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淮阴电厂 沙德生/文
推动检修作业标准化、规范化一直都是发电企业提高设备检修质量和提升检修管理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
检修标准化,可以使整个检修过程的各个环节按规定流程、规定工艺、规定动作进行施工和管理,保证检修质量,促进检修管理提升。
本人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提出检修作业标准“八化”,可以作为《设备检修管理办法》的补充和完善。
检修作业标准“八化”是指:作业清单化、工序网络化、工艺程序化、验收数字化、施工区域化、资料看板化、摆放定置化、环境清洁化。
首先是检修项目的确定。对于检修项目,在实施完全的计划检修时,是有标准的,但随着设备管理改进和技术进步,预知性检修、状态检修、优化检修的观念逐渐增强,不断推动检修项目的优化成为必然趋势。所以“状态检修导则”提出了设备ABC三类等级划分,并采取不同的检修策略。对主设备及A类设备仍然实行预防性的计划检修;对于C类设备则完全是事后检修;对B类设备的检修则带有不断改进的要求,也是预知性检修和状态检修的突破口。所以B类设备平时的状态监测以及设备状态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B类设备检修项目确定时,应该做到理由充分: 参与人员全面,斟酌程序完整,分析问题细致,判断评估准确。
确定的检修项目,都要以清单的形式下发到具体的班组、施工小组和每一个作业人员。让每一个参加检修的人员都要清楚在这次检修任务中,自己具体地要做什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以避免有些管理人员随意安排任务,打乱工作节奏;减少“鞭打快牛”带来的怨言,保证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台机组检修作业,有大系统、小系统,大设备、小设备,但大体都分为解体拆除、清理测量、修复更换、组装恢复、调试试运等5个阶段。而由于受设备结构复杂程度的影响、相互交叉作业的影响、安全风险的影响、特殊工具使用的影响、停运系统和启运系统的影响等,都存在着“紧前”作业和“紧后”作业的逻辑关系以及关系的优化问题。
在编制整台机组检修网络进度图、各专业网络进度图、各班组横道图时,细化、量化关键设备的检修进度,理清主线和各重要节点非常必要和重要。
编制网络进度图,实现网络进度优化,统筹协调人力物力财力是检修得以顺利完成的根本保证。在作业过程中,由于意外发现一些部件损伤或缺陷,以及人员变动等,对节点进度会有一些调整。但保证主线作业和主要节点不成为影响下一个节点完成的因素,是进度控制的原则问题。
目前,新建电厂几乎没有检修队伍,有检修队伍的老厂检修人力也在萎缩,大部分的检修任务都已经外委给基建队伍或别的私营企业。基建队伍强在安装,私营企业重在利益,所以检修过程中对检修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的检修工艺,已基本上丧失殆尽。不讲工艺施工,不按工艺验收的现象比比皆是。由于检修工艺差,造成机组检修后影响开机或开机后被迫停运的现象千奇百怪。
工艺操作是在脑的指挥下,通过手操作的工具对对象进行改变的一种瞬间完成的行为。工艺操作不仅要通过大脑增加对操作本身的理解,需要大脑对手持工具灵活的指挥,而且需要手、工具和操作对象连续顺畅完美的结合。
由于每个人对工艺书本的要求理解不同,实际操作方法、动作、力度、程序不同,所做出的“工艺品”的品质也是高低不同,甚至千差万别。
从检修工艺标准推广的角度来说,完善每一工种的每一个操作方法、每一个操作动作、每一个操作技巧、每一个操作程序等,是每一个检修技术和管理人员对检修工艺不断丰富和完善的重大课题,也是当下设备检修工艺差,需要努力改变的一个历史责任。提倡“工匠”精神,细化落实工艺要求是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工作重点内容之一。
检修质量是设备检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设备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的前提和条件,是全厂安全生产的本质保证。所以抓检修工程质量管理,应特别注重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梳理和细化验收流程和验收标准,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和工艺要求。对技术改造项目和非标项目,按管理流程审批质量控制点(W点H点),对标准项目执行工艺卡制度。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不能以牺牲质量来达到某种临时成果,把检修以后的长周期运行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三级质量验收制度,是质量保证体系落地的具体体现,是得到公认的方法手段。在质量计划书和作业指导书(工艺卡)中,对于每个控制点,要有明确的验收标准和验证记录。
提出验收数字化是想提示各层各级的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提出让技术人员(点检)“全过程”验收的观念是需要商榷的。拥有最强技术人员(点检)队伍也不可能同施工人员一样关注到工艺的每一个细节。所以验收只能分级管理、分级负责。但作为一个技术管理人员,抓住一些施工人员工艺细节的不规范行为,并及时通报,不仅有效,而且也是责任。
要求各专业班组作业现场区域化、条块化,同类设备检修区域集中化,突出表现在阀门检修方面。锅炉、汽机的阀门上百只近千只,如果每一个阀门处都是一个检修点,既不利于提高效率,又会增加安全风险。同样,各专业班组有同类设备可以集中修理更换部件的,都可以划定区域集中修理。划定的区域应该有明确的划定标记,如用围栏、围网、标牌等。划分区域的围栏重在提醒、提示,是开口的,可以按指定路径随意进出。这与因高空作业布置的安全围栏有本质区别,高空作业设置的围栏必须封闭且杜绝人员进出。
看板管理体现了可见、透明管理的精神,特别是一些可以随时带走的资料,由于害怕检查等原因,会放在不易看到的地方。看板管理则要求,这些资料必须放在看板的明确位置。这些资料包括工作票(含危险点分析卡)、作业指导书(工艺卡)、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记录、每天安排的任务、动态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教育情况、作业人员的流动情况、上级通报与学习情况以及检查记录等。
在每一个检修施工区域内,地面铺上胶皮,各种拆除的部件、各种备品配件、各种作业工具,不能随意摆放,杂乱无章。“细节决定成败”,要求按种类、大小顺序摆放。小的部件、工具、耗材,如螺栓、螺母等要分门别类,按大小顺序放入油盆。检修使用过程中,不可随意乱放,不用及时放回原位。
日事日清是现场清洁管理的基本要求。每日完工后都要及时打扫卫生,施工区域的胶皮、设备表面、工器具都要除油污、见本色。整体检修现场要划分卫生承包范围,卫生承包范围的卫生要承包到班组和各施工队伍,每天有人打扫、有人负责。要尽量减少污染环境,特别是锅炉冲灰、扒保温等环节,作业时要减少影响,要利用夜间施工并及时清运。各种油品的清理也是重污染的过程,合理设置废油桶并及时运走或专门有人收集也是个好办法。
检修作业过程标准化实施,对于检修质量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关注工艺细节,提倡“工匠”精神,细化和量化工艺流程,对于提升检修作业管理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检修作业过程标准化“八化”是对检修作业管理标准化的分析和提炼,在检修现场管理中有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