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洁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临摹与写生、创作的联系
朱丽洁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传统山水画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临摹、写生、创作的途径来完成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既要求学习传统,取其精华,同时要做到不“泥古”,到真山真水中去体验自然,写生自然,这样我们才能创作出既具有继承性又具有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
关键词:中国传统山水画;临摹;写生;创作
在中国山水画的学习中,临摹、写生、创作三个步骤循环交替式的进行是非常重要的。临摹中“师古人”、“学古法”,体会其中精妙的笔墨意味,在南齐谢赫《画品》的六法论中就强调“传移模写”,可见其临摹在山水画学习中的重要性,对于临摹的学习,不仅能使画者在中国传统山水画学习中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更是继承传统笔墨技法的重要途径。写生中“师造化”、“师法自然”,在自然中“收尽奇峰打草稿”,即是对客观事物的反复不断的再认识,训练眼睛的审美能力,锻炼其造型能力和对自然的提炼概括能力,通过对生活的真实体验,用写生的方式把生活中有意味的形式加以记录,从而为以后的创作积累素材。在获得了对传统的认识和丰富素材的收集后,创作通过在临摹和写生的基础上获得了一定的笔墨经验以及对搜集来素材进行选择加工,表现自己对于自然界理想美的追求和内心精神情感的寄托。这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此往复这三个步骤,查漏补缺,在不同的阶段就逐渐会产生新的认识,在山水画的学习当中就会不断的得到进步。
山水画的临习历来是以格调高雅的宋、元名作为主要对象,在此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古典山水画,同时对其作者、作品背景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只有在浓厚的兴趣和掌握了一定的知识背景下才有可能用心体会一幅画的精神内涵以及它的审美意识,笔墨意味,构成形式,空间留白等。面对一张古代山水画时,首先是对其整体形状的辨识,通过有墨色的地方和画面中留白之处二者之间的对比将画面的整体形状表现出来。其中再深入到山石的形态和轮廓,树的外形和姿态,水的蜿蜒流淌。形状的辨识能够让人很快的认知对象。这些历代经典的山水画之所以经典,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画面形状严谨的推敲,大到整体的外形轮廓,小到一个点,一条线的形状。这些古代画家在“师法自然”的时候并非是对自然原封不动的照搬,而是择其优的形状表现在画面中。在写生时我们就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一个好的自然环境当中,总有一些形状并非那么好看,如果非要硬搬到画面中去,就会显得很突兀,最终也很有可能破坏了整个画面的美感。画面中好的形状不仅能够使观者一目了然其内容,同时它也是获得美感十分重要的因素。优美的形状在画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是再优美的形状最好只在画面出现一次,形状即使再好看,重复出现在同一画面就会显得单调。不仅是形状,画面中所有的事物和墨色都应该做到不对称不重复的原则,就像你永远也不可能在这自然界的一颗树上找到两片相同的叶子,所以自然界才会如此丰富,富有变化。回到这些经典的山水画中,以树为例,我们看不到有一棵相同的树。在写生当中我们观察到的自然本身就遵循了丰富多变的原则,所以无论是在写生和创作时做到了这点画面才会丰富多彩。在绘画研究技法的时候,工具和材料的选择上也是十分重要的,应当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工具。在传统山水画中,前人有那么长时间的经验总结,例如画山石土坡就有披麻皴、雨点皴、斧劈皴、……点叶就有个字点、介字点、梅花点….只有选择恰当的工具才能更好的表现对象的质感和力度,才能更好的为写生、创作所服务。艺术中这些程式性特征,它作为楷模既是对传统历史的承传和技法的学习,又是为创造和发展打下了基础,但同时又为因袭守旧埋下了隐患。所以在学习传统绘画时应注重最精华的部分和一些概括性的原则,这些精华和原则都是具有相对真理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对写生和创作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正如石涛、黄宾虹、陆俨少等大家都是在很好地掌握继承优秀传统技法的基础之上,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从而使传统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和发展。
临摹古典山水画不在多而在精,即使是把一棵树画好了,将这棵树的精气神表现出来了,表现出了意境,也可以成为一幅好的作品。正如北宋王安石在诗中所言“丹青难写是精神”,只有在绘画的过程中深刻的认识了对象的本质,体会到其精神内涵时画面才会显得朝气蓬勃。同时对于传统经典山水的学习不应是对于原作的机械模仿,应做到有所思有所想,对其笔墨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正如唐允明先生所提到的“历代经典作品,不论其风格如何,究其笔墨关系无外有以下几个方面:1.运笔的极尽变化2.笔痕与笔痕之间的有机构合3.笔笔见力,随意生发,一气呵成4.水墨的浓淡变化。”[1]在作画时,要讲求线本身的味道是很重要的,用笔慢一些,稳一些,切不可率性而为,即使笔断但意不能断。在对传统的中国画语言有所继承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所学融入到自然当中,运用到创作中去。李可染先生说过“一个画家要坚持现实主义的正确道理,就要认真读两本书:一本是大自然和社会。二是精读传统这本书。”[2]传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今人获取间接经验的途径。这些在今日看来的传统,同样是前人深入客观世界,对自然界提炼总结的再创造。而自然界是包罗万象无穷无尽的,前人的经验传统与自然界相比就会显得很渺小,这就需要在学习传统的同时深入到现实生活中体会自然、感悟自然,发现前人所没有发现的,创造前人所没有创造的,《老子》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道法自然”指的“道”就是要以“自然”为法则,而自然即指宇宙万物的普遍规律,自然中包含了所有的“形式美”,如优美的,粗犷的,平衡的,对称的,单纯的,统一的等等,通过写生重新认识自然,感悟自然,锻炼自身的审美判断能力,选择赋有时代气息,美好意境的事物入画。而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作为一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过程,既需要对于传统的学习,对于生活的深入认识作为良好的基础,更是对自然的超越,对视觉生理的超越,借助物象来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主观感受。
总之国画的历史是一个继承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在新的时代就要画出新时代的面貌。同时现实生活中的实景要想转化为艺术作品,技法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传统要懂得取其精髓,只有在吸收前人技法,对传统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创作出与其所处时代审美特征相适应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唐允明《当代水墨画教学》
[2]李可染《师牛堂艺语》,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5月
作者简介:朱丽洁,女,汉,硕士研究生,四川大学,方向:中国画。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