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敏 何艳 李伟 陈云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贵州 贵阳 550004)
有创血压监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功能的预测价值
李安敏 何艳 李伟 陈云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贵州 贵阳 550004)
急性心肌梗死; 有创血压监测; 心功能; 护理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onttoring; Heart function; Nursing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并血栓形成,而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其发病率、死亡率高,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进行血运重建,开通闭塞或狭窄冠状动脉,重新建立有效的心肌灌注,使心肌供血与耗氧达到平衡,挽救患者的生命、缓解临床症状并改善其远期预后。而PCI术中有创血压监测和心电监护是最基本的技术,能及时、稳定、真实、精确地同步记录心室率及心导管顶端所在心血管腔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压的水平,为临床提供诊断和病情趋势资料,反馈性地了解病情和指导治疗。我们通过对急诊PCI术中有创血液动力学与AMI患者早期心功能状态相关性的观察,以了解其对AMI患者早期心功能的预测价值。现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AMI患者并行急诊PCI术100例;入选标准:初发AMI;发病至入院24 h内。AMI的诊断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及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具备标准中两项可诊断。既往无心肌病,心瓣膜病,心肌梗死,心、肝、肾功能不全病史患者。男性88例,女性12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59.6岁。其中,前壁心肌梗死67例,下壁心肌梗死30例(合并右心室梗死4例),侧壁心肌梗死3例。单支血管病变26例,双支血管病变39例,三支血管病变35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95%~99%狭窄19例、100%闭塞48例,回旋支90%~99%狭窄2例、100%闭塞4例,右冠状动脉95%~99%狭窄7例、100%闭塞20例,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流TIMI 0~1级。
1.2 结果 100例患者共植入支架113枚,术后ST段回落>50%至正常基线63例;球囊扩张后血栓负荷重未植入支架2例,无血流现象1例,慢血流现象3例,植入支架患者未见残余狭窄,前向血流TIMI3级。经股静脉置入临时起搏电极预防性起搏7例,经皮主动脉球囊反搏动术2例,血栓抽吸术61例,心肺复苏术1例。术中行有创血压监测及心电监护时观察到有创血压<13.3/8.00 kPa或心室率>100次/min患者24例,术后早期并发心功能不全5例,占20.8%。血压在17.3~13.3/12.0~8.00 kPa、心率在60~100次/min患者76例,术后并发心功能不全2例,占2.6%。
2.1 术前准备 (1)保证心电监护仪器的正常环境条件,如环境温度、相对湿度、供电电源、合理安排地线。(2)协助患者平卧于DSA检查床上,清洁监护电极放置局部皮肤,导联线用一次性扣式电极与患者连接,上肢电极粘贴在患者两肩的外侧,避免干扰及避开影像视野,选择合适的导联及调整适当的波幅,并设置好报警上下限。(3)使用一次性有创压力监测传感器接患者监护仪压力传感器电缆并固定在支架上,使传感器的顶端高度与患者腋中线水平相当,并连接紧密,用生理盐水排除延伸管内的空气和气泡,对传感器进行平衡调节,校零成功后,使压力曲线与基线重合,关闭传感器通向大气压力的阀门,打开通向患者的阀门。(4)心电监护,吸氧3~4 L/min,左上肢建立静脉通道,对比剂过敏试验。(5)常规消毒铺敷,1%利多卡因充分麻醉穿刺部位,穿刺桡动脉置入6F鞘管,鞘内注入肝素钠3 000 U,经鞘管送入5F造影导管分别至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多体位投照,明确梗死相关动脉。同时追加肝素钠70 U/kg,经鞘管送6F导引导管,沿导管送入0.014导引钢丝通过病变并置于血管远端,用适宜冠状动脉扩张导管对病变处进行预扩张,再送入规格、型号合适的支架球囊至病变处,球囊加压器加压8~16 atm扩张释放支架,必要时行后扩张,立即造影,评价结果。
2.2 术中监护 严密心电监护,全程记录PCI术中有创血液动力学指标:动脉管腔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压力波形和压力值及心室率读数。
2.3 术后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心率与动脉管腔内血压是患者心功能的直接体现,注意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心功能不全症状,如心悸胸闷、心慌气短、咳嗽气喘、呼吸困难、活动耐力下降等;观察至出院时(1~2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了解AMI患者早期心功能状态。
AMI后心功能状态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心功能不全患者危险程度高,急性期及近期死亡率明显增加。因此积极寻找能方便、快速、准确地反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状况并能用于预测AMI后心功能不全的指标成为研究的热点。有创血压监测是对循环系统中血液运动的规律性进行定量、动态、连续的测量和分析,能及时准确传递病情信息,比较准确可靠,而且为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受加压、减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的影响,准确直观[2]。但有创血压及心电监测指标也会与心肌梗死部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反射、无再流现象、手术操作、药物应用均有关联[3]。我们将急诊PCI术中记录的心率与动脉管腔内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压与AMI患者早期的心功能状态进行比较,观察到术中有血液动力学障碍的患者术后并发早期心功能不全的概率明显增加,说明了在急诊PCI术中有创血压监测及心电监护指标异常与术后早期发生心功能不全之间存在相关性。有创血压和心电指标的监测能及早预测AMI患者的早期心功能状态,对AMI患者早期心功能不全的防治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为临床救治具有高危心功能不全的AMI患者提供帮助。
[1] 支向红,高静.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7,33(4):35.
[2] 王海荣.两种血压监测在急诊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9):1780-1781.
[3] 李晓彤,马勇波.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时动脉压力监测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8):939-941.
贵州省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基金项目(编号:gzwkj2012-1-035)
李安敏(1960-)女,本科,主任护师,研究方向:心血管介入护理
R473.54
B
10.16821/j.cnki.hsjx.2016.01.021
201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