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
管教孩子,远比管他们吃穿要难得多。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说,针对管教孩子的每个方面都应出一本书,这样可以指导家长针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情况进行教育。不过,在众多的教育细节中,有八个“工具”是无论哪个家长都必须具备的。
无条件的爱 父母是爱孩子的,且这种爱不附加任何条件。这种爱可以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并且学会爱他人。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无论长相美丑,学习成绩好坏,父母对他的爱都不会改变。杨雄强调,无条件的爱不等于无约束的溺爱,尤其放纵型的溺爱是极不可取的。
鼓励 要时常鼓励孩子。孩子学习成绩好时,要鼓励孩子继续加油;孩子成绩下降时,父母要为孩子缓解压力,并鼓励孩子更加努力,争取下次取得较大的进步。在这样反复的鼓励中,孩子就会充满自信。孩子取得一点点进步,就应该肯定:“今天比昨天做得好多了。”孩子陷入困境时,可以说:“你肯定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孩子勇敢时,不妨说:“去大胆尝试一下,相信你一定行。”
表扬 在传统教育中,父母很少表扬孩子,他们更习惯指出不足;有些家长即使想表扬,也常常是一句“还不错”而已。事实上,表扬能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杨雄说,表扬忌空洞、敷衍了事,这样不仅没有意义,还会给孩子造成听觉疲劳。年龄小的孩子,内容越具体越好,这样他们可知道自己受表扬的原因;大点的孩子理解能力强,可概括一些。此外,还要注意表扬的方法。比如,考试成绩不错,家长应先肯定:“这次考试有进步。”然后指出不足:“有些地方粗心了,扣分真可惜。”最后鼓励孩子:“下次考试细心一些,咱们再接再厉。”
明辨是非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刚开始不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父母要在关键时刻帮他确认对错。可通过寓言、童话,以及生活中的例子教育孩子。平时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行动去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比如,遇到红绿灯时,家长坚决做到不闯红灯,这比单纯告诉孩子“红灯停、绿灯行”有用得多。
信任 在很多家长看来,如果孩子与小朋友打架,首先应该批评自家孩子,这才是有素质、家教好的表现。但家长应该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并相信他们,这样不仅可促进亲子关系,也体现了家长对孩子人格的尊重。
陪伴 陪伴可以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对幼小的孩子来说,这种作用更加明显。在西方,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家长不得让12岁以下的孩子独自在家。这既是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也涉及心理需求问题。陪伴的实质是沟通,因此,与孩子待在一起时应多多互动,比如讲故事、做游戏等。
批评 现在的孩子早熟、脆弱,批评不得。杨雄说,前不久上海市就发生一起孩子因无法承受父母的批评而跳楼自杀的惨剧。他建议,每个家长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批评要分场合、讲究方法。批评之前,要问清事实,然后给孩子讲道理,千万不要劈头盖脸地训斥。当然,对不同年龄、性格的孩子,批评方法也要有所区别。抗挫折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语气重一点;本就内向、敏感的孩子,需要语气轻一些。要记住,批评不是为了惩罚,而是基于爱。
理解 家长要多理解孩子。比如,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家长不应高高在上,批评孩子,而应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帮他分析原因,取长补短,争取下次取得好成绩。
杨雄最后强调,这八个“工具”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希望家长多多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从而使自己的孩子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