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的朋友开始关注遗产税了。我想知道遗产税在中国会怎么征收,以及在国外是怎样的征收方式。
—Suphis
遗产税在国外也称“死亡税”或者“继承税”,源于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当时出于筹措军费的需要,埃及法老胡夫开征遗产税。近代意义的遗产税始于1598年的荷兰,主要以财产所有人死亡之后所遗留的财产为征税对象,向死亡者的继承人征收。通常认为,遗产和赠予财产的调节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解决“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难题,并且可以增加政府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财力。目前,全球约2/3的国家和地区征收遗产税,征收对象通常是少数高收入阶层的人。
在目前征收遗产税的国家中,征收制度大致包括以下三种:总遗产税制一刀切,对遗产总数征税,包括动产、不动产及其他一切有价财产;分遗产税制“按需分配”,在遗产分割时按继承人继承财产情况分别征税;混合遗产税制调和两者,在遗产分割前和分割后分别征收继承税。目前以前两者居多。
总遗产税制的代表是美国,它从1916年开始征收。美国的遗产税起征点较高,并按物价指数浮动。税率实行超额累进制,金额越高,税率越高。比如1999年的起征点为65万美元,超过300万美元就适用最高55%的税率,但到2015年起征点抬高至一人543万美元,并且继承的前提是,要在死亡9个月内,以现金方式缴清税款,然后才可以分配遗产,否则将被没收或拍卖。不过,每年去世的人中大约只有2%的人会被征税。
日本和德国则是分遗产税制的代表,它们的遗产税通常和赠予税连在一起。日本和德国也实行累计税率,德国税率从7%到50%不等。继承税的税率根据财产多少决定,比如在日本,1000万日元(约合58万元人民币)以下税率为10%,3000万日元以下是15%,超过3亿日元税率就达到50%,税率最高曾多达70%。
意大利和伊朗是少数实行混合遗产税的国家,相对比较复杂。比如伊朗要先按10%的税率征收遗产税,然后根据亲疏关系按三种不同的累进税率对继承人取得的财产征收继承税。
其实国外对于遗产税的讨论不仅在于“如何征收”,对于“存”与“废”也争论已久。目前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选择保留,但是诸如欧洲的意大利、瑞典,澳洲的新西兰、澳大利亚,亚洲的印度、马来西亚、中国的香港等已经先后取消了遗产税。
中国内地目前对遗产和平时赠予都不征税。2004年9月,财政部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遗产税暂行条例(草案)》,在2010年,又修订了草案,起征点为20万元,遗产税最高税率为50%。应征收遗产税的遗产包括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全部财产和死亡前五年内发生的赠予财产。
《第一财经周刊》记者 陆佳裔
微博互动专区
峰喵看见的喵:你们对小茗同学是真爱@第一财经周刊 最近出的酸酸味一财君觉得好喝吗?
RE:负责回复的一财君觉得一般。
蛋蛋的桑桑桑桑:第一轮第六天完成打卡~明天休息一天~今天睡得饱饱,下午4点才起床~晚餐麦当劳解决,然后左手右手三余本书。@第一财经周刊 的一篇文介绍了当代租房新方式~链家。虽然里面的文章现在我读起来还比较晦涩,但是阅读的一个小时里,让我知道一个人开阔眼界有多重要~
RE:你已经知道秘诀了,恭喜你。
香烟烤青丝:这个点回家不是加班~是在楼下看杂志~@第一财经周刊 好喜欢~封面设计、排版、选材更是看了题目就超想看正文,之前架上好几本,今天去就只剩两本~还是阅读速度不够快呀~追追追~这个点出来竟只有灯光了,没行人。
RE:买本回家慢慢看,为了看杂志这么晚归也不是很安全呢。
柒贰贰沙龙:一财周刊的文章标题是《你为什么会去日本“爆买”?》,感想如下:日本人善学中国,却在唐不取太监,在宋不取缠足,在明不取八股,在清不取鸦片。中国人好学西方,却不取民主,不取宪政,不取议会,不取司法独立……今有购物之聚像,古有思想之褶皱。
RE:善感的人啊。
读者来信
内容建议
Hi~这几年一直在阅读一财。上周末收拾房间时在某个角落里还发现几本前年和去年的杂志,随手翻翻后有如下想法:一财对M&A兼并与收购方面的报道似乎很少,而这些内容是很关注的热点啊!供参考。Best wishes.
—ZX
RE:谢谢来信,我们一直有相关的报道的,尤其针对去年移动互联网领域内的频繁合并,有非常多的报道。
两个感想
一财:
你好,又看到一个买买买的国家了—伊朗。随着国际制裁的解禁,伊朗就面相全球大肆采购,国际社会也对伊朗的经济未来一片叫好,不过我没有这样的感觉,这样的“繁荣”反倒可能掩盖了伊朗将要面对的危机。
伊朗所处的中东地区的危机从来无所不在,当前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ISIS力量的影响范围已经超过了国界,国际社会正在犹豫是否对其实施更强有力的压制,想打压但也有所顾忌—对方实力可能也不小;更有甚者就是,这个地区原来是存在类似沙特这样的西方盟国的,当前也因为油价和产油量而与西方有点貌合神离了。就在中东整体与西方好像都有点背离之时,出现一个原本背离、但马上就眉来眼去的成员,确实不能不令人心头一寒—这可能是伊朗与古巴最根本的区别。
其实,把所有问题归纳为一个简单的疑问,可能更容易理解,就是“石油你原来也是偷着卖的,凭啥现在可以明着卖?”伊朗是否会成为美国、西方与中东地区摩擦新的断层带?会不会成为中东的乌克兰?我还不知道,但所有的北风应该都会吹向伊朗。
此外,这年头不写几次有关手机的小文,还真不好意思说对财经板块有兴趣。说说苹果,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最近增长乏力,利润有所下降,引起一些哗然,我个人觉得还真不需要太担心,别太杞人忧天。要知道人家苹果可不是一家企业,而是代表了一个行业—TMT,如果它不行了,只能说明这个TMT行业不行了,这个状况在未来5到 10年应该不会见到吧。而且苹果现在的现金水漫金山,避/逃税可是一直冲击着苹果这个正义感十足的品牌,要是一不小心赚多了,挤进外汇储备国储备量前五前三名什么的,那可真是成为公关难题了,嘻嘻。最重要的一点是,最近老大哥诺基亚说我也要来玩了,可不能挡着道啊,怎么样也要让一让吧,明年说不定还来个负增长呢。
说回诺基亚,人家让你了,你自己也还是要有点功夫才行。现在全球手机市场基本饱和,高中低档都有玩家,剩下什么空间呢?一个可能是东家微软的Office办公领域,同时与Surface合而为一,手机和平板应用无缝对接,刻意模糊办公和娱乐、桌面和移动的边界,其中之一就是把手机当做输入设备,提高Office在移动端的体验,增加易用性,以此为入口,顺带还把Azure扶起来;另一个就是个性化,诺基亚之前的换壳手机和供应链的管理水平应该可以支持这么做—不这么做也没什么好做了。所以说,和气才能生财嘛,对吧?
—ARTDENG
RE:你的关注面还真是宽广绵长。
不吐不快读后感
Dear一财周刊编辑,
看过封面故事《2015影响消费的10个设计》,比较失望,原因如下:
①影响消费的10个设计,是个太大的题目,2015年出了非常多的设计,有太多的设计比本期选择的设计更好,于是在想,这10个设计应该是广告客户。
②文章缺乏深度,讲述不清楚。提出“设计只是美吗?”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但是给出的“灵感和创意”是设计之所以了不起的根本这个结论是很肤浅的答案。现在的设计行业,不乏创新也不乏灵感,任何一个资深设计行业的专家或者正在引领这个行业的人都会告诉你,好的设计,或者说会对人产生影响的设计,背后可能是对人与社会关系和自然关系的深度思考,这样的思考怎样和商业社会结合呢
③文章感觉是简单拼凑。首先,10个设计假如都对商业以及消费产生影响,那贯穿这种影响的那一根轴在哪里?选择这10个设计的标准是什么?文章连这10个设计是什么都没说清楚, MUJI在2015年推出了很多设计商品,其中也只有部分是深泽直人的设计;3D Touch如果为Apple带来了更多的iPhone销量,那么为什么iPhone 6s销售不如预期?而且,明明大众购买iPhone 6s大部分原因并非3D Touch,记者不懂设计,拼着写了一篇。
③作为封面故事!作为全国发行的刊物,究竟这10个设计对企业的影响是什么?中国企业应该如何看待工业设计?其实,只要采访中国的工业设计服务公司就可以了解到,中国企业目前对工业设计的重视程度。
而《当二三线城市比一线城市更爱电子阅读,Kindle做了什么?》:
①整篇读下来,Kindle做了什么?不知道呀。Kindle在2015年,在上海做了一系列路演,为什么?目的以及结果如何?
②实际上,一线城市对于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罗辑思维”的大部分听众来自一线城市,并且该节目开创了书籍销售的新领域,创下了一本书一周卖出7万本的销售纪录。
③大数据没有意义,对大数据的洞见才有意义,列表数据并没有深入解读,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简单比较书的排行榜有意义吗?简单比较完成率和购买率有意义吗?对其他做电子书的企业有意义吗?对读者有意义吗?对出版行业有意义吗?那文章的意义在哪?
纸质媒体在衰落,原因不仅是新媒体的崛起和新一代人的浅阅读。而是少有媒体有匠心精神,把文章真的写好。这和媒体的激励机制有关,和大环境有关,和领导人有关,和很多事有关,但,和读者的选择没有那么大的关联。
—Dongruo
RE:尖刻无疑令人印象深刻,所以首先谢谢你的来信,它是个督促。10个设计不是广告客户,灵感和创意是前提,后面我们也提到了其他。贯穿影响的轴参见我们制作的图表。最后,我们想讨论的不是中国企业而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去看的。Kindle这篇,我们很同意你关于大数据的意见。只是在所谓大数据时代到来的同时,多数数据供应商并没有准备好。我们手上有更全面更适合分析(但也没达到理想状态)的Kindle数据,但出于亚马逊的要求不能发表在媒体上。另外这篇文章并不否认一线城市阅读的发展,只是想提示二三线城市的机会。
本周我推荐
想象与现实
这是国外网站上一组关于旅游景点的Expectations VS Reality系列,你想象中的风景名胜和实际上的风景名胜之间距离有多远?
上榜理由:人多毁所有
推荐人:驼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