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监狱管理局农机化办公室 艾文安
转变农机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沙洋农场农机化发展思考
沙洋监狱管理局农机化办公室 艾文安
沙洋监狱管理局《2015-2020年发展规划》提出设立沙洋农场实业总公司,构建经济一体化新格局,启动“良好农业规范”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着力打造“沙农绿杉”品牌,实现年均GDP增长10%的目标。为适应监狱局发展规划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沙洋农场农机化必须转换角色定位,转变农机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多年来,监狱农场包揽投资经营农机,在农业生产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形势下,这种大而全的包揽模式已显得步履蹒跚、不堪重负,农机经营濒临亏损,收割机更是入不敷出。面对社会农机专业合作社雨后春笋般发展的新形势,监狱农业生产的高标准、严要求,应确立以企业投资为导向、职工农机为辅助、社会农机为重要补充的农机化发展方针,聚集各方力量,整合企业、职工和社会农机资源,实现农业生产投资回报最大化。
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农机作业具有典型的不连续性。农忙时机具不够用,农闲时又无所事事。如果满打满算投资农机,利用率低,就会造成农机经营亏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收割作业高峰时期以及用工多的插秧作业环节,引进社会农机来场作业,充分利用社会农机资源,既缓解了监狱农场农忙作业的紧张状况,又解决了企业投入农机的资金压力。
当前,农机人员紧缺已成为影响监狱农场农机化发展的首要问题。监狱农场农机队伍严重不足、年龄老化、职业病增多。原来2人驾驶的轮式拖拉机和收割机现在只有1人开,加大了劳动强度,也不能加班加点,降低了农机使用效率。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监狱农场年轻一代追求体面、舒适和自由的工作,更多地走向沿海和大都市谋职,大多不愿在农场从事农机工作。
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一是要提高农机人员待遇水平,吸引待业青年和职工从事农机工作,稳定和发展农机技术队伍;二是通过劳务派遣公司聘用农机人员,面向场内外聘用长期或短期驾驶员,弥补农机队伍的不足。
机械化农场是机农紧密结合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农机公司承包经营农业,农机人员既从事农机作业,又承包经营农业生产,其收入与农业生产绩效直接挂钩,联产计酬,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这种形式使农机人员全年都有事做,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监狱农场农业劳力不足的矛盾,同时又较好地解决农机人员增收问题。
由于农机人员利益与农业生产成果紧密挂钩,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机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农机人员改革创新热情,革新农机具,引进新技术、应用新工艺,把推广免耕播种、复合作业等新工艺、新技术、新机具由被动推广变为主动应用,达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效果。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是营造大众创新的氛围,设立技术创新奖,激发农机人员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热情;二是提取必要的科研经费,组建农机科技攻关小组,围绕农业生产亟待解决的技术课题,开展技术攻关;三是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生产厂家,依托其丰富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借脑生智”,为我所用,解我急需;四是恢复评定技术职称和技术等级,给予适当技术津贴,提高科技人才应有的待遇。
人是生产力要素中的决定因素,先进的技术装备必须由高素质的人才掌握运用。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克服重硬件投入、轻软实力建设的倾向。一是依靠自身力量开展业务培训、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走自力更生培养人才的路子;二是选拔一批优秀人员到高等院校进修学习,培养后备人才;三是引进一批高等院校毕业生,增添新鲜血液,充实力量;四是制定优惠政策,稳定农机技术队伍。
多年来,监狱农场农业结构和种植模式几度改变,农机配置结构难以适应,造成农机投资一定浪费。近年来,由于农业劳力的短缺,农业生产以农机为依托,确立粮食作物生产的种植结构,充分发挥了机械化的优势。应进一步合理选择作物品种和安排种植茬口,适当错开种植收获期,延长农机作业时段,提高机具利用效率。一般来说,由于大小麦生长成熟期的不同,大小麦搭配种植从而实现错开种植收获时间;双季稻、再生稻以及不同成熟期的水稻品种组合种植,合理安排作物的茬口,从而实现农机作业的“错峰”。
2016-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