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3-09 00:30:56董学峰
关键词:文化传播

董学峰

(1.长春理工大学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2.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汉语国际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董学峰1,2

(1.长春理工大学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2.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摘要]近年来,汉语国际推广已取得一系列成绩,但这一国家战略正面临着各种机遇与挑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汉语国际推广的定位缺乏战略高度,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未能并行发展,对外汉语教学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孔子学院地区性沟通缺乏等等。基于以上问题的分析,文章也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汉语国际推广;汉事教学;文化传播

在世界已经变为“地球村”的今天,各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接触和交流的阶段。伴随着政治、经济等传统领域白热化的角逐,作为一种软实力,文化已然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影响因素之一。语言,不仅仅是文化载体,它已经超出原本传承文明、交流沟通的功能,跃升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产业、打造国家形象的新起点。因此,汉语言及汉文化的国际推广也就成为正在和平崛起之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尽管汉语国际推广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这一国家战略正面临着各种机遇与挑战,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汉语国际推广的定位缺乏战略高度

作为语言文化的对外策略,汉语国际推广属于外交策略的分支。汉语强则中国强,汉语言文化推广的成效直接影响到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这一政策理应置于与人才强国、科技兴国等国策平等的位置上。但目前在我国政府现有的文件中,汉语国际推广最多只被定义为“民族的事业”,这一定义显得过于模糊和抽象。这个战略亟须政府做出进一步的顶层设计和全体民众的共同努力,在一个鲜明的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一步一步去落实。因此,首先要明确它的战略地位,让国人充分认识到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及价值。

其次,作为强国战略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它的执行力是否得当。现在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很多都是按照规定执行,然而力度还不够理想,在理论指导与现实操作中间有一定差距。目前大部分孔子学院的教学大多都停留在基础阶段,比如教汉字、学剪纸、练太极拳这些比较容易开展的项目,而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历史、文学等领域则传播得很有限。虽说传播文化确实需要在一定的语言基础上进行,但语言层面的学习最终是为了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抛弃文化内涵的语言传播是枯燥乏味的,将语言及其所承载的思想结合起来才会散发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拟定汉语国际推广战略时,不仅要将语言文化包括进来,同时也要根据传播对象的需求,尽可能将我国政治、经济、制度等情况进行介绍。仅包含汉语言文化的传播对于传播对象来说只是一个方面,我们可以将其作为主体,同时通过各种手段向其展示一个更加多维立体、可触可感的中国形象。这样才可能实现汉语国际推广的战略意义。

二、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未能并行发展

孔子学院的办学宗旨虽然是推广汉语以及传播中华文化,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是以语言教学为绝对的重点。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汉语已经成为一门实用的工具语言,孔子学院主要的职能之一就是进行汉语水平考试,多数学生在孔子学院学习是为了通过学习汉语来使自己未来的职场道路更加顺畅,或是了解正在崛起的中国当下的发展状况,而对于中国的文化及价值观等并没有一探究竟的欲望。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观上是学生探究欲望缺失所造成的;客观上,是孔子学院的课程设置所导致的。以孔子学院语言进修生为例,多数院校的课程主要以精读、口语、听力、写作为主,以少量的书法、太极拳等文化体验课为辅,语言教学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文化课则如蜻蜓点水,可有可无,这种课程设置的方法承袭了中国人学外语的思路,在应对考试方面确实有一定优势,但从长期的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来看,这样做既不利于学生语言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在中华文化传播过程中,不仅要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还应思考,如何传播当代中国优秀文化,让这些古老的和现代的理念灵活运用,与各个国家汉语学习者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三、对外汉语教学自身存在一些问题

(一)师资数量不足且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海外汉语热的上升态势,越来越多的外国民众选择进入孔子学院进行汉语言文化的学习,生源数量的与日俱增要求更多的人投入到汉语国际推广的工作中来。2016年孔子学院新选志愿者岗位已达到4 902人[1],由此可见孔子学院师资需求之大。但孔子学院能派出的优秀教师的数量还很有限,从中方来说,去孔子学院任教的途径只有三条:志愿者、公派教师以及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孔子学院公派教师从高校、中小学教师当中选拔出来,在此基础上更优秀的申请者可能成为中方院长。海外教学条件艰苦,教师队伍流动性大,教师数量不稳定,孔子学院优秀教师供不应求已经成为较为突出的问题。

孔子学院所在地区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文化环境情况完全不同,而且国家汉办在不同地区对教师的住房、工资、交通、伙食等方面的待遇有所差异,欠发达地区的环境和待遇直接影响了对外汉语教师的任教积极性。但在发达国家或地区,教师任教的积极性很高,岗位的竞争激烈,而对于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申请任教的教师数量往往达不到需求的人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对孔子学院来说,师资质量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各高校申报可以用外语讲孔子、讲儒家思想、讲中国文史哲的专家学者名单,统计结果总数不到2 000人。”对于仍然缺乏高水平师资的问题,国家汉办主任许琳直言不讳[2]。公派教师的质量差强人意,志愿者的水平更是如此。总体来说,志愿者的水平参差不齐,能够用外语与本地学生交流思想和文化少之又少,这样的教师队伍虽然能基本完成教学内容,但却很难对学生汉语学习中的偏误及其原因做出分析。志愿者对自己职业愿景缺乏规划和认同感,很少有志愿者将汉语国际推广和文化传播作为自己毕生的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原因在于,志愿者工作结束回国后,进入高校继续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机会渺茫。理论上,配备到孔子学院的教师及志愿者应该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懂得对外文化交流,具备在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文化里交流所需要的知识、经验和技巧,但实际上,对外汉语教师的师资问题我们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要达到这样的理论高度还需要国家汉办在选拔制度、培养机制、配套政策上进行深层创新。

(二)缺少优质教材

教材编写需要遵循一定的语言教学标准。我国现行的《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大纲》更多地注重字词、句式、语法等语言要素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这与很多国家制定的追求交际能力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外语教学标准有一定差异,虽然我国一直在努力研发新教材,教材的数量和质量也都在上升和提高,但始终没有开发出完全符合国外汉语学习者需求的教材。目前,从本土的标准出发,以灵活多样、科学有趣的方式进行教材的研发和改进,已经成为编写各国汉语教材的必然选择。

1.避免固化单一

为了各国孔子学院的教材有一个较为统一的编写标准,国家汉办推出了《国际汉语教材编写指南》,但由于各国孔子学院的学情、民情都不同,各国使用大同小异、毫无特色的教材显然是行不通的。所谓针对性,既要考虑“本土特色”,又要针对“学习阶段和层次”。要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教材的设计就应该以他们熟悉的社会民情和生活习惯为背景,进而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来决定教学内容。一方面参考《国际汉语教材编写指南》,一方面也要注意跟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习俗相融合。

2.避免内容陈旧

在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教学媒介的教材来说,能否跟上时代的进步、能否反映前沿的时代潮流就显得很重要。事实上,很多教材很早就该进行改革和更新了,里面的内容对当下来说已经成为历史,如“某教材在提到中国人参加别人的婚礼通常送什么礼物时,举例为茶壶、暖瓶、床单等生活用品;在提到有关打电话的问题时写到去邮局打国际长途。”[3]出现在现代汉语教材中的这些现象反映的竟然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发展状况,通过这样的描述想让外国友人了解真实的现代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

3.避免乏味呆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本趣味性强的教材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教材要兼顾实用性和趣味性,这对教材编写者来说是个挑战。目前的教材大部分已经达到较为实用、学段分明的标准,但缺少趣味性。有的太过幼稚,停留在图像和思维的低级阶段,而较难的内容却过于严肃,缺乏指引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不利于学习和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三)教学方法急需改进

1.中式教学方法“水土不服”

由于价值观、教育理念的不同,各国的孔子学院所认为的最佳教学方法也就会不一致,有时甚至会大相径庭。中国的汉语教师一般会按照自己的教学习惯来设置课程环节、家庭作业、期中期末考试,面对这样的汉语教师,外国学员大多都会水土不服,甚至产生抵制情绪。原因在于,学生和教师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完全不同,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冲突也就不可避免,在这时候教师的教学方式就起着关键作用。对于学生不太容易接受的观念,如果中国教师不讲方法的进行“传授”,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心理,此时课堂效果就可想而知。如在美国崇尚自由的课堂上,孔子学院教师对于孔子思想当中“君臣父子”等价值取向应该结合中国具体的历史环境和伦理观念来讲解,使学生真正了解到这一观念及其对当今中国人的影响,认真解释学生可能产生的困惑和不解,阐释其中的文化差异。

2.教学手段单一

西方国家的许多课堂都是活泼热闹的,学生会对一节课的话题进行自由的辩论和探讨,而中国教师一般习惯于成为课堂的主宰者,“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照搬到了国外的课堂上,必然不能合拍。面对在完全陌生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成长的学员,教师一般会选择预先设计好的最稳妥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减少学生不适应、课堂躁动冷场等不良反应,这样虽然比较保险,但不免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严重的甚至会弃学。教师在面对不同阶段和层次的学员授课时,要更加注重课程导入方式,将孔子倡导的“因材施教”理念融入课程理解之中,培养将学生分级对待的意识和能力。

四、汉语国际推广机构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经营管理模式的问题

汉语国际推广最主要的机构是国家汉办暨孔子学院,它是由中方筹措建设基金和启动资金,免费提供教材、部分教师,而外方合作者提供相应的教学场所、办公设备和部分教师。在孔子学院创办初期,这些利好被国外一些大学和当地人充分利用,大家都乐于见到能惠而不费地得到优质的汉语教学服务,孔子学院也就因此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起来了。但正是这种运转方式,也为日后一些国家的政客和保守人士所诟病。有些人对孔子学院产生了担心和不安,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种逻辑来臆测中国推广汉语的意图,出现了很多不必要的质疑和纠纷。针对这些问题,孔子学院应积极应对,在不同地区应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更加灵活的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更多地跟市场接轨,“走出一条过渡式、渐进式的创造竞争性市场的中国特色道路”[4]215,在发展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再遇到类似的质疑。

中外双方责、权、利界线模糊,资金利用率不高[5]13-15,这也是孔子学院经营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给予孔子学院足够的独立性,在创办初期,孔子学院章程当中只规定了诸如建设基金、启动资金和人员的来处及盈利所得的去处等问题,而对双方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分别担负什么样具体的职责则并未细化,虽然中外双方都在共同努力地经营孔子学院,却难免出现管理重叠,资金审批繁杂、利用迟滞等问题,阻碍孔子学院的高效运营。中外双方对于汉语国际推广的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安排、资金的用途等必然存在不同的意见,双方的政治取向、价值观、既得利益等因素都难于趋同,从而造成矛盾与分歧是必然出现的情况。所以,关于中外双方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权利、义务分工的细则有待进一步的协商制定,以使孔子学院高效运转。

(二)孔子学院的融合性问题

孔子学院“本土化”工作还做得远远不够,价值观、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冲突还非常突出。这一“融合”包括与各国社会文化环境和价值观的融合、与受众汉语学习的需求的融合和与外方合作学校定位的融合等等。

中国的海外汉语教师与汉语学习者社会文化环境迥异,双方的价值观很难一致。即使语言教学课堂表面看上去风平浪静,但深层的价值观则难以趋同,老师和学生进行的沟通常常是表面的。要完成汉语言及文化的推广工作,要将中华文化的道德理念植入到国外民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中,这是孔子学院努力的方向。其中涉及教师能否以平等、宽容的态度传播文化,是否具有在不同文化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技巧与经验等一系列问题。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一所学校的天职。孔子学院除了是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执行机构,本质上也是一所学校,因此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各国的汉语学习者都有各自的学习动机,其中一部分学习者有主动融入的意识,教师应该敏锐地发现这部分学习者,进行正确的引导;一部分学习者没有意识到融入的问题,教师应该在课堂中进行举一反三的启发;还有一部分学习者从意识上是抗拒融入的,教师尤其应该注意这部分学习者,在尊重的基础上,以“和而不同”的态度积极应对。

(三)孔子学院地区性沟通缺乏

随着孔子学院的全球化布局,每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的孔子学院在数量上呈增加的趋势。这些孔子学院相互间具有地缘优势,这一优势为其交流教学管理经验和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便利。截止到2013年底,仅在美国,孔子学院(课堂)就已经达到了456所,英国116所,澳大利亚48所,加拿大和意大利都达到31所,泰国和韩国皆为23所,俄罗斯22所,日本20所,德国18所,法国19所,新西兰17所[6]。这样的分布意味着,很多国家的孔子学院不再是孤军奋战,不管是在教材、师资上,还是教学方式上,甚至是管理模式上都可以相互借鉴,也有利于形成激励共进的竞争机制,联手打造具有该国特色的孔子学院教育。

事实上,处于同一个国家的孔子学院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与合作,而孔子学院与周边的中文教育机构也是如此。例如,菲律宾的孔子学院就面临这样的问题,“虽然在菲律宾的三所孔子学院离得这么近,但是彼此很少开展人员或教师互访、汉语教学活动探讨、信息交流,基本上都是各干各的。孔子学院之间汉语教学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不畅,无法起到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效果。”[7]80这样便无法利用集聚优势产生规模效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究其原因,一是孔子学院的设立机制所导致的,相对独立的孔子学院都是一所中方院校和一所外方院校合作成立,与兄弟院校不一定有横向联系,目前发展还处于海外单兵作战的阶段;二是各孔子学院还没有相互间展开合作的意识。孔子学院地区性沟通需要国家汉办的顶层设计,各地区孔子学院的共同努力,达成交流合作、共同提升的共识,最终通过交流经验、集思广益,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四)孔子学院交流项目内涵建设空间广阔

目前我国汉语国际推广所进行的交流项目一般是通过召开官方会议、高校学术交流、围绕特定主题进行的文化体验活动等形式实现。但由于策划和创新度不够,这些交流项目特别是具体的文化体验项目仅能触及文化交流的表层,而不能为项目交流带来深远影响,这些活动远未能产生预期的吸引力,真实效果并没有策划书上那样理想。如茶艺欣赏和体验、夏令营活动等项目创新度低,变化不大。一些超越思想、信念、民族、宗教的差别,任何人都能愉快地参加的项目活动缺乏。汉语学习者普遍感兴趣的中国厨艺、茶艺、中医、中药、民乐、功夫、民族服装等文化艺术活动缺乏,使得孔子学院所开展的项目在整体形象上给人一种守旧、缺乏创新的形象[8]42。

基于以上汉语国际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结合国内学者的意见,我们综合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第一,将推广模式多元化,加强多方合作,采取多渠道传播。第二,把汉语国际推广纳入到国家战略体系当中。第三,完善相关政策及其配套方案。第四,多渠道筹措汉语国际推广的资金。第五,全方位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质量。第六,改进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第七,完善质量评估体系。

我国应该乘着世界人民学习汉语的热潮,积极推进汉语教学和汉文化的传播,向世界展现一个开放、和平、文明的中国形象。我们只有抓住时机,大力推广汉语言文化,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汉办.关于组织2016年汉语教师志愿者报名的通知[DB/OL].http://www.hanban.edu.cn/news/anticle/2015-10/21/content-619571.htm.

[2] 赵婀娜,魏哲哲.孔子学院迈向新十年:助力中国文化“自信出海”[DB/OL].http://conference.chinesecio.com/?q=node/176,2014-12-11.

[3] 董宏.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唯心主义观点[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02.

[4] 褚鑫,岳辉.孔子学院“有限市场化”发展战略模型与要素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

[5] 姜冬梅.印尼孔子学院的建设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案[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3).

[6] 国家汉办官网. 2013年度报告,http://www.hanban.edu.cn/report/index.html.

[7] 赖林东.菲律宾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展望[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8] 李佳晔.孔子学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责任编辑:张树武]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DONG Xue-feng1,PENG Shuang2

(1.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Communication,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chun 13002,China;2.Literature School,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Chinese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has made a series of achievements,but the national strategy is faced with variou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there are many problems: for example,the Chinese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the lack of strategic positioning,language teaching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failed to develop in parallel,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tself there are some problems,such as the lack of funds for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and so 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bove problems,the article also puts forward some targeted suggestions.

Key words:Chinese International Promo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16)01-0058-05

[作者简介]董学峰(1982-),男,吉林长春人,长春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师,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生;彭爽(1973-),男,吉林吉林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2]第457号)。

[收稿日期]2015-10-15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6.01.012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
票房拯救了电影拯救不了文化
青年时代(2016年19期)2016-12-30 16:33:47
互联网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新思路
论动态平衡型文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13:30:06
“一带一路”战略下如何构建中国文化传播体系
人民论坛(2016年28期)2016-12-23 18:51:44
中国乌龙茶“一路一带”文化构建与传播研究
中国经贸(2016年19期)2016-12-12 21:01:39
新媒体时代闽东畲族文化传播的研究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09:51:40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中国市场(2016年40期)2016-11-28 05:00:49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00:35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44:36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