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点领域研究

2016-03-07 01:19张建恒
无线互联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

张建恒

摘要:根据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文章重点分析了移动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地理测绘信息系统、电磁频谱资源管理系统和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系统6个方面的内容,作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点方向,通过重点领域的先行突破,带动其他领域的加速发展,破解制约信息基础设施军民融合的“瓶颈”,打破军地分离体制,实现军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信息基础设施;军民融合;重点领域

2014年3月,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信息基础设施作为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夺取信息优势的重要支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点领域,是根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性任务和发展需求,依托现有建设基础和支撑条件而选择确立的优先发展领域,以围绕形成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支撑能力的关节点作为抓手,先行突破,并引领和带动其他领域快速发展。

1对接共享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系统以其终端设备便携、可操作性好、部署快速机动性好等优点成为军事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战备执勤、抢险救灾等任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民用移动通信发展速度非常快,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2134.8亿元,移动互联网流量消费达20.62亿G,手机上网用户从2007%5000万人上升到5.57亿。

军队CDMA移动通信系统,迫切需要抓住这个机遇,把军用移动通信系统建设使用纳入国家移动通信建设总体规划,从“源头”开始与公众网同步向4G升级,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政府相关部门在建设基站和网点、制定TD SCDMA标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军事需求,为军队用户布设专用站点,在TD SCDMA设备和终端预留标准接口,确保军地系统兼容,为军队信息作战和日常保密通信提供更加先进可靠的信息系统支持。

完善军队核心基础网络设施和安全保密设备,提高军用特殊功能控制和信息加密处理能力;加强边海防部队、重点作战区域基站建设,优化增强网络覆盖范围;扩展机动式系统、移动终端类型、数量,提高应急机动保障能力;整合军地移动通信资源,加快军队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升级改造,探索天基通信系统军民两用发展模式,采用接口转换和加密机制,实现短波、超短波等无线网络军民共享共用。

2优化布局卫星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目前,军队在轨同步通信卫星数量较少,容量距实际需求差距很大,而国家已建成资源较充足的卫星固定通信业务用的空间段,部分卫星资源闲置率较高。因此,迫切需要区分军队不同安全等级的卫星需求,在通信、导航、资源普查、海洋监测和气象、科学试验卫星等非核心资源和应用领域探索军民共建共享的路子,实现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军地双方在全面普查、统合资源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军地通信卫星地面设施、星上资源、信息数据的共用共享方式,采用直接租用、资源置换、共同建设等方式开展军民合作。军地科研机构组织联合攻关,“加强北斗基地增强网、中国位置网建设,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军民融合”,加快多波束天线、星间链路交换、多系统综合集成、星上信号处理等重点关键技术突破,逐步实现军队移动通信系统广域、全球覆盖。广泛开展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国际交流,加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GPS系统、俄罗斯GLONASS系统、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之间广泛合作,推动北斗导航系统国际化发展水平,提高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信息综合保障能力。

3加速构建地理测绘信息系统

地理测绘信息是国家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基础信息,也是保障军队作战训练、执行重大任务的重要基础信息,具有普遍的军民通用性。国家和军队地理测绘部门各具优势,互补性强,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的重要领域。我国规划,“到2030年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服务高效、安全可控的‘智慧中国地理空间智能体系”,建成一个国家级测绘地理信息云计算中心、31个省级分中心,地理信息数据总量超过1000GT,形成一体化的测绘地理信息传感网。

面对军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任,应综合利用国家和民间的技术力量,促进地理测绘信息领域的军地一体化,形成地理测绘信息建设军民融合的新模式。统筹军民空天、陆地、海洋监测设施建设,加强遥感遥测、导航定位、气象水文、侦察监测设施的共建共用。以建立新一代国家基础地理空间框架任务为牵引,充分利用地理观测系统国家专项,军地协力加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地理空间信息处理、地理空间信息管理和地理空间信息服务保障等系统的建设。实现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海岛(礁)测绘工程的军民共建共享,与相关部门开展海洋信息、导航、气象水文和海战场环境等方面的合作,建立覆盖我国全部陆地、海洋国土及全球重要海上战略通道、未来可能作战区域、境(海)外基地等各类基本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覆盖所有地表、地下人工设施或自然地理要素的地理信息,涵盖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人口等直接关联的更有实用价值的属性信息并按需、按要素实时更新的测绘地理信息“大数据”。

4统筹协调频谱资源管理系统

电磁频谱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随着新型信息化设施、装备大量发展以及民用无线电新技术应用的急速增长,军地电磁频率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IMT的频谱需求为1864MHz,用于IMT的频谱缺口为1177MHz”。如何满足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发展中的频率需求,以及保障民用信息通信正常使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军地要建立统一的国家频谱资源管理机构,加强电磁频谱共管,共同研究论证军民电磁频谱资源需求,按照平时、国家重大活动、非战争军事行动、紧急状态和战时多种条件合理分配频谱资源,明确军民各自用频范围,统一频谱资源数据标准,推动无线电法立法建设和电磁频谱资源管理顶层规划,联合修订无线电管理条例和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逐步构建集层级、手段、业务三维一体的电磁频谱管理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军队参加国际频率协调和开展空间资源管理的协作机制,加强军民航天器使用频率和轨道资源集约化管理,加速推进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军民融合电磁频谱管理专项工程建设,构建军民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的电磁频谱监测、检测和探测网系,开展军民共用的电磁频谱资源需求预测、规划认证、仿真推演等技术支撑环境建设。

5拓展预置海外信息基础设施

在全球化进程中,我国海外利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2015年3月,我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据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数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这给海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国家应以此为契机,研究探索海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的方式方法,在利用国内资源提高信息综合保障能力的同时,借助像中兴、华为和中国移动等海外中资机构、电信运营企业在当地的市场份额、投资优势,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积极与关系我国战略长远发展的国家或地区开展外交谈判和军事、经济合作,军地共同统筹规划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建或共用信息基础设施。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探索建立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海外综合保障补给站,加强战略前沿岛屿、海外保障基地、海上战略通道及浮动码头的信息基础设施预置建设,既能满足民用需求,同时也可以满足我国海军远洋护航、作战演习、补给停靠中的信息服务保障。

6自主研发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系统

当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操作系统和处理器等核心、高端、基础领域大多采用国外技术,尤其在国防、金融、交通、能源和政府、央企等重点领域的信息系统仍使用国外技术,信息产品安全的后门普遍存在,存在极大的信息安全隐患。2014年4月,OpenSSL“心脏出血”漏洞曾引发全球互联网的安全“地震”,波及国内外IT行业相关虚拟专用网络(VPN)、网络服务和权限认证等服务器及政府、高校网站服务器,还有被曝光的“棱镜门”、苹果“窃密门”、Bash漏洞、苹果iCloud安全漏洞等一系列影响广泛的安全事件,充分说明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国家要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集中统管,制订完善信息安全管理的法规政策。随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网络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组织架构初具雏形,将有效整合相关部门职能,形成从技术到内容、从日常安全到战时信息防御的合力,统筹管理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军地要共同培育自主化信息产业生态链,军工、民用企业合力打造信息产业联盟,推动整机、芯片、核心元器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促进自主软硬件产品的配套发展。推动党政军部门、科研院所、信息化武器平台等关键领域和金融、保险等经济命脉领域逐步开展国产关键信息产品替代。把Deepin、SPGnux、中标麒麟、中科方德、优麒麟、阿里云等国产操作系统纳入国家正版软件采购目录,基于国产CPU和操作系统的办公信息系统开展试点示范,运用政策引导华为海思等国产多模4G芯片、高端移动CPU芯片大规模商用化,提高浪潮、曙光等国产服务器国内市场份额,支持和培育重点民族企业。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
站在“桥头堡”探究“因果链”
大型复杂武器系统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训练研究
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式发展财力资源配置的启示
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式发展财力资源配置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