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富 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法政学院,北京 100024)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出场及意义
杨 富 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法政学院,北京 100024)
[摘要]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出场是中美马克思主义学者共同合作的理论结晶,它既不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中的另一新派别,也不是西方马克思学中的新派别,而是一种独特的、颇具中国特色的、新形式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机马克思主义是打通“中西马”的有益尝试,把中国传统哲学智慧、怀特海的有机哲学和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社会有机体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视域:对当代资本主义根本性质和目的的深刻批判;有机马克思主义是针对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现代性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建设性替代选择,建设以全人类和地球的共同福祉为目标的生态文明;以这种新的社会形态取代当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社会形态,以阶级分析方法来看当今全球化市场经济和资本逻辑;有机马克思主义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益补充和发展,是中外学者从新的视域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尝试。有机马克思主义还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学说,其理论体系和观点还有待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化而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有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态灾难;生态文明
近年来,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一种新学说和新流派——有机马克思主义正在悄然兴起。以《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刊登的《论有机马克思主义》等四篇论文和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有机马克思主义》等成果为标志,有机马克思主义学说可谓已在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隆重出场。所谓有机马克思主义,亦称过程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和过程哲学家为了应对现代性危机特别是生态危机而从有机整体概念出发依据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所提出的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新阐释和新发展[1]84。那么,有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出场有何现实背景、根据和意义?其在理论上有哪些独特的创新和贡献?还存在哪些需要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出阐释。
一、“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出场是中美学者共同合作的结晶
近10多年来,在中美学界逐渐形成的有机马克思主义学说,既不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新派别,更不是西方马克思学中的新样式,而是一种独特的、颇具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新成果。
其独特性一是,它既非像以约·贝·福斯特为代表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那样,纯粹是由西方学者所创立,坚持以马克思有关自然和环境的学说为方法而解析全球化时代日益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其中既没有合理地吸收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思想,也没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参与,也没有以有机哲学或其他哲学作为其本体论基础[2]144;也不像以反对马克思的学说为出发点而创立的西方马克思学*法国学者吕贝尔于20世纪50年代在《马克思学研究》杂志上首先使用了“马克思学”这一术语。随后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的欧美“马克思热”中流传开来。我国也有学者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如王东等人认为,“马克思学”这个概念的首倡者是梁赞诺夫,他发起了苏联马克思学的创建大业。在苏联马克思学、西方马克思学相继兴起之后,王东等人呼吁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应当共同努力,借鉴与超越苏联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创建中国马克思学。但从西方马克思学的基本政治倾向看,他们研究马克思的目的不是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中的派别,因为这些西方马克思学中的学者大多数人不信仰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学说则是由中国和美国一批信仰马克思主义并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学者,通过多年共同的研讨、思考和探索,为回应东西方各种对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质疑,并为了解决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的共同的现实生态灾难和资本主义危机而创立的一种新形式的马克思主义。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柯布教授明确承认自己“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对的,资本主义最终会毁灭自己”[3]79。与此同时他也强调发展马克思主义,“我相信,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者早就在吸收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一种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建议,只是在建构很好的过程中的另一步”[3]70。这就是说,有机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固守马克思的所有判断,而是在马克思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马克思的基本主张。柯布认为马克思的如下基本观点必须坚持:“第一,研究和思考的目的是为了世界的福祉;第二,我们应该从人作为一个整体的角度来看待福祉;第三,在理解人类社会时,我们应该看看表面之下、公开规则的深层结构及其解释;第四,经济生活是至关重要的;第五,至少从文明兴起以来,强者在剥削弱者;第六,阶级分析非常重要,富于启发;第七,如果不能完全消灭剥削的话,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一个大大减少剥削的文明。”[3]70有机马克思主义不是对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某种修改和改革,用柯布教授的话说,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对当代资本主义根本性质和目的的批判,并主张以现实的实践去改变它。所以,有机马克思主义特别认同马克思的主张:“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140
其独特性二是,有机马克思主义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人与人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原理,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与时俱进,并勇于面对以生态灾难为代表的各种亟待解决的全球性、时代性的社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近代以来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实体科学世界观及其所造成的现代性问题给人类文明所带来的严重危机,致力于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回答和解决工业文明的各种社会问题,并力图依据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当代复杂科学等后现代科学,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答各种社会问题以实现对工业文明的超越,引领人类走向以后现代科学为基础的生态文明社会。所以,有机马克思主义也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同盟军。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福斯特也特别赞赏有机马克思主义。
三是它既不同于其他欧美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各种批判理论只注重从理论上批判资本主义危机,忽视从实践上变革资本主义,或者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已经使“历史终结”(弗朗西斯·福山语),而且目前主流的生产方式神圣不可侵犯,即使在面临世界生态系统和人类文明即将崩溃、人类自身能否继续存在尚存疑问的时候[2]2,情况仍然如此;也不同于解构性马克思主义者(如德里达等人),只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方法来解构资本主义现代性及其弊端,不注重或者没有提出超越资本主义的建设性方案。有机马克思主义则认为,面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所造成的当今世界全面的生态灾难及其他社会危机,只有以融合了中国传统智慧、过程哲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马克思主义为基础,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为领导力量,率先在没有完全被现代性毁坏的发展中国家积极行动起来,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已经错过“扭转环境破坏”(柯布语)并开始建设生态文明的最佳时机之后[5]3,在21世纪的今天立刻行动起来,致力于建设以人类共同福祉为目标的新的生态文明,才是超越当代资本主义的最佳替代性选择。
我们还特别强调,有机马克思主义是中美学者共同努力深入研究的理论成果。有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既有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博士以及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菲利普·克莱顿博士、杰伊·麦克丹尼尔博士等,也有中国旅美学者王治河和樊美筠博士,更有国内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如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关注和研究过程哲学的一大批学者*如欧阳康教授、韩震教授、任平教授、李惠斌教授、薛晓源教授、刘孝廷教授、曲跃厚教授、杨韬教授、乔瑞金教授、张云飞教授、杨富斌教授、韩秋红教授、冯石岗教授等,都对有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形成做出不同程度的研究与贡献。国内研究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马克思过程思想、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如闫顺利教授、李世雁教授)等,在理论上对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做出了一定的思想贡献。国内一大批主张重读马克思、回到马克思、走进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如俞吾金教授、杨耕教授、张一兵教授等,也给有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解基础。,以及参加由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与我国中共中央编译局和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等联合主办的迄今已九届的国际生态文明论坛的一大批学者,都对有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形成和发展贡献了各自的思想和智慧。在全国已有20多个过程思维研究中心或过程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自2002年以来,全国已有30多家过程研究中心或过程马克思主义研究或有机马克思主义研究。,对有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柯布曾明确地说,美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怀特海主义者,其起因是为了服务于“生态文明”,“这个想法来自中国的有机马克思主义者”[4]11。甚至在确定究竟把这一新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叫做“有机马克思主义”还是“过程马克思主义”时,美国学者克莱顿等人都征求过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意见和建议*据王治河博士和任平教授讲,他们在回应克莱顿教授的这个问题时,建议叫做“有机马克思主义”。而当笔者当面请教克莱顿教授,“有机马克思主义”和“过程马克思主义”哪个术语更能表达这一新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时,克莱顿教授回答说:“当从形而上学意义上讨论马克思主义时,用‘过程马克思主义’可能更好;而当面对生态灾难和环境危机时谈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用‘有机马克思主义’概念解释力更强,讨论起来更方便。而在实质上,有机马克思主义或过程马克思主义是一样的。”。所以,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中国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怀特海哲学,中国以及许多其他国家的学者皆认为怀特海的思想在很多方面比其他西方思想更接近中国思维方式。事实上,怀特海自己也认为,他的哲学在某些方面更具中国风格”[6]183。这样的过程哲学作为有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理论来源,其“过程思想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契合之处”[6]183-186。如果有机马克思主义与过程哲学是这样叠加在一起的,其叠加效应的最大化更需要中国哲学智慧。中国哲学智慧在柯布看来,中国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率先在世界上努力实现为人类和地球共同福祉的生态文明建设,率先成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者。柯布教授说,过去他一直忧虑,“许多人认为只有在现代化之后,后现代思想才有用。而……等中国犯完现代化之全部错误之后,再谈后现代思想就为时太晚了。”所以,“中国可以寻求那种为共同福祉服务之发展,而不是寻求旨在增加各式各样市场活动之发展”[5]1。“中国需要深刻反思其经济体制。……我相信中国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至少在另一种意义上,它没有被经济寡头控制。”[3]72因此,中国有希望成为世界生态文明的领导人。而美国政府及其领导人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原因在于美国成功的竞选需要钱,而这些钱的主要来源是那些富人们。
这样一来,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在充分肯定中国人民自觉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而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而提出有机马克思主义的,这可视为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吧!所以,有机马克思主义“特别关注当前中国的实际状况。认为中国具有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它的政治、经济和技术实力,中国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家,中国人民与中国领导人的环境决策将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反响。中国当前的形势对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提出了尤为复杂的问题”[6]11。所以,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在充分肯定中国哲学智慧,自觉吸收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有机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特别吸纳中国传统哲学的过程哲学思想,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而提出来的新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它始终“以西方的方式诠释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底蕴,以世界性视野审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价值”[7]88。所以,有机马克思主义不仅从理论上充分阐释当代工业文明和现代性所带来的生态灾难、文化危机和道德缺失,充分肯定现代科学的积极成果,强调积极行动起来,以现实的生态实践扭转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改变以追求剩余价值和超额利润为主要目的的市场经济,转而追求以人类和地球共同福祉为根本目的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这样的人类共同福祉只有在中国、以中国为领导、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实现。在此意义上我们将有机马克思主义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种新形式,其“不是作为指导某一时代或某一民族的理论工具,而是一种需要用符合哲学本性的方式去思考现实需要的哲学理论”[8]68。
二、“有机马克思主义”是打通“中西马”的有益尝试
我们将“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出场看作是打通“中西马”研究的一种有益尝试,是因为它是自觉地和明确地把中国传统哲学智慧、西方过程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融合和整合的积极成果,并且其根本目的是要在人类已进入全球化时代的21世纪的今天,为了应对现代性危机特别是生态危机,根据怀特海的有机哲学和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以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有机思想,结合当今最新自然科学成果,而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新阐释和新发展。
虽然我国学术界对打通“中西马”研究已有共识,但对于究竟如何打通则有不同理解。有学者提出,“要彻底打通中、西、马就必须考察文明共通和文化排斥两个方面。提取出中、西、马中的根本文明精神,它们直接就是在所有人之间共通的……向共通的根本文明精神张开怀抱的同时,必须放松文化排斥的狭隘本能,这样才是打通和融合中、西、马的不二法门”[9]。有机马克思主义正是抓住了中国哲学、西方过程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有的有机思想,并针对当今世界范围内存在的现实生态灾难和全球性问题,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实际,而建构起来的一套学说。
因此,“有机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提出、理论的宣言及其基本的观点,可视为打通“中西马”研究的重要成果。克莱顿指出:“许多发达国家的人错误地认为,卡尔·马克思那里没有任何他们可学习的东西了。”[6]4然而,没有哪一种因素比全球环境危机更能凸显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而重构人类文明新模式,建设生态文明,“只有回到马克思主义之不朽见解”,因为“原因很简单:正如我们所知,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正在威胁着人类文明”[6]4。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和性质。而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揭露,迄今谁也没有超过马克思。“马克思的基本假设和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并没有过时和失效。”[6]1(柯布语)如果这是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言的话,那么,我们再看有机马克思主义四个核心的指导原则:(1)为了共同福祉。即为了全人类和地球的共同福祉,而不只是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只为了少数人的福祉。(2)有机的生态思维。而传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及其价值观,已经导致人为的气候破坏,这不仅威胁着整个人类文明,甚至还威胁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多样性。(3)阶级不平等问题。资本主义全球经济体系给富人带来巨额利润,而数十亿穷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有些富人拿出一部分财产来捐给环保事业,但作为一个有产阶级却不可能自己打碎这个经济体系和基本制度,“由此,解决问题的方案也不能无视阶级问题,而是要以阶级为基础”[6]226-227。(4)长远的整体视野。“总的来说,企业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的根本目标,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人们不能指望一个企业为了整个国民的利益而存在,这根本不是它的目的。”[6]227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科学地解答这一问题的根源,并指出其替代性方案。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以往人们对欧洲马克思主义、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甚至中国改革开放前的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大都没有抓住要点”[6]231,而“有机马克思主义建议要根本改变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方式。……有机马克思主义提倡一种以社会的善来衡量社会进步的经济理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过去一味追求GDP的增长,现在开始关注过去曾被忽视并产生了不利影响的其他社会发展指标”[6]234。“正如毛泽东把农民看作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为实现社会与环境正义,有机马克思主义鼓励古老智慧和新农业技术的结合。”[6]235
更为重要的是“有机马克思主义”立足中国社会的中国实践才构成融通中西马的基础。从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论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什么、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10]11。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既不同于第二国际所解释的机械论马克思主义学说和前苏联的教条式马克思主义学说,也有别于我国改革开放前“左”的思潮占主导地位下所理解和解读的类似于前苏联式的教条马克思主义,而是立足于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结合中国实际而“回到马克思”或“重读马克思”后,为解决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而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说。因为正如俞吾金教授所说,“重新理解马克思是客观的历史要求”[11]436-442。而无论是“回到马克思”还是“重读马克思”或“走进马克思”,实际上都是“重新理解马克思”,因为“马克思的学说也就是马克思留下的全部文本,然而,这些文本是沉默的,它们虽然存在着,却不会自动地向任何人诉说自己的意义。只有当马克思的文本被某一个研究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阅读和理解时,它的意义才可能被阐发出来。……所以,能说出来的永远只是理解者所理解的文本的意义”。因此,“我们永远回不到纯粹的,亦即非对象化的马克思那里去”[11]446-447。对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尽管不同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能会有不同理解和概括,笔者认为,袁贵仁教授和杨耕教授在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丛书所作的总序中的概括很有代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高度统一,它使哲学的理论主题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高度统一,三者的高度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存在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是以改造世界为宗旨的新唯物主义。”[12]3而有机马克思主义既不是要超越和替代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说,也不是对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面研究,而是从一个侧面,即从马克思主义的有机体学说和过程哲学思想方面,结合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和西方有机哲学,为解决当代全球化的生态灾难,创造性地提出来的一种新形式的马克思主义。这种有机马克思主义学说只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园地中的一朵鲜艳的花朵,为马克思主义百花园增光添彩。
三、“有机马克思主义”是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弊端而提出的建设性替代方案
难能可贵的是,有机马克思主义学说不是学者们在书斋里进行的纯学术探究,不是某些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和学界某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坐而论道”,亦或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纯学理的分析和阐释。相反,有机马克思主义是针对当今全球化时代的种种现实社会问题,特别是针对近代以来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现代性危机和资本主义不可能持续存在和发展这一重大现实问题,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学说而提出的建设性的替代性方案。
首先,有机马克思主义是针对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现代性弊端,特别是有可能危及人类文明继续在地球上存在的资本主义生态危机、文化危机和道德危机等全面的社会危机,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提出的替代性方案: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政府有可能成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领袖。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是生态危机等全面社会危机的始作俑者,是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强大推动者和最大受益者,囿于其固有观念、既得利益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它们不可能成为推翻或超越现有为富人和资本服务的世界秩序和工业文明形态,建设以人类和地球共同福祉为目标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主体和推动者。与此相反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提出以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来对抗和超越资本主义制度,以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优越性来解决资本主义制度所导致的阶级矛盾加深、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和环境极度恶化等问题,才能根治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现代文明的弊病。
其次,有机马克思主义者面对生态灾难而提出的替代性选择,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可行性。“人类历史是不断地内在否定、自我超越、永恒更新的辩证历程。”[13]46-50与欧美国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纯学术研究不同,也与某些学者认为囿于资本主义全球化秩序和现代科技的巨大力量而根本无法改变目前的现代化道路及其弊端不同,有机马克思主义充满理论自信并有现实根据地提出替代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三条道路——生态文明,明确提出这是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引领人类文明的可行之路。因为当代中国既可继承其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智慧,也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指导,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此,中国政府才能代表中国人民率先在世界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纲领。这是欧洲和北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提出和做到的,因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力量已经控制这些国家的政府和法律,幸运的是中国政府还没有被私营大财团所控制,中国政府和执政党坚持以人民为价值取向,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率先实现和领导世界性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制度保证。所以克莱顿说,资本主义“制度以穷人变得更贫穷为代价来帮助富人变得更富有。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反,我们更青睐于另一种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引者注),这种制度在社会、政治和经济哲学层面都实质性地关注到了共同福祉”。有机马克思主义还明确地说,他们的理论不是仅仅写给学者,还主要提供给决策者、政府领导人和非专业的普通人士,以给他们提供改革现有工业文明的理论,因为“没有理论,持久的改革是不可能的”。
我们必须看到,迄今有机马克思主义只是明确地提出自己的宣言和基本的理论主张,并试图以此来回答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的现代性问题,对未来社会发展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设想。但是,面对全球化时代各种复杂的现实问题,有机马克思主义还需要做出深入研究,并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主张是否符合当今世界的实际。实践是检验理论之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各种理论主张和实践建议是否正确和有效,还有待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长期的实践过程来检验。
[参 考 文 献]
[1] 王治河,杨韬.有机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意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1).
[2] [美]福斯特.生态革命——与地球和平相处[M].刘仁胜,李晶,董慧,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 [美]柯布.论有机马克思主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1).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美]达利,柯布.21世纪生态经济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6] [美]克莱顿.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7] 韩秋红.“西方哲学中国化”:西方哲学研究的理论自觉[J].哲学研究,2015(7).
[8] 韩秋红.西方哲学形而上轨迹与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9] 古尔思.打通中西马如何可能[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3bb4c0100wny5.html.
[10]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1] 俞吾金.重新理解马克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2] 刘放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3] 韩秋红.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双重维度[J].江苏社会科学,2010(1).
[责任编辑:秦卫波]
The Appearance and Significance of Organic Marxism
YANG Fu-bin
(College of Law and Politics,Beijing Second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Beijing 100024,China)
Abstract:Organic Marxism is the theoretical crystallization which is made by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scholars in the U.S. and China.It is not a new group in Western Marxism groups, but also not a new group in Western Marxology, while in fact, it is Marx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hich is full of unique and new forms.Organic Marxism is an attempt to make through Chinese philosophy, Western philosophy and Marxist philosophy,that is to say, to form a new vision of Marxism.It is going to get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wisdom,Whitehead Organic Philosophy and social organism,harmony theory in human and nature in Marxism united.This new vision will have a profound criticism of the purpose and fundamental nature of capitalism.Organic Marxism is a constructive alternative designed for the capitalistic mode of production in globalization era and drawbacks of modernity and it is going to construct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under the purpose of the common good of all human beings and the earth.Organic Marxism,the new social form,will take place of the social form i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of capitalism,and think about global market-oriented economy and capital logic under the guidance of method of class analysis.Plus, Organic Marxism is a beneficial compl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it is an attempt to enrich and develop Marxism in new angle.All in all,Organic Marxism is a thriving theory and its theoretical system and standpoints are going to deepen and improve with the 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Key words:Organism Marxism;Marx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Ecological Disaster;Ecological Civilization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16)02-0065-06
[作者简介]杨富斌(1958-),男,河北临漳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导师,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员特请外籍研究员,美国克莱蒙研究生大学过程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4FZX044)。
[收稿日期]2015-11-27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6.02.011
[主持人语]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西方学界新兴的学术流派,其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及人与自然关系为思维方式和思想基础,借鉴西方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密切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力图寻找一条克服现代西方工业文明社会弊端的有机的、生态的发展道路,在这一意义上,其将自身命名为“有机马克思主义”。本组文章组织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王治河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杨富斌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韩秋红教授(书评见257-258页)等专家学者,从“有机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意义和价值入手,探讨其思想资源和思维方式,以此为中国社会特别是吉林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某些思想启示,这恰好符合“有机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致思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