收西方的学术思想。

(二)提高国际议程设置能力

国际议程是国际话语评价权彰显的重要载体,提高国际议程设置能力是增强我国国际话语评价权的重要途径。一是要提高我国应对国际议程能力。提高应对国际议程的能力主要是指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炮制出“中国威胁论”“西藏问题”等一系列事关我国国际议程,能够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化解对我国不正确、不公平的国际话语评价,从理论、实践、历史等多维度揭穿一些国际议程的虚伪性,比如根本不存在的“西藏问题”、杞人忧天的“中国威胁论”等国际议程。二是要根据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提出新的国际议程。一项议程要想成为国际议程,就要促使这些议程被国际社会关注和认同,由于各个国家越来越认识到国际议程在提升国际话语评价权、改善国家形象、维护国家利益方面的巨大作用,议程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竞争性,这些新的国际议程的提出不仅要关系到我国的切身利益、更要吸引他国的兴趣,既要有一定的现实指向,又要有一定的文化渊源,通过对所提出议程的文化转换,把单一的技术性议程转换为政治或是伦理性问题,这样才能提高议程的国际竞争力,使议程成为国际性的议程。三是要整合我国的国际资源,积极参与和构建国际议程设置联盟。议程的提出、选择到最后成为某项国际议程的过程是议程提出者、议程相关者、媒体、以及民众相互互动、选择的过程。在话语评价权整体上“西强我弱”局面下,我国就要与其他相关国家组成议程设置联盟,来推动某项议程成为国际议程,比如中韩等东亚国家可以在“慰安妇问题”上联合起来,组建议程联盟。另外要注重发挥媒体、民众尤其是国际知名人士的力量。通过媒体的宣传作用,国际知名人士的带动,扩大议程的国际影响,有效推动该议程成为国际议程。

(三)完善话语评价机制

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评价权,就要了解和把握西方民众的思维方式,使我国的话语评价能够被西方媒体和民众认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评价权。在国际话语评价中,不仅要保持国际话语评价的修辞权威,“使受众总是‘自愿’地接受权威话语的压力,或者授予权威话语某种权力,使之合理合法”[12],更要注重话语评价主体的修辞人格,提高话语评价主体的布局谋篇和演讲技巧的能力,使我国的国际话语评价不仅具有权威性,还要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我国媒体要创新国际话语评价的宣传策略,改变原文引用政府发言人话语评价的方式,与政府部门话语评价方式上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弹性,增强自主分析和话语评价能力,提高国外媒体对我国媒体的认同度。对于事关我国不客观和不正确的国际话语评价,更多地考虑西方民众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减少意识形态性和道德性的话语评价方式和批判策略,采用具体的案例分析、人物采访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来改变西方话语评价的影响,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评价权。

[1] 吴学琴.媒介话语的意识形态性及其建设[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116-123.

[2]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746.

[3] 韩庆祥,陈远章.以中国的元素凸显提升国际话语权[N].光明日报,2014-12-17-(013).

[4] 冷溶,汪作玲.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346.

[5] 阁下一些言论,中国人民不满意![N].新华日报,2014-4-9(A03).

[6] 梅孜.美国总统国情咨文选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580.

[7] 张小明.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价值和规则[J].国际政治研究,2007(3):7-8.

[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49、250、258.

[9] 骆郁廷,等.文化软实力战略、结构与路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6.

[10]田九霞.论美国的“价值观外交”及其实质[J].江淮论坛,2012(5):105-110.

[11]托马斯·博克.大洋彼岸的中国幻梦——美国“精英”的中国观[M].丁伯成,译.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4.

[12]温科学.中西比较修辞论全球视野下的思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66.

[责任编辑 林雪漫]

Study on the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Evaluation Right of China

GAO Fei
(School of Marxism,Wuhan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2,China)

The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evaluation right refers to the right that the sovereign states,organizations and the media can make in the value distinction and value judgment of the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events through the discourse evaluation,and promote this kind of value distinction and judgment to obtain the more universal identification and acceptanc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At present,there exists some problems about the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evaluation right of China.For example,the diplomatic core value is not prominent,the ability to set up the international agenda needs to be improved,and the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evaluation mechanism is out-of-balance.Thus,by way of highlighting the diplomatic core value in the evaluation of international discourse,improving the ability to set up the international agenda and perfecting the discourse evaluation mechanism,the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evaluation right of China can be enhanced.

discourse rights;discourse evaluation rights;international agenda setting;discourse evaluation mechanism

D81

A

1671-394X(2016)07-0030-05

2016-01-12

教育部社科中心委托科研资助项目(13&WT003)

高飞,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

猜你喜欢
议程外交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德国《2010议程》议会辩论的话语分析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G20为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新动力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外交
会面议程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