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业超
中国古代经典的诗词是中华五千年悠久文化的浓缩,其中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教授古诗词,能让学生从中汲取先贤们的智慧,了解祖国的文化,感悟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形式,从而继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
既然古诗词教学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如此重要的影响,那么摆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开展古诗词教学?
一、反复诵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是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利用朗读法,不仅可以加强对诗词的印象,也可以体会诗词中所蕴含的内容与情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但是朗读并不等同于机械化地一遍遍读,我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主要将朗读分为如下环节。
初读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诗词,找出不会读的字、词,借助课文注释或是工具书,将诗词读通、读顺。
教师范读:教师的示范朗读,让学生在听教师范读的时候注意到诗歌的抑扬顿挫,体会诗的韵味,学习朗读诗歌的节奏。
逐句品读: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逐句品读诗词,明确诗词每句话的意思,再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句中所含的感情。
精读感悟:在学习完诗词之后,还要要求学生反复精读诗词,读出诗词中所包含的感情,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这样的朗读方法在教授《清平乐·村居》这一首词的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了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了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学生依靠初读将词读通读顺之后,通过教师范读体会诗的节奏,再经过逐句品读,完全掌握了词的内容与情感,最后加入自己的情感反复精读,很好地完成了此课的学习。
二、学中复习
一首古诗词学完了,学生在不断地诵读之后,对诗句的熟悉程度已经很高了,但是对一些重点字词的解释以及诗句中所含之意会逐渐淡忘。所以在学习到相同用法的字词之时,要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诗句以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在学习到情感相类似的诗句时,要引导学生回忆类似情感的诗句,加深体会。
如教授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诗,逐字品读诗歌的过程中出现了以前学过的知识点,数词“千”与“万”是虚指,这时可以让学生回忆还有哪些诗文中也用到过数词虚指。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诗句。这样的做法既复习了以前的知识,背诵了以前的古诗,也加深了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还有在学习陆游的《示儿》一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忆此前学过的表达爱国情怀的诗句;在学习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忆此前学过的描写春光灿烂的诗句;在学习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描写朋友之情的诗句。
所以,在学习新的诗词之时,自然地渗透对之前学过的诗词的复习,既加强了对新课内容的理解,也巩固了学生此前的学习内容。
三、读写结合
古诗词中描绘的画面,又或是其中蕴含的道理是非常好的写作素材,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诗中描绘的场景可以进行描写或续写,对于诗中蕴含的道理,可以联系自身经历写出自己的感悟。
如教学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时,通过逐句品读,学生发现了诗句采用了“寓问于答”的写法,全诗将诗人的问隐藏了起来,只写了童子的答。学到此处,可以引导学生将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描写贾岛寻找隐者的经过。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也能更加深入体会出贾岛对隐者的仰慕之情。
四、激发兴趣
1.享受诗词
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把学习定义成任务,如果教师在教授古诗词之时,“从审美情趣出发,充分发挥联想的作用”,使学生把学习古诗词当成是一种享受,那无疑会事半功倍。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与学生一同想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一起感受“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人独钓一江秋”的孤独;一起享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趣味;一起思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诗词的趣味。
2.创新方式
在班级中定期开展一些关于古诗词的比赛,如古诗诵读会、看图诵诗会、观题诵诗赛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比赛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在比较轻松的氛围当中,学生对于古诗词的背诵积极性变得更高了,自然也就越来越愿意学习古诗词了。
3.激励措施
在每一次古诗词活动后,对每一名学生的成绩进行记录,根据成绩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比如可以给学生定小称号,分别为“小诗人”“小诗仙”“小诗圣”三个等级,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之后,可以晋升等级。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的称号是很有吸引力的,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积极性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