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股灾反思:谁是真凶

2016-03-08 05:42本刊编辑部
新传奇 2016年3期
关键词:真凶配资股灾



2015股灾反思:谁是真凶

“改革牛”“杠杆”“股灾”“大救市”“股奸”“恶意做空”“门口的野蛮人”……生动诠释了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的跌宕起伏。这是中国股票市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涉及人数最多、造成损失最重的一场股灾。

“疯牛”变熊

此次股灾,前后共经历两轮暴跌。

2015年6月15日,上证指数从5178点高位突然掉头向下,大跌103点,市场陷入极大的恐慌和大面积踩踏之中。至7月9日,上证指数在18个交易日内暴跌1803点,最大跌幅近35%;8月18日至8月26日,上证指数在7个交易日内暴跌1155点,最大跌幅约29%。在6月中旬至8月末,有21个交易日指数大幅下跌或暴跌,17次千股跌停。

随后央行支援融资融券、上市公司出手回购股票、允许养老基金投资股市、“国家队”资金大手笔买入蓝筹ETF基金、调查做空者、逮捕“谣言”散布者、央行“双降”放松货币,可谓使出了十八般武艺。但这并没有阻止股民账户中数万、数十万,甚至成百、上千万元的真金白银化为乌有。此时,市场怨气冲天、股灾“阴谋论”盛行。

与众多股灾一样,在这场股灾之前,曾有一段“疯牛”的行情。

2015年6月12日,上证指数创出7年半新高5178.19点,较年初涨近2000点,涨幅58.9%。极具诱惑的股价上涨,吸引众多新股民蜂拥入市。地铁上,公交车上,办公室里讨论股票似乎成了每天的“必修课”。

股灾中的股民

成也杠杆

万得资讯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6月12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达到2.23万亿元,而在2014 年7月,这一数据仅有4000多亿元。许多民间配资、网络配资堂而皇之地大举杀入市场。

更令人瞠目的是,在6月12日大盘创下5178高点后,两融余额在随后的4个交易日创下2.27万亿元的历史峰值,成为越不过的“天堑”。

股票市场的火爆,银行利息不断走低,储蓄资金开始搬家,股市赚钱效应让银行理财资金也开始紧张,能够提供给伞形信托的优先级资金也在减少,伞形信托发行也越来越困难。此时,一些配资公司则通过网络平台直接吸收社会资金作为优先级资金。

在一些私募人士看来,实体经济困难,银行惜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股市的赚钱效应还让资金大量流入股市,加速了实体经济资金的紧张。

败也杠杆?

随着股灾的持续,有关部门的态度也开始从“中国股市没有问题,只是正常回调”转变为“史无前例的大救市”,但似乎并没有什么效果。7月6日,股市高开继续下跌,再现千股跌停奇观,证金公司开始入市操作,狂拉中石油和工商银行等权重股,但中小创仍然是一片跌停,小盘股失去流动性,甚至面临休克危险。

上海私募人士表示,“我国股市多空机制不均衡,失去了市场自我平衡的能力,造成单边上扬局面,急涨之下必有暴跌。”

(《中国经营报》2015.1.1、《南方周末》2015.1.2)

猜你喜欢
真凶配资股灾
高额收益要谨慎,场外配资需辨明
配资的确疯狂
难觅真凶(下)
万亿“两融”
难觅真凶 (上)
难觅真凶(中)
股灾一周年重要数据
股价创股灾以来新低的股票
股灾爆发近一周年 人均亏损46.65万元
杠杆场外配资死灰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