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孟平
河南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 信阳 464000
气管插管麻醉和喉罩全麻在宫外孕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丁孟平
河南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信阳464000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在宫外孕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4 例因宫外孕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A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B组采取喉罩全麻,比较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A组组内各时点HR、MAP波动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组内各时点HR、MAP无显著波动(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气腹后的PetCO2、PAW均明显高于气腹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喉罩联合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行宫外孕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肯定,安全性良好,血流动力学较平稳,并发症发生率低。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气管插管麻醉;喉罩全麻
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随着剖宫产、人工流产增多以及性生活年龄提前等,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1]。目前宫外孕腹腔镜已成为诊治宫外孕的首选措施。2011-10—2015-10间,我科对63 例宫外孕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分别采用气管插管麻醉和喉罩全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将64 例患者分成2组,各32例。A组:年龄19 ~ 36 岁,平均23.8 岁。ASA Ⅰ~Ⅱ级。体质量46 ~72 kg,平均56.50 kg。B组:年龄22 ~39 岁,平均24.1 岁。ASA Ⅰ~Ⅱ级。体质量44~76 kg,平均57.10 kg。2 组患者年龄、ASA分级、体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2]患者平卧位,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动态监测MAP、HR、SPO2、ECG、PetCO2。诱导前10 min使用戊乙奎醚1 mg,诱导时静推咪唑安定0.1 mg/kg、依托咪酯0.2 mg/kg、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芬太尼 2.0 ~ 4.0 μg/kg。3 min后A组给予气管插管,B组置入喉罩。维持麻醉使用瑞芬太尼0.3~ 0.4 μg/(kg·min)、丙泊酚3 ~ 40 μg/(kg·min),吸入七氟烷,间断静推阿曲库铵以维持肌肉松弛。给予插管或喉罩后进行机械通气,视监测情况调整呼吸参数、潮气量等。
1.3观察指标观察2 组患者诱导前(T0)、插管/喉罩前(T1)、插管/喉罩时(A组阻滞后15 min,T2)、插管/喉罩后5 min(T3)、气腹前(T4)、气腹后(T5)各时点PetCO2(mmHg)、MAP(mmHg)、HR(次/min)、Paw(cmH2O)等血流动力学指标。 并记录躁动、呛咳、反流误吸等情况。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8.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MAP及HRA组内各时点MAP及H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内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T0相比*P<0.05。
2.2PetCO2及PAWA、B组气腹后的PetCO2、PAW均明显高于气腹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气腹前相比*P<0.05。
2.3并发症A组发生腹胀1 例、躁动及呛咳10 例,咽喉痛9 例。B组发生咽喉不适6 例。2组均未发生误吸现象。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宫外孕患者的病情凶因部位、破裂时间及出血量不同,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显得非常重要。气管插管麻醉会强烈刺激患者而使机体出现应激反应,从而发生内分泌、免疫及代谢功能改变。喉罩麻醉操作简单,对声带、器官无机械损伤,应激反应较轻,术后并发症较少。因不需暴露声门、扭曲气道,相对安全、有效且容易设置[3-4]。本组结果显示,气管插管患者各时点HR、MAP波动明显而houzao无显著性变化,而且气管插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喉罩组患者。表明宫外孕腹腔镜手术中采取喉罩联合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效果肯定,安全性良好。
4参考文献
[1]刘一冰,钟声华,周宇峰.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腹腔镜宫外孕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3):99-100.
[2]钟成跃,李雨恒,刘长卿,等.不同麻醉方法在宫外孕腹腔镜手术中的对比研究[J].医学信息,2012,25(8):94-95.
[3]苏晓辉.全身麻醉在宫外孕手术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3,26(20):521.
[4]夏伟雄,魏清运.宫外孕腹腔镜手术中不同麻醉方法对比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4):133-134.
(收稿2015-12-21)
【中图分类号】R61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77-8991(2016)02-00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