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婷婷
一、我的一堂文言阅读课之痛
语文学科“坊间”早就流行过此语——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三星级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虽然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但也是其中较为薄弱的部分。根据这些年的教学观察来判断,“三怕”中,文言文教学大多仍停留在对字词解释的死记硬背的层次上。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常常被割裂成支离破碎的零散知识,学生们死记硬背,一头雾水。
有幸的是,我手边拥有一本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先生的著作《你也可以这样教阅读》,在拜读先生的“共生阅读教学基本课型及典型案例”时,崇拜之余,我萌生了模仿的念头。
高一下学期,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必修三,有一篇课文《谏太宗十思疏》,也正好是黄老师“共生阅读课型之十二:相关资源和教学文本共生”的典型案例。黄老师“利用两种不同教材的不同版本作为共生原点,主要安排了这样几个共生学习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注释比较,通过比较注释的异同,探讨是否需要,完成课文内容的基本解读,同时培养学生推敲字词意义的能力和利用注释解读课文的良好习惯。接着的几个活动主要围绕文本的删减展开。第二个活动是通过主旨、结构的讨论来比较文本增和删的效果。这个活动,是借助版本的不同理解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同时培养学生探究阅读的意识和能力。第三个活动是通过不同版本的朗读对比,感受文章的情感,认识文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及其和情感表达之间的阅读共生,根据一定的表达情景和对象将文本内容加工为生活格言”。
照搬黄老师《谏太宗十思疏》课堂教学的三个活动的结果是,进行第一个教学活动时,尚可,学生能通过比较,解决相关字词的不同之处,尽管回答时部分语言有些幼稚。但第二个教学活动,就有些艰涩难行了,有时竟是一片沉默。我站在讲台前“寻寻觅觅”,希望能找到敢于发言的,以期能引入第三个教学活动。那时的我,实在是很无助。正所谓他上得“得心应手”,我上得“汗流浃背”。看来我借用黄老师的“这双鞋”偏大啊!
二、自“诊”此堂文言阅读教学课之痛因
模仿课堂的失败,让我陷入了尴尬沉思中。既有模仿失利的羞惭,又有一丝不甘。
模仿失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在教学设计上生搬硬套,并没有很好地对所教的两个班级进行学情分析:他们课前真的落实预习了吗,预习的程度怎样,存在着哪些问题,他们查找了本课文的另一个版本的资料了吗,并且对两个版本的文本作比较了吗……
《谏太宗十思疏》是一篇骈散结合的奏疏,没有故事性,有一定的时代背景,有些许的典故,有比喻、正反的论证方法;诵读和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在授课前,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应该是有不少障碍的,更何况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进行两个版本的文章的情感、主旨的比较阅读。
另外,从驾驭课堂的主体——语文教师本身的角度来看,我的教学素养和能力亟待提高。
1.我的文言教学简单模式化
我自思,在我的头脑中,简单灌输、机械训练等传统文言文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已经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于是就陷入到了行动的“盲区”当中,于是就“穿新鞋走老路”,不自觉地把文言文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文言文教学陷入一种机械化的模式。
2.我的教学机智缺失
我在处理这堂文言文教学时,所表现出的呆板状态,是缺少机动能力的。不仅课前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教学中的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也没能机智应对学生课堂中出现的状态。应该说自我的素养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尚欠缺。
三、试寻解痛之“方”
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后,对另一个班级我特地延迟上这堂课,重新设计了《谏太宗十思疏》的教学思路。
根据所带班级的学情,我认为当务之急是熟悉文本,所以先带着他们疏通文本。
1.第一活动——疏通文本,合作解疑
学生自主寻找学习伙伴,分组疏通文本,质疑;师生讨论解疑。
在学生自主寻找学习伙伴时,我稍微调整了分组,主要让周边文言文功底好的和功底差的结合起来,但不能明显让学生感知到这一点,须照顾他们的自尊和情绪。
2.第二活动——诵读体悟,因声求气
《谏太宗十思疏》属于“因声求气”板块。这个板块,必须以读为重点,以读为主线,以读为主要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总结的读书方法,当然也应该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最基本的方法。可现实的情况是,学生普遍不会读或读不好文言文,教师自己也未必读得好文言文。
因此,在教授学生阅读课文前,我仔细听相关录音,反复诵读,先自己体会课文中文言句式的特点,读出气韵,读出这篇文章骈散结合的语言魅力和魏征忠心耿耿、犯颜直谏的精神品质。
如文章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句句坦诚,字字惊心,是对唐太宗的忠诚告诫,既体现了魏征对这些问题的深思熟虑,也表现了这位杰出谏臣的胆识和智谋。诵读时,整体上应能体现他据理力争、不怕触怒皇帝的直谏品格。全段以整句为主,间以散句。读整句时节奏要有所变化。散句的穿插,形成了全段的语势、节奏、变化。
其他有些长句要一气呵成,读出不可辩驳的语势。如第一段“臣闻……而况于明哲乎”一句。有些句子则要读得字字铿锵,字字着力,尽现中肯之情和强烈的告诫预期。如第2段“怨不在大……所宜深慎”一句。
3.第三活动——两个版本的内容比较,体现主旨
先让学生比较两个版本的不同之处有哪些,然后让学生从主旨、结构、语言、气韵等方面去比较课文与录音中所朗读版本的删改之处,并比较其优劣。
这一活动,进行得不是特别顺畅。学生们还不能主动地思考,并顺畅表达自己所思所得,常常要我“点将”,可能的原因是:第一,没有形成思考的习惯,把自主思考作为常态;第二,我一直没有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研讨氛围,没有把培养自主思考作为一种常态去设计;第三,学生的阅读量少,真的无从下手思考这些问题。
4.第四活动——照顾差异,引导梯度练习
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我把作业分为基础闯关、提升题、拓展题三类。基础闯关主要是对课文字词句的解释和巩固;提升题是对本课文和必修一、二所学古文的综合知识点的巩固;拓展题是节选《贞观政要》中的一段课外阅读。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关作业,力求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提升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