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汉看儒家思想的时代性

2016-03-09 15:27:04田金雷
人间 2016年2期
关键词:源泉秦汉儒家思想

田金雷

(长江大学文学院,湖北 荆州 317700)



从秦汉看儒家思想的时代性

田金雷

(长江大学文学院,湖北 荆州 317700)

摘要:儒家思想产生于时代之中,因而具有时代的特征,也是这种特性让它经久弥新。然而另一个历史现象表明儒家思想从一开始就具有百家思想的总特性,使得它在秦朝时以“内儒外法”的二元方式存在;在汉时,先是儒内道外,继以一尊,然后儒主阴阳辅的形式存在着。儒家思想的时代性正是它得以存在的生命力之源泉一。本文试从秦汉时儒家思想得以存在的原因,去探讨儒家思想秦汉时的时代特征,进而探求儒家思想生命力的源泉。

关键词:儒家思想;特性;秦汉;源泉

儒家思想的产生非一朝一夕,思想总是以现实为基础,是时代的反映,而且这种反映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在儒家思想产生以前,我们得注意一个现象,或者说是一个问题,那就是儒家思想产生前是否有先于它的思想,这种先于它的思想对它起到过什么样的影响。首先须得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才可以谈儒家思想,而这个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据史书记载,周代有个思想叫“敬天保民”。这个思想直接来源于现实:夏商后期,人民生活不下去了,就站起来反抗统治者,可以称之为代表的是牧野之战中商军队囚徒倒戈的事件。正是这些历史现象让代商的周代肉食者觉得要想江山坐得稳,还得靠人民,这自然是肉食者所必须考虑到的问题,光杆司令人人都可以自封的,无意义;

其二,自商代夏,说是天的意志,因为夏已经不是天的代理者了,而商才是;及周代商,天的意志被顺延下来,商无德不能胜任天的意志,故而周代之;且周为火德,这是后话了。从以上来讲,周的“敬天保民”思想实在是历史大势所趋,时代的总结。到了春秋时期,有了历史上的春秋五霸,说明“国之大事,在祀在戎”。这么一句话下所蕴藏的涵义便是在“尊王”“攘夷”口号下的战争,伴随着流血遍野,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这种战争自有它的好处,随着战争带来的人口流动,华夏族慢慢融合,而“华夷之别”也出现了。这种战争还伴随着地区分裂,法度不一的现象,这与周初大分封作宗法的制度相悖。换句话说叫礼崩乐坏。

基于以上的社会现实,总有人想着兴复周礼,天下一统。争霸战争破坏了人们渴望的和平。于是,既然无法用武力去平衡这一大变动的形态,也可以考虑下用文化一统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借助言语传达,深远持久,化人于无形之中,于是孔子出现了。孔子是历史的产物,因而也具有历史的局限性,这一局限性之一表现在对“人之初,性相近”上。而这些局限性由他的后人加以克服,使得儒家思想日益完备。

孔子提出“仁”,倡导爱人;孟子进一步提出“仁政”,荀子再提出“人性恶”需加以节制,荀子已然吸取了一些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这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明确的提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具体行动上要以人为本,要“仁”字当先,因为历史告诉我们“仁者无敌”;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发生过的事是可以证明这亘古真理的,这真理适用于任何一个朝代的更替衰亡之间。及至秦统一六国,也是用的这真理,只不过是程序严格了些,用法来推动仁政。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秦朝并不是只有暴政,而是仁政下对其反叛的结果,以法治国,违者自然处罚,对于处罚者来说是暴政也不为过,因为法是对所有人的,自然有仁在里面,仁者爱人,法是保障人民利益的有力手段。天下苦秦久矣,苦的是那个暴君,并不是秦法,也不是秦政。毕竟敢于用刑徒去抵挡叛乱者的朝代并不多见,而秦就是其中之一。这不能不归功一部分给秦的治国方式:内儒外法。

秦的这两种思想相结合,可以具体地体现在它的司法审判制度、邮传制度和逆旅制度上。司法审判制度可以见于《秦律》,而七十年代睡虎地秦简的出土使得秦一代的司法审判制度更加地明了。其中,不准法官即县长(令)或县丞滥施刑罚有明确规定,防止法官执法不阿现象,同时也具有对诬告所作的具体条文。这些体现了人性化的措施,虽不能尽归于儒家思想下,但包括有儒家思想在内的思想体系,即“义”字当先,“仁”内“法”外,不瞎造是非,以法制权。另外的邮传制度和逆旅制度体现了上面秦的治国思想。邮传即供官员进行交通的道路,设有马匹,食宿,专门官员进行管理。以距离为准,设一邮传。这其中有细微的差别,官员的级别不同,所享受到的待遇也有高低。这也体现出“君君、臣臣”的观念,也是儒家爱有差等的体现。最后是逆旅制度,入住逆旅,必须有身份证明,那个时候户籍不可以随意调动,人民不可以随便离开自己所在地。商鞅所制定而他自己也是陷在这里面,张良博浪沙刺秦始皇,之所以很快被查出来,逆旅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它的核心在于打击黑暗势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凡非我秦朝人民,谁也别想做隐君子,浪迹天涯,必要使你无所遁形。这一出发点最初是为了治安,没身份证住逆旅,并不是说来者不善,而是说你不在秦户籍之内,需要接受政府调查而已。毕竟秦统一六国,有不少反对势力隐藏于无形。儒家思想体现得淋湿尽致,以人为本,“仁者,人也”。与法的结合,儒家思想再次获得生命力。

到汉初,史家称为“无为而治”,尽是布衣将相之时。高祖原是秦沛县一亭长,与下层劳苦人民生活得比较密切,多少也能体会到生活的艰辛。经过秦末战火,天下户口减半,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如何治理这残破的社会,具体来讲就是轻徭薄赋,减免刑法。当时指导思想称为黄老之学,细细体察,无不处处体现儒家思想,究其原因,儒家思想是集百家思想之大成。孔子周游列国,著书立说,见多识广,学无常师,又有谁说得清他对于其他各家思想没有思考和吸取。汉初黄老之学由此看来是儒家思想的外在表现,及至汉武帝独尊儒术,也是认识到了儒家思想所具有的综合性,与法家融合,天人合一进而大一统,乃至后期汉宣帝所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这霸王道的最高表示就是儒家思想。而在东汉一朝,谶纬盛行,阴阳五行家与儒家相融,虽不必说儒家是思想之大成,亦可说儒家思想与它家思想有相通之处。

综合以上,儒家思想自产生起便与历史相伴随,从一个时代跨越另一个时代,这其中的源泉就是它的综合性,综合了一个时代的特性,而那个时代称作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历代传人不断的补充,又使得它去粗取精,最终经久弥新。

作者简介:田金雷,男,长江大学文学院2013级历史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B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23-01

猜你喜欢
源泉秦汉儒家思想
我的快乐源泉——书
我与秦汉东北史研究
超市也是快乐的源泉
儒家思想与书法
丹青少年(2017年4期)2017-02-06 03:08:31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人间(2015年23期)2016-01-04 12:47:46
秦汉甘泉宫的演变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46
激活写作的源泉
大地的源泉
云南林业(2014年5期)2014-02-28 21:23:55
流变与传承
——秦汉时期“伏日”考论
古代文明(2013年4期)2013-07-18 12: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