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女大学生不想当家庭主妇

2016-03-09 08:47
环球时报 2016-03-09
关键词:多哈家庭主妇卡塔尔

王越

正在读大学本科的我,2月中旬能到海湾岛国卡塔尔交流一周真是难得的机会。让我更感慨的是,两国青年只有多交往,才能减少彼此的片面认识。

我原以为卡塔尔是个靠石油发展的“弹丸小国”,处处可见钻井平台,但到了多哈才发现,“石油大亨”的标签并不多见。多哈哈马德国际机场的客机繁忙起落,市区里常见世界级的饭店、餐厅和商店。位于多哈近郊、占地14平方公里的教育城,有不少世界一流大学设立的分校。在这个阿拉伯国家,绝大多数当地人却能说流利的英语。据了解,卡塔尔大学基本上全英文授课,2016年被评为“全世界最国际化的大学”。这些国际化的表象是否意味着卡塔尔的全盘西化?和卡塔尔同龄人的接触,打消了我心头久存的疑问。当我听闻卡塔尔学生讲述莫扎王妃的传奇,我才了解这位中东着名女性在教育、慈善、社会发展上做出的贡献。卡塔尔大学男女分校区上课,但女生占到3/4。我所接触到的女大学生,没有一个毕业后愿意当家庭主妇,她们有的想进入卡塔尔国家投资机构,有的想做医生,有的要创业……她们的想法改变了我原有的认识。

对于中国学生关心的“为什么很多卡塔尔女性戴面纱”问题,一个卡塔尔男同学的回答是:“因为她们是纯洁完美的钻石,不希望被抢夺、被伤害,所以要戴面纱保护自己。”这虽是一家之言,却让我重新思考阿拉伯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地位:西方女权主义论调曾让我简单地认为这里的女性权利缺失,但实际上,诸多传统“限制”并不一定是地位低下的标志,相反,不同的文化对于人权的定义可以不同,“保护式的爱”或许也是一种人权关怀。

在卡塔尔7天,在席地而餐的地毯旁,在漫步闲聊的街头,大家消除了彼此在社会和文化层面的误解。在一个家庭聚会上,一群卡塔尔女孩好奇地问了中国代表很多问题,从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到“中国有没有穆斯林”。最后一晚,卡塔尔大学的吉娜和我拥抱告别,当她说完“你是可以走进我心里的朋友,卡塔尔是你的第二家乡,随时欢迎你回来”时,我们流下了难舍的泪水。我想,如果今天相遇于多哈的两国年轻人,20年后成为国家中坚力量时,仍能保存对彼此国家的好奇、理解,保存这份友谊,那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作者为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学生、学生国际交流协会副主席)

猜你喜欢
多哈家庭主妇卡塔尔
中秋之后
鹰击长空
伤口抹盐时轻些吧
沃尔特·昌多哈:专注拍猫70年
第一批80后主妇已成魔
来做思维体操
怀念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