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凌燕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英语系,福建 长乐 350202)
基于语料库研究语法隐喻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的迁移
郑凌燕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英语系,福建 长乐 350202)
摘 要:1985年韩礼德提出了“语法隐喻”的基本概念,语法隐喻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中,因此写作可以很好的检测作者对语法隐喻的掌握情况。论文利用非英语专业学生所写的作文建立小型语料库,对语料进行分析,发现高水平的英语学习者概念语法隐喻、语篇语法隐喻使用频率高于低水平学习者,而低水平学习者的人际语法隐喻却高于高水平学习者。语法隐喻的使用影响作文的质量,因此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并强化语法隐喻教学。
关键词:语法隐喻;英文作文;语料库;作文的质量
语法隐喻是一种特殊却普遍的语法现象,1985年韩礼德(Halliday)提出了“语法隐喻(grammatical metaphor)”的基本概念,它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理论,其表现为“以语法术语隐喻现实世界,以语法结构隐喻现实世界,以语法理论隐喻现实世界”[1]。自此,众多国内外语言学者广泛地从“语法隐喻”这个视角进行学术研究,发表了大量的文章,然而,利用该理论研究英语写作教学的文章并不多,还有许多待挖掘的地方。本文尝试建立以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作文中的语法隐喻使用情况为语料的小型语料库,剖析语法隐喻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的迁移,并根据研究结论对英语写作教学提几点建议。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形式是意义的体现,但是形式和意义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2],其体现为两种关系:一致式和非一致式。一致式是指用动词表示动作过程,用名词表示参与者,用形容词表示特征,即“所表达的语意功能与现实情况是完全相符的”[3]。非一致式是指用名词来表示动作或者动词来表示某些概念,在功能语法范围内即为语法隐喻。[4]因此,非一致式也称为隐喻式。其实,早在1985年,韩礼德就在其著作《功能语法导论》中提出“隐喻现象并不仅限于词汇层面,而且常常发生在语法层面”[5]。此时,表达相同意义的语法形式或语法范畴发生了转换,不同的能指表达了相同的所指,即为语法隐喻。韩礼德和马丁(James Robert Martin)在1992年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ideational metaphor)、人际语法隐喻(interpersonal metaphor)和语篇语法隐喻(textual metaphor)。[6]
通过对真实世界的体验和观察,人们获得对真实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并用语言把这样的认识与理解表现出来。“一致式”与“非一致式”体现了人们对真实世界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也体现了语言使用者的认识水平。写作是思想的表达,对母语非英语的学习者来说,学习英语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学习者的思维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提出了要求。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人通常采用隐喻式来表达意义,而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则通常采用一致式的表达式,从而导致写出的英语作文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没有应有的“洋味”。换言之,语法隐喻是语言习得过程中较高水平的体现。董宏乐指出:采用隐喻手段可以使中国学习者的英语作文更加流畅,更具“洋味”。[7]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人与母语非英语的学习者对语法隐喻手段的使用存在差异,那么同为母语非英语的学习者,英语作文高分者与低分者对语法隐喻手段的使用是否也存在差异呢?如果差异存在,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语法隐喻对英语作文质量到底有多大影响?
(一)语料的收集
本项研究的对象是笔者所授课的90名非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本科生,限时45分钟完成140词左右长度的命题作文,题目为The Overuse of Cellphones。为了保证对学生的作文做出较公正的评分,让作文分数反映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笔者和项目组另一位老师严格参照大学英语四级作文评分标准共同评判收集的学生作文,取平均分,然后从所有作文中选出高分组30篇,低分组30篇,共60篇作文组成一个小型语料库。
(二)语料的分析
本研究按照前文所提的语法隐喻的分类对自建语料库进行人工统计。概念语法隐喻主要统计经验语法隐喻和逻辑语法隐喻,具体包括名词性结构和及物性结构。人际语法隐喻主要统计情态语法隐喻和语气语法隐喻、非人称句和被动句。语篇语法隐喻主要统计隐喻式主位结构、主位同等结构和谓化主位结构。因为本研究所收集样本不是很大,因此没有把概念语法隐喻、人际语法隐喻和语篇语法隐喻所包含的各个细项分开统计,而是合在一起按照三个大类统计。统计语法隐喻分类时的各个数据都涉及句子层面,故本研究统计按照隐喻句数量占整篇作文句子总数的百分比来计算。由于本研究是调查语法隐喻是否会影母语非英语学生的目的语写作,因此作文中出现的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均忽略不计。人工统计数据完成后,笔者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见表1:
表1.高分组和低分组三种类型的语法隐喻比较
从表 1的数据可以看出两组受试在三类语法隐喻的使用上均表现出差异,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分组概念语法隐喻和语篇语法隐喻的使用频率显著高于低分组,而低分组人际语法隐喻的使用频率却高于高分组。本研究得到的数据说明书面语言输出的质量是母语非英语的语言学习者对语法隐喻使用情况的一面镜子,可以直接反映出个体差异,语法隐喻与作文质量存着较大的相关性,概念语法隐喻和语篇语法隐喻与作文质量曾正相关的关系,而人际语法隐喻与作文质量是负相关关系,即高分的作文比低分的作文更倾向于使用概念语法隐喻和语篇语法隐喻,而低分作文比高分作文对人际语法隐喻的使用频率更高。
概念语法隐喻运用得当,可以增加书面表达的词汇密度,增强文章的书面语特征,增加文章的难度。语篇语法隐喻可以促进主位结构的重组,有利于文章上下文的衔接与连贯。并且概念语法隐喻是名词性结构和及物性结构实现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名词性结构和及物性结构具有很强的主位化功能,需要借助语篇语法隐喻得以实现,因此语篇语法隐喻的运用有助于概念隐喻的运用。这就解释了高分组的作文中概念语法隐喻和语篇语法隐喻使用频率明显高于低分组。
人际语法隐喻对书面语具有负迁移,会降低书面语的信息密度,弱化文章的复杂性,降低文章的难度,过多地使用人际语法隐喻,使得书面表达偏向口语化,降低书面表达的质量,因此低分组的人际隐喻使用频率显著高于高分组。
语法隐喻的应用情况影响着英语书面语言的输出质量,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接触的英语阅读材料中含有大量的语法隐喻,然而学生并没能够真正地消化其中的语法隐喻,导致无法并把输入的语法隐喻输出,换言之,就是没有真正具备运用英语语法隐喻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这就导致了学生的英语作文缺乏“洋味”,因此教师有必要加强语法隐喻的教学,以此来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根据以上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语言的差异不是声音和符号的差异,本质上是世界观的差异[8]。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任何一种语言都折射出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文化心理,并且语法隐喻体现和受制于人类的普遍认知规律,是言语反映世界本质的过程,因此教师有必要从文化的角度教授英语写作,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母语与目的语进行比较,从东西方思维差异理解汉英写作差异。
2.语法隐喻既体现为内隐知识,又体现为外显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学习,即将学生阅读与教师讲解语法知识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习得语法隐喻。
3.研究中发现高分组对概念语法隐喻和语篇语法隐喻使用的频率明显高于低分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英语写作时这些语法隐喻运用的越多作文越优秀,而且过多使用人际语法隐喻会使书面表达有口语化的倾向,会降低作文质量,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阅读原汁原味的英文材料,先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体会母语使用者究竟在何时、何处、如何应用语法隐喻,然后再不断模仿,达到将其内化的水平,而不是刻意地为了使用而使用语法隐喻,从而造成过度使用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既体现了语言使用的变异,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隐喻式作为世界经验的再认识比一致式的信息展开更合乎认知能力处理信息的最佳模式。[9]二语习得中语法隐喻的个体发展遵循了从一致式到隐喻式的发展规律。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人与母语非英语的学习者对语法隐喻手段的使用存在差异,前者对语法隐喻的使用情况优于后者。母语非英语的学习者之间对语法隐喻手段的使用也存在差异,语法隐喻的使用量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母语非英语的学习者的英语语言水平越高,对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越强,其隐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就越强。在书面表达过程中,使用者恰如其分地使用语法隐喻,可以使文字结构紧凑、流畅、富有逻辑。提高母语非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法隐喻的实际应用能力,可以提高其英语写作能力,使其书面表达能力接近甚至达到母语学习者水平,因此在英语写作教学中重视并强化语法隐喻的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4):1-8.
[2]黄国文.英语语言问题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9.
[3]朱永生.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2):83-90.
[4]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5]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2000.
[6]Martin,J.R.English text[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2.
[7]董宏乐.概念语法隐喻与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J].国外外语教学,2002,(3):30-31.
[8]姚小平.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语言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9]金娜娜,陈自力.语法隐喻的认知效果[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1):25-30.
(责任编校:张京华)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7-0156-03
收稿日期:2016-03-10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科 B类项目“基于语料库研究语法隐喻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的迁移”(项目编号JB13378S)。
作者简介:郑凌燕(1982-),女,福建福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