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十种主要病害的防治

2016-03-08 06:02陈茂春
河北农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叶柄病株病斑

陈茂春

大棚草莓十种主要病害的防治

陈茂春

一、白粉病

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花、果、果梗和叶柄。初期在病叶发病中心处产生大小不等的病斑,随后叶背形成白色粉状物。病情严重时,除叶片外,叶柄、花、花梗及果实均能感病,造成叶缘萎缩、枯焦;幼果停止发育,甚至干枯;果实上形成白色粉状物,失去食用价值。严重时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或搭配种植抗性较强的品种;实行轮作,以十字花科蔬菜和豆科作物为好,最好水旱轮作;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生长期间及时摘除病叶、病果、老叶,带出棚外深埋,减少病原菌基数;7—8月高温消毒土壤。病害初发时可用50%退菌特800倍液、5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10%恶醚唑(世高)1500倍液、43%菌力克、40%氟硅唑(福星)等药剂喷雾,连续防治2—3次。

二、灰霉病

是开花后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花器、果实、叶片。花器受害,初在花萼上产生水渍状小点,后逐渐扩大危害子房和幼果,使幼果湿腐。果实受害后形成淡褐色病斑,并向果内发展,使果实湿腐,易脱落。湿度大时,可产生灰褐色霉状物;干燥时,病果呈干腐状。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定植前深耕,高畦栽培,整个生长季节注意排湿增温;定植前每亩撒施25%多菌灵粉剂5—6千克,撒后耙入土中。发病初期喷50%腐霉利l5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等进行防治,每隔6—8天喷1次,视病情连喷2—3次。

三、叶斑病

又称蛇眼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尤以果实采收后严重。病叶初期产生暗紫红色小斑点,随后扩大成2—5毫米大小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呈紫红色,中央灰白色,略有细轮,使整个病斑呈蛇眼状。叶片病斑过多时会引起叶片干枯,大量发病会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造成植株抗病性降低。

防治方法:彻底清扫田园,将枯枝落叶烧毁或深埋。及早摘除病叶;发病重的地块在果实收获后全园割叶,随后中耕除草、施肥、灌水,促使植株早发新叶;发病初期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10天后再喷一遍,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200克兑水75千克进行喷雾。

四、根腐病

草莓根腐病又叫红心病或褐心病,主要危害根部,发病时由细小侧根或新生根开始,初出现浅红褐色不规则的斑块,颜色逐渐变深呈暗褐色。随病害发展全部根系迅速坏死变褐。地上部分先是外叶叶缘发黄、变褐、坏死至卷缩,病株表现缺水状,逐渐向心叶发展至全株枯黄死亡。

防治方法:轮作换茬,最好与十字花科、百合科蔬菜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减少伤根。移栽前对土壤进行彻底消毒或高温处理,不栽种病苗,起苗移栽时用克菌丹药液浸苗根;清洁田园,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带出田外销毁。有条件的拔除病株后,施少量石灰。多施有机肥,少施氮肥,培育壮苗。防止大水漫灌,避免浇水造成积水;对于已经出现的草莓根腐病的植株,可立即拔除,并用25%瑞毒霉1000倍液、噁霉灵1000倍液加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混配后灌根,消毒病株附近的土壤。在发现初期,在清除病株的基础上,周围健株浇灌药水进行保护,每隔7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药剂可选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

五、黄萎病

该病是土壤病害,主要症状是幼叶畸形,叶变黄,叶表面粗糙无比。随后叶缘变褐色向内凋萎,直到枯死。

防治方法:避免连作,并且不能与茄科作物连作。严禁在发病草莓园选留繁殖专用母株。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在育苗园要连同子苗一起拔除。移植前用7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5—6千克/亩拌细沙土50千克撒施或移栽后用7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隔7—10天一次,连用2—3次。移栽前闷棚,利用太阳能对土壤进行高温消毒,如土温达到60℃时,即可杀死该病菌。大田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灌根,每株250克。

六、褐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果梗、叶柄也可发病。叶感病后先出现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椭圆形斑,圆斑中央为褐色,外围为紫褐色,边缘为紫红色,病健交界明显。后期病斑上可形成褐色小点,呈不规则轮纹排列。病斑融合在一起时,可使叶组织大片枯死。病斑在叶尖、叶脉发生时,常使叶组织呈“V”字形枯死。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控制氮肥使用量。栽植前用4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浸苗20分钟,可减轻发病。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500倍液、50%苯菌灵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七、芽枯病

又称立枯病,病株幼芽呈青枯状,叶和萼片形成褐色斑点,逐渐枯萎,叶柄和果柄基部变成黑褐色,叶子失去生机,萎蔫下垂。急性发病时,草莓植株会猝倒,不加防治会很快蔓延,造成很大损失。防治方法:尽量避免在立枯病发生的地区进行育苗和栽植草莓,否则必须采取太阳能土壤消毒。适当稀植,合理灌水,保证通风,降低环境湿度。保护地要适时通风换气,灌水后迅速通风,降低室内湿度。及时拔除病株,严禁用病株作为母株繁殖草莓苗。在芽枯病发生初期,可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10%立枯灵水悬浮剂300倍液,或敌菌丹水溶剂600倍液灌根并结合喷雾,7天左右喷1次,共2—3次。温室或大棚栽培情况下,每亩用5%百菌清粉尘剂150—180克,分放5—6处,傍晚点燃,闭棚过夜,7天熏1次,连熏2—3次。

八、炭疽病

主要为害匍匐茎和叶柄、叶片、托叶、花、果和根茎。发病初期病斑为水渍状,呈纺锤形或椭圆形,后病斑变为黑色,或中央黑色、边缘棕红色。叶片、匍匐茎上病斑相对规则整齐,匍匐茎及叶柄上的病斑可扩展成为环形圈,其上部萎蔫枯死。在相对湿度较高时,病斑部可见粉红色的胶状物(即分生孢子堆)。当全株出现枯萎时,在根茎横切面上可见自外向内的棕红色或褐色褐变,但其维管束仍不变色。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如交宝早生、丰香等。避免连作,可与水稻轮作。选择高燥而土壤湿润的田块作为育苗地,高温期应遮阴降温。草莓移栽前用40%芦笋青粉剂600倍液,浇于畦面,然后覆土,整平移栽,以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炭疽等多种病菌。并适时摘除田间病叶、病茎、枯叶和老叶,初见发病植株应及时拔除,病穴用生石灰水消毒,摘除物带出棚外烧毁或深埋,减少传播。药剂防治可用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预防,或10%恶醚唑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或43%戊唑醇悬浮剂5000倍液或50%咪鲜胺·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

九、枯萎病

草莓枯萎病是一种真菌性维管束病害,多在苗期和开花坐果期发病。发病初期,叶柄出现黑褐色长条状病斑,外围叶自叶缘开始变为黄褐色,后叶片下垂,变为淡褐色,最后枯黄坏死。

防治方法:尽可能实行水旱轮作3年以上。合理施肥,高畦栽培,及时排水。种植前土壤用80%氯化苦消毒。发现病株及时销毁,病穴用生石灰消毒,周围健株用药剂喷淋,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

十、线虫病

根结线虫是大棚草莓的重要病害,严重发生时可减产40%以上。由线虫危害根系,造成地上部植株长势弱,叶片发黄,心叶丛生状,并变畸型,不会抽花茎,一般在多年栽培区发病重。防治方法:实行水旱轮作。种植前用石灰氮或用80%氯化苦消毒土壤。发病初期选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52.25%氯氰·毒死蜱乳油1200倍液等灌根,每穴灌药液250—300毫升。

(作者单位:湖北省丹江口市十堰农校)

猜你喜欢
叶柄病株病斑
斗 草
斗草
扭动的小蚕
扭动的小蚕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