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洁
(太和县委党校,安徽 太和 236600)
论解放思想的底线
刘晓洁
(太和县委党校,安徽 太和 236600)
摘 要:解放思想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壮大的基本经验总结。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思想的先导,就没有行动上的跟进,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历史。面对新时期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继续解放思想,这既是历史的结论,也是全党的共识。解放思想不仅仅是一个思想问题,学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因此,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底线意识,严守解放思想的底线。
关键词:解放思想;科学内涵;严守底线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正是思想的解放引领社会的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都离不开解放思想。美国著名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感叹:“解放思想是中国社会变革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支柱。”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各项改革事业进入“攻坚期”,更加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共识,以促进和增强社会活力。然而目前,人们对解放思想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误区,认出否定过去的提出新主张就是解放思想,认为敢想敢做、出奇出新就是解放思想,甚至有些人把“闯红灯”、“钻空子”当作解放思想。这些错误认识,阻碍了解放思想的有效深入进行,对实践工作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对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纠正模糊片面的错误认识,严守解放思想的底线,这样才能行之有效的推进解放思想的进程。
邓小平文选第2卷写到:“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段话科学的定义了解放思想的深刻内涵。
第一,解放思想必须以马克主义为指导思想。解放思想不是随意的解放,更不是无原则的解放,必须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进行。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威慑力,在其的指引下,中国的无产阶级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创了崭新的百年中国道路,并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之一。在实践中,只有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能更好地解放思想,同时思想的解放又能促进我们更好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
第二,解放思想必须以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束缚为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解放思想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断冲破思想的束缚,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从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迷信中解放出来,探索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从对外国经验和西方模式的盲目崇拜中解放出来,确立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基础上不断解放思想,高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三,解放思想必须以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根本。解放思想,必须要实事求是,以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根本。解放思想的本质就在于在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的前提下,去认识和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2]通过延安整风运动,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同志带领全党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藩篱,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增加了“解放思想”,赋予这一思想路线更加深刻的时代内涵。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首要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必要依据,从而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地统一起来,统一到思想符合实际、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精神实质上来。在当前,解放思想必须要以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为根本,以此指导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第四,解放思想必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解放思想并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或思想问题,其最终的意义在于真正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3]夸夸其谈、纸上谈兵不是解放思想,思想解放必须以实践为基础,以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前提,并最终在实践中获得检验。那些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形式主义不是解放思想,研究并解决现实存在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才是解放思想的落脚点。因此,是否真正的解放思想,关键在于思想的解放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否能在实践中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才能不断推动思想解放。
解放思想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壮大的基本经验总结。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思想的先导,就没有行动上的跟进,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历史。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纠正了王明左倾思想的错误,破除了苏共革命模式的经验主义,打破了对共产国际的盲从,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保证了战争的胜利,民族的解放,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归根结底同样得益于解放思想。正如小平同志所讲,“不解放思想,不可能有现在的一套方针、政策”。通过解放思想,我们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打破了个人崇拜,使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转折。通过解放思想,我们破除了对计划经济的崇拜,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通过解放思想,我们破除了对公有制的崇拜,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可以说,改革的每一次大突破,都伴随着思想的大解放。思想大解放带来了理论的创新,理论创新推动改革的突破已成为每一段改革新征途的必然选择。
解放思想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习近平反复强调,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在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换挡到中高速,经济结构调整也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不调整就不能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初期,我国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的刺激政策,现在这些政策正处于消化期,许多的问题由此应运而生,许多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如何解决问题,消解矛盾,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已成为当前解放思想中最重要的命题。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倒计时阶段,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能否缩小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真正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的目标要求,同样需要继续解放思想。因此,面对新时期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继续解放思想,这既是历史的结论,也是全党的共识和统一意志,更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解放思想已成为当前的共识,不再是一个热门话题。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各个领域讲解放思想存在着差异,领导干部谈解放思想更多的是开拓工作思路,学术界讲解放思想主要在于自由的表达。实际上,解放思想不仅仅是一个思想问题,学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邓小平同志曾反复强调,“能否真正解放思想,不仅仅是思想路线的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因此,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底线意识,严守解放思想的底线。
第一,严守解放思想的政治底线。邓小平曾经说过:“解放思想决不能够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意识形态”、“制度”、“体制”等这样政治化的词语,听起来远没有“人性”“人道”这样词舒服顺耳。但忠言往往逆耳,一旦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被破坏,社会主义制度被放弃,那么我们所面临的必然是亡党亡国。苏联之所以最终解体,关键就在于他们在改革中跨越了政治底线,使改革出现了根本性方向的错误。赫鲁晓夫时期,用“全民党”思想重新定位了苏联共产党,这种对苏联共产党的再定位,违背了列宁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原则,正式开启了苏联共产党“权贵化”的大门。戈尔巴乔夫更加离谱,他竟然把利益诉求主体从本民族扩大至全人类,提出“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大肆宣扬“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1986年戈尔巴乔夫提出“公开性”放宽对媒体控制,1989年在辛纳屈主义主导下他拒绝干涉东欧剧变与默许两德统一,1990年放弃苏共领导体制允许多党制,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年的红旗悄然降落,代表俄罗斯的三色旗重新升起,这标志着列宁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舞台上消失了,苏共亡党亡国。苏联的解体必须引起我们最深刻的反思。
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从未停止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特别是进入信息全球化时代以来,西方更加注重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传播便利,乘机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打着“自由、平等、人权”的旗号,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运用各种手段对我们的正义事业造谣诬蔑。在策略上,他们感到“西化”、“分化”还不够,又加上淡化青年人的政治观、腐化党的领导干部干部、丑化党的领袖、溶化马列主义的指导思想等多种手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所以我们要时刻谨记毛主席说过的一句话: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苏联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能否坚守政治底线不放松,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第二,严守解放思想的价值底线。解放思想为了谁?解放思想的价值如何判断?这都必须要有一个价值底线。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坚持一切以人为本,这就是解放思想的价值底线。以人为本的理念即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又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为解放思想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同时把解放思想推进更加深入、更加艰难的阶段。如果“以人为本”的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那么在开拓工作思路,推进工作发展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歪主意,坏点子,造成不良的后果和恶劣的影响。解放思想,必须要公正无私,体恤民情,真心实意地关心群众疾苦,只有这样解放思想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宋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表达了执政为民的忧患意识。今天孔繁森、李国安、吴天祥、任长霞等公仆的光辉典范,印证了解放思想,勤政为民的人生追求。
第三,严守解放思想的标准底线。解放思想是否正确,必须要得到实践的检验。如果提出了新的思想观念,但这些思想观念不符合客观实际、不遵循科学理论,不能正确有效地指导实践活动,不能取得好的实践效果,甚至造成不良后果,不管这些思想观念有多大胆、多新奇,也不是解放思想。思想是否解放,不能仅仅看是否提出一些很新奇的观念、很大胆的主张,最根本的要看这些观念、主张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能够有效地指导实践活动,并取得好的实践效果。解放思想,为的是解决中国问题,如果只是闭门造车拍脑袋决策,或者是头脑发热胡思乱想,那么就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我们强调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最根本的要求是要在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在实践中探索新思路,研究新方法,并要运用到实践过程中,接受实践的检验。
第四,严守解放思想的纪律底线。坚持把党纪党规作为解放思想的基石。严守解放思想的纪律底线,要从遵守和维护党章入手,既要严格遵守党纪国法,也要自觉践行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党员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势必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其危害性并不亚于腐败问题,有时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有少数党员干部政治纪律意识不强,在涉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政治问题面前立场摇摆,有的对一些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问题公开发表反对意见,对中央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有的党员干部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口无遮拦,肆意妄为,毫无顾忌,嘴巴解放了,思想解放了,却严重违反了纪律,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一个连起码的纪律都不能遵守的人,怎么还能够希望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守解放思想的纪律底线,要严格按照习总书记指出的“五个必须”贯彻执行,坚持原则、恪守规矩。
解放思想是这是我们党一贯以来坚持和发扬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不断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效的重要法宝。进一步解放思想,既要冲破思想的藩篱,又必须严守解放的底线,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不是解放思想;头脑发热,空想蛮干,不是解放思想;打擦边球、闯红灯,更不是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严守底线,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宜秋.论解放思想的深刻内涵[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 (3):73-76.
[2]李志昌.深刻认识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3):39-42.
[3]张森年.解放思想的理论解读、实践诠释和现实要求[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1):15-20.
[4]谢志强.大时代——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报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责任编校:张京华)
中图分类号:A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7-0069-03
收稿日期:2016-04-01
作者简介:刘晓洁(1985-), 女,安徽太和人,太和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