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峙含(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察世间百态 写胸中情怀——浅析郑军里的绘画创作观
郭峙含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摘要: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媒体艺术所表现出的艺术形态已与时代接轨,更高展示了设计元素与新技术结合的完美性,从而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图形、影像等元素的设计表现给数字媒体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们在形式上的大胆创新,使得图形设计从二维到三维慢慢转换,同时又融合了多种影像元素无论是从表现形式、传播手段、教育模式还是社会实效性等诸多环节都产生了很强的冲击,为此对中国新媒体行业图形影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图形图像;数字媒体;元素;艺术审美
作为“漓江画派”的代表画家,郑军里是有着较大影响的当代水墨写意人物画家,他在中国画的创作观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整体上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借西法创新、注重思想性、体现民族性。本文将通过对他作品的具体分析探讨他的绘画创作的内在意蕴和现实意义。
从古至今,无数画家致力于中国画的研究,主张对独具中国传统艺术魅力的中国画进行创新,对于中国画的创新,不少画家做了许多的探索。明末清初“四王”力主摹古,石涛的“我自用我法”,否定清规戒律,强调个性发展。今天的漓江画派画家郑军里认为,要让外国人看懂中国画,就要突破传统的东西,吸收西方的技法,强调造型观念。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吸收外国优秀绘画的营养才能让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画成为全世界所共赏的世界性艺术。他的作品《大山之子》,其画描绘了一家人赶马车走在回家路上的场景,虽然其构图为人物的背影,并未刻画人物的正脸,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造型刻画与人性化的表现将其张力显现了出来,似乎跃然纸上。中国画讲究笔墨、情趣、流畅,而人物造型上不如西方艺术,强调造型说明了对人物画的创新。中国画讲究悟性,创新,特别是写意画,要有时代感和时代特性。因此在《大山之子》中体现了西方对造型的塑造,但同时不失传统绘画的用墨要领。其画墨色凝重,极富美感,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正所谓苏轼赞扬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该画不仅表现了强烈的视觉效果,似乎也让我听到了人声、骡马声、狗吠声,引起了通感,让我体会到“心醉”的境界,让我发出由衷的赞叹。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其画作描绘的也是一支赶路的队伍,虽然画中描绘的是商旅队伍,但其“诗情画意”的境界却是呈现出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古典美学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所谓“人品不高,用墨无法”强调的正是画家的文化修养。“言为心声,书为心画”,“言”和“画”体现的是艺术家的“心”,言不能达其心,书不能达其意,难矣哉!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感性与理性,再现与表现的统一,不仅再现了生活真实,也融入了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经验,体现出艺术家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表现出极高的思想性。郑军里的艺术个性,很讲究思想的深度性和联想性。如他的作品《金秋》,描绘的是一个小女孩在路边喝水的场景,其实他展示的是这个山村小女孩,为了保护秋收的果实参加校外赶麻雀的活动,累了、渴了就在山涧里喝水。作品没有华丽的修饰,而是用简单质朴的绘画语言表现的是热爱劳动的思想品德。这让我联想到了当代水墨画家徐航的作品——用水墨记录当代生活,徐航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形象生动的展示了当代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真实,艺术家离不开对生活的真实取材,正是因为来源于真实经历的生活,艺术家才能画其所见,真实表达现实生活的面貌,抒发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而郑军里的《金秋》正是“真实表达他所经历的时代”,用“时代的肖像”探索了自己的表达方式,体现其深刻的思想性与内涵。
齐白石57岁进行“衰年变法”,中国画的真谛是随着人的年龄逐渐感受的。用传统的画法转到现代写意上来,并从造型上丰富写意中国画,这也是郑军里从自己的从艺生涯中逐渐摸索出来的。为此,郑军里不仅在表现笔法上转型,而且在表现对象上也有了新的视线。之前,他的绘画作品的表现内容是以历史人物为突破口,后因生活在广西,受到少数民族艺术传统与风俗习惯的影响,使得他在创作上将传统写意与民族风格融为一体。2001年开始,他从居住在南丹的少数民族身上寻找少数民族的绘画语言,用宿墨、水粉、造型,西方的写实与东方的写意手法相融合,表现粗犷原始的少数民族人物,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创作风格。郑军里的革新,首先是立足于热爱生活、乡土情结、民族艺术的基础之上的革新。正如漓江画派的领军人物黄格胜所说:“纵观中国画史,真正成名成大师并流传千古的,都是热爱生活、深入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有鲜明风格面貌和深厚的学养者,是靠硬功夫,真刀真枪地拼出来的;而靠简单的所谓‘观念’‘技巧’、追‘新’求异者,往往名噪一时而如过眼烟云”,画中寄托的是对生命、生活和大自然炽热的爱。” 所谓“无情莫作画,作画莫无情”,首先能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作品中以少数民族风情为题才的作品,彩墨渗融,行笔俊逸,似自然流出,纯任天趣,画得轻松自如,却一片化机。
画家的天职就是实现他自身的绘画思维,体现自身的独特风格和思想内涵。郑军里就是以丰富的审美感受与智慧去领悟大千世界的深沉意蕴并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从而实现他的绘画思维的。从他的创作观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代艺术争相竞争的激烈场面中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坚持自己的创作观,并且朝着其适合自己的方向一步步迈进。作为一个画家,一个现代画家,热爱生活,感悟自然,揭示人生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而完成这种责任与使命,只有达到一种情感高度并用饱满的激情、完美的笔墨造型融入到创作之中,把自己表现现实生活的强烈使命感注入到这个时代的感情之中时,才能把高尚、真挚的情感渗透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去,从而创作出无魁于这个时代的艺术作品来。我之所以欣赏郑军里的作品,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画作流溢出的空灵、清新、雄浑的意境,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已经站在这个时代的高度,用它那独特的审美视觉,将自己心灵体验所创造出的绘画语言,一遍又一遍的描绘着符合这个时代表情的形象,迸发出永恒的艺术精神来。
作者简介:郭峙含(1992.05-),女,苗族,湖北恩施,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学号:2015221050004,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批评与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