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杰 (四川理工学院美术学院 643000)
浅谈民间美术在儿童绘本创作中的运用
牛 杰 (四川理工学院美术学院 643000)
民间美术与儿童绘本在审美趣味和情感寄托上有着共性,在艺术表现上有着相似的造型风格。在西方文化盛行的当下,民间美术元素在儿童绘本创作中的运用,能够很好的对传统文化进行广泛传播。文章选取了民间美术中传统木刻、刺绣、布艺玩偶的表现形式探讨民间美术元素与儿童绘本创作的融合。
民间美术;儿童绘本;共性;融合
儿童绘本是汇集绘画、文学、设计于一体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在造型方面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在文化交融日益加强的当下,国内儿童绘本市场被大量的国外插图艺术所占据。面对这种困境,我们必须创作出具有自身传统文化的儿童绘本。
民间美术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立的语言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宝藏。儿童绘本与民间美术的结合,进行优势互补的同时,也有助于传统文化在少儿领域的传播。
从造型理念上来说,民间美术作品与儿童绘本都具有淳朴、美好而鲜明的审美诉求。民间美术工作者怀揣着美好而愉悦的状态进行创作。例如,从孩子们穿戴的虎头帽、虎头鞋,到母亲为女儿赶织陪嫁的织锦,再到春节的窗花、剪纸等等。都可以感受到单纯质朴的亲切情意蕴含其中。
从儿童的所描绘事物的规律中,我们可以看到儿童的世界具有简单而直观的原发性特点。将民间美术中人们对生命的关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绘本创作中所传达的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和精神内涵的关切相紧密融合,是创作具有独特民间美术元素的儿童绘本的必要条件。
在表现形式上,民间艺术家从自己的理想、兴趣出发,不受约束的表达着自己的审美感受。而正处在启蒙教育的儿童往往因对事物的深度和维度缺乏客观的认识和分析,喜欢根据自身的喜好和视角来展开奇思好想,选择心仪的绘本形象。这为民间艺术与儿童绘本的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在造型风格上,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和理念的差异,呈现出不同风格。相比较西方注重写实、立体、空间,而东方则比较擅长运用平面化、图案化、线性化的艺术语言。民间美术在文化背景下趋向于自然、质朴、稚拙的特征。这种形式正好与儿童的审美情趣相符合,也为民间美术元素合理地融入儿童绘本的奠定了客观基础。
结合儿童绘本创作中的造型、绘画语言、版式、主题等要素,笔者将民间美术元素进行相应的梳理,并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使其能够巧妙地融合与应用。
(一)传统木刻在儿童绘本中的运用
木刻版画是印刷版书籍插图最早的表现形式。与文字相搭配我们称之为“木刻插图”。早在宋元时期,民间木刻就有辉煌的发展历史。民间艺人雕刻技术之高、内容涉及之广、传播影响之大、艺术水平之高成为我国插图发展的典范。
木刻插图作为一种精细的雕刻艺术,具有强烈的线性表现和图案化特征。木刻插图是民间艺人用木刻刀在木板上刻出的痕迹,通过线性表现、黑白的布局,将其有意识地组织成画面,经过转印而成的艺术形式。木刻的线条有较强的力度感,与文字硬朗的气质相互配合能更好的体现传统书籍的美感。细腻的线条组织,明确的黑白分割,独具创意的文字配述都体现了传统民间的特色。对于儿童绘本来说,木刻插图的形式能够激发少儿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尤其是涉及古典名著的绘本,木刻插图能够准确的表达出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儿童在学习阶段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达到儿童绘本寓教于乐的意义。结合我自己创作的木刻插图《老人与鱼》(如图1),就运用了细致的线性表现、图案的装饰。将老人与鱼之间的情谊刻画得淋漓尽致,寓教于绘本中。
(二)民间刺绣在儿童绘本中的运用
“刺绣,在我国至少有二三千年的历史。除了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外,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刺绣也像分布在深海中的蚌珠一样,发出熠熠的光芒。”
“刺绣是依据一定的图案和色彩,用针引丝线、纱线或其他纤维在绣料上穿刺,以缝迹构成形象的装饰织物。”在儿童绘本创作中,借鉴刺绣丰富多样的针法所产生的画面肌理效果和不同颜色搭配,在平面的绘本中增添丰富的手感和感官刺激。运用刺绣的技法,通过不同材质的对比,增加对儿童视觉性形象的敏感程度,使儿童从视觉认知转向了触觉认知。例如,手感粗糙的麻布可以用来表现山峰,手感细腻的绸缎可以用来表现平缓的海面等。不同材质的刺绣带给儿童别致的阅读的享受,特别是为低年龄的儿童的阅读保障了卫生和安全的同时给孩子们带来触觉的感观体验。
材质对于儿童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利用材质质感、利用多种手段创作组合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也会引发儿童自己阅读的兴趣,这是有利于儿童成长的创造。同时刺绣本身作为一种创作语言也丰富了儿童绘本的表现。
(三)民间玩具在儿童插图中的作用
“民间玩具是民间供儿童玩耍时所用的器具,俗称“耍货”。民间玩具种类丰富有捏塑类、布艺玩具、编织类等。”能否引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是评判优秀儿童绘本的标准之一。玩具对于儿童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对于经典的玩具形象,例如,齐天大圣孙悟空,我们可以看到其插图、绘本、甚至是动画都颇具影响。儿童绘本引入民间玩具形象,借此增加儿童对阅读兴趣的培养。詹同绘制的 《老虎外婆》就是将民间玩具运用到儿童绘本创作中的成功范例。
这一经典民间故事中的老虎,原型来自民间美术中孩子的保护神—布老虎。绿眉毛,圆眼睛、倒鼻子到额头的黑王字,这是我们熟悉的玩具布老虎的经典形象。而绘本中的老虎形象正是提取了民间布老虎面部的特征。
这些民间艺术形象本来就已经深入人心,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提炼,配上绘本中的文字表述使读者从心灵上产生共鸣,也让儿童读者在插图的阅读中更加深入的认识到传统文化。
儿童绘本是孩子的“人生第一本书”。将民间美术元素与儿童绘本结合,质朴、有趣的感受会成为也是每一位孩童长大后温暖、亲切的记忆。存在于儿童绘本中的民间美术元素,其质朴简洁的创作风格、生动有趣的艺术形象拥有着神奇的魔力,在孩子的童年时光中留下回忆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传统美术带来的美的启蒙。
[1]张辉.《中国民间美术图案实用教程》[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2]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M].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
[3]周卓栋.《中国民间美术造型元素在儿童图画书中的运用》[D].2012.
[4]靳冰冰.《中国民间美术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运用与实践》[D].2014.
牛杰,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师从著名水彩画家刘寿祥、李绍忠、黄超成教授。现任教于四川理工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