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会力 李付华 张丽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郑州 450014
移动ICU重症急救模式在院际转运中的安全与管理
吕会力李付华张丽*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郑州450014
【摘要】目的探讨急危重症患者长途转运中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急危重症患者长途转运院前急救的临床资料。结果院际转运患者126例次,均安全到达目的医院重症医学科综合ICU, 转运途中未发生人工气道移位和意外情况死亡等。结论先进的设备、精湛的重症急救技术及重症监护移动ICU于一体的完善重症急救医疗体系,是长途转运危重症患者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长途转运;安全转运;重症急救安全与管理
移动ICU(mobile intensive care unit,MICU)是指配备ICU水平的医疗人员和必须的ICU水平的医疗设备的危重患者转运平台[1]。ICU是集中监护和救治危重患者的专业科室,ICU的持续监测和生命支持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但危重患者为了诊断性检查和特殊治疗,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院内转运。将患者置于一个移动的环境中,可进一步影响循环和呼吸功能的稳定,甚至发生严重并发症,导致心搏呼吸骤停,其不良事件发生率达31.3%~68%[2-3]。多年来我院重症医学科及危重症转诊中心在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提高重症患者的需求和急救转诊质量, 保证患者转运途中的安全, 现将经验体会总结如下。
1院际长途出诊前准备
1.1重症转运人员组成长途出诊人员由ICU医生和护士组成,均具备3 a以上ICU经验及危重症监护和救治的能力。出诊之前充分评估,根据患者病情配备医务人员。特别危重的患者配备2名医生或者2名护士。白天300公里以上配备2名救护车司机,夜晚200公里以上配备2名司机,避免疲劳驾驶,确保车辆安全。
1.2设备与物品准备
1.2.1转送车辆配置全顺福特、上汽大通救护车。
1.2.2常规仪器设备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电动吸痰器、多功能出诊箱、 便携式多功能呼吸机(有创和无创可以相互转换)、便携式血气分析仪等。
1.2.3药物肾上腺素1 mg、多巴胺20 mg各20支,胺碘酮150 mg 5支, 丙泊酚50 mg 5支,咪达唑仑注射液10 mg 10支,注射用利多卡因100 mg 10支,阿托品0.5 mg各10支,林格氏液500 mL、0.9% 氯化钠注射液 250 mL、5%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各3袋。以完好、必备、够用为原则,专人管理,处于完备状态。
2资料与方法
2.1临床资料选取2015-03—2015-06我科长途转诊的126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81例,女45例;年龄:3~86 岁,平均年龄54.46岁。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11例, 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 16例,小儿呼吸窘迫3例,多发伤并多器官功能障碍 28例,肿瘤7例,心脑血管病41例,心力衰竭及急性心肌梗死12例, 急性重度中毒8例。
2.2转诊过程中的治疗80%患者采取平卧位,20%取 20~30°斜坡位。均持续心电、血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监测。鼻导管吸氧 16例, 面罩吸氧32例, 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供氧78例。静脉输液113例,其中置有中心静脉置管患者93例。途中常规给予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体维持静脉通路以备紧急抢救。其中注射泵持续输注血管活性药22例, 静脉快速输注悬浮红细胞及血浆行容量复苏者34例。所有骨折患者转运前均给予止血、包扎、固定处理。持续胸腔闭式引流6例,救护车内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15例。烦躁不配合患者,应用镇静剂者12例。
2.3转诊过程中的护理根据病情需要对患者肌注、静注治疗,吸痰护理,呼吸机管道护理,静脉管道护理,各种引流管护理等。依据车内空间,物品摆放有序,尽可能划定治疗区域。摆放好有关诊查设备和药品,以备应急。患者常规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机械通气等等。安放好患者的各种管道并保持通畅,如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瓶、胃管、胃肠减压及手术引流管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途中加强与患者沟通,以满足患者心理需求。提醒随车家属协助护理患者,如制动躁动患者,保证输液管道通畅,防止患者坠床。
3转诊结果
126例患者转诊中均未发生心脏骤停。15例发生呼吸困难及排痰障碍, 氧合下降70%以下,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静脉用药、吸痰等措施, 生命体征稳定。全部患者均安全到达目的医院。
4讨论
长途转诊,作为院前急救任务的一部分,具有患者病情危急,车载时间长等特点,要求转运过程必须有切实的救治措施,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当首诊医院设备简单、药品种类缺乏、技术力量薄弱、抢救条件有限时, 应尽最大努力积极对症处理,在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同时积极联络上级医院行快速转诊;如果设备齐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可直接转往上级医院。危重症长途转运途中如果缺乏ICU急救技术的医务人员和有效的监测设备常会给患者造成生命危险及严重后果[4]。我们ICU通过长途危重症转运深刻体会到, 为确保重患者、医务人员及救护车辆在长途转运中的安全, 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转运前的准备救护车性能完好, 司机无超负荷工作。超过300公里应有2名司机。车内应常规配置担架、被褥,设备齐全。出诊前检查所有仪器处于性能完好状态,检查药品是否齐全及有效期等。 救护车氧气瓶容量为40 L,气压不低于8 Mka。如果患者对氧气需求条件高需配备两瓶40 L氧气, 避免转运途中氧气缺乏。医务人员熟悉救护车内的各种仪器设备的状况。发车前, 出诊的医护人员一定要详尽了解患者的病情, 明确路途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并与家属保持电话联系,尽量避免救护车空车返回情况。
4.2转诊途中注意事项在救护车内合理安排患者位置,转运担架车固定牢固,正确使用安全带。固定好呼吸机、注射泵等。固定好患者的各种引流管并保持通畅, 如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导尿管、 胸腹腔引流管、胃肠减压管、脑室引流管等。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持静脉通路畅通, 需快速补液患者可以使用加压袋。患者在高流量吸氧下状态下SPO2低于85%时,应综合评估,是否紧急救护车内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 以免发生意外。必须加强路途中生命体征的监测,尤其监测氧饱和度。心脏病患者应密切监测心率及心电波形等。
4.3目的地交接班随时同所要到达的目的医院保持联系, 定时向目的医院汇报目前的状况, 如车辆的位置、 到达的大致时间、患者病情等。通知ICU及相应科室作好接诊准备工作, 如呼吸机的准备、动脉血气分析、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准备、 床旁血液净化、无创心排、ECMO的准备等。到达目的地后,医护人员详尽向接班医生交待病情及途中治疗情况,包括患者的初诊情况、当地用药情况、中途用药情况,患者身上各种管道等,保证重要治疗的连续性并认真做好床头交接班及各种记录手续[5]。
5参考文献
[1]沈开金,吉善和,吴顺久,等. 移动ICU在危重伤员院外急救中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5(8):742-744.
[2]Beckmann U,Gillies DM,Berenholtz SM,et al. Incidents relating to the intra-hospital transfer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 Intensive Care Med,2004,30(2):1 579-1 585.
[3]赵伟英,Brendan G,陈三妹,等. 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2):219-221.
[4]刘大为.实用重症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8.
[5]刘大为.重症患者转运的专业化:一个移动 ICU[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6):321-322.
(收稿2015-10-14)
*通信作者:张丽:(1970-),女,汉,本科,副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77-8991(2016)02-0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