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证书取消对英语人才培养的影响

2016-03-07 01:12赵姗姗
无线互联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专业设置商务英语

赵姗姗

摘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因为招生规模无限扩张而遭遇人才就业困境,结构性失业状况相对严重。商务英语职业资格证书的取消对英语人才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指出,高职院校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如调整专业设置,增强师资力量,锻炼学生实践技能。

关键词:职业资格证书;商务英语;专业设置

1商务英语职业资格证书取消

我国从1994年开始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人社部会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设置。然而随着职业资格证书的泛滥,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大大降低。截至目前,国务院分4批共公布取消职业资格211项,占国务院部门设置职业资格总数的34%。

在2015年取消的职业资格中,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相关的有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证书、外贸英语、国际贸易业务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全国外贸跟单员、全国外贸业务员、全国国际商务秘书等。

对此,有2种不同的声音,赞同者认为职业“含金量”不由证书决定,验证英语能力的资格考试非常多,没有必要非得依赖一个证书。反对者认为,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拓宽就业渠道的砝码,如果没有正规、专业化的英语证书,怎么证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如外贸报关员这个岗位对从业者的英语要求比较高,需持证上岗。取消职业资格认定证书,他们该如何上岗。仅凭大学公共英语四、六级证书是远远不够的。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面向非英语专业的,无法体现商务英语专业与普通非英语专业之间的差异性。对此,笔者认为,取消上述商务英语证书,并不代表从业要求和能力要求下降,而是切实降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门槛,有效规范市场。

2高职英语人才就业状况分析

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截至2013年,全国2000多所本科院校中,有1000所开设了英语专业。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本科、高职院校更是不胜枚举。英语专业(包括商务英语专业)由此成为我国大学开设最多的专业。英语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人数众多,各个学校都“号称”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那么实际就业情况如何呢?

据第三方调查公司麦可思对连续三届(2011,2012,2013届)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调查,约3成失业应届毕业生集中在曾经红极一时的英语、法律等少数专业。英语作为一度红火的热门专业,因为招生规模无限扩张而遭遇就业尴尬。该报告根据就业状况,把各专业分为“红黄绿牌”专业。英语已经连续3年成为红牌专业。这表明英语专业人才就业面临困境,一方面企业急需既懂英语又懂外贸的紧缺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英语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说明高校英语人才的培养现状与社会需求严重错位。高职专业结构性失业状况相对更严重。毋庸讳言,这些人才不是数量上的紧缺,而是质量和内涵上的紧缺,这种情况值得教育工作者反省、反思。

商务英语职业资格证书的取消,不仅使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之间的“考证热”从非理性的泛滥走向理性的局部降温,有效减少英语人才的就业关卡。也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人才培养工作带来冲击和改变。企业需要的不是一张证书,而是实干型的人才。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应对这种变化,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拓宽培养方向,培养与市场要求一致,特色鲜明,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实践型、应用型英语人才。

3举措

3.1调整专业设置

高校专业设置应该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系统工程,要有长远眼光,不能只顾眼前,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行情,预见到5~10年以后的社会发展趋势,有的放矢地进行专业调整,从而占得先机。

专业预警分析可以引导政府和高校主动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如前述的英语专业连续三年成为红牌专业就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警醒。高职高专的一些专业如商务日语、商务德语、商务韩语减招甚至停招,主要是因为其社会适应度相对较弱,不适应社会需求。而商务英语人才在求职市场上,竞争优势不明显,竞争力往往不如外贸专业但同时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也就是说,“英语+商务”小于“商务+英语”。英语专业应该往全新的方向自谋生路。高职院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社会需求与本土化选择相结合,主动适应市场办学,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战略应该充分对接,注重日趋专业化的市场需求,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需的多元化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高职英语人才培养向应用型、实践型转变符合当前国情。如今,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互联网+教育”将给教育领域带来颠覆性的变革。英语专业也适时增加新的方向,如英语(互联网方向)、英语(电子商务方向)等,课程内容上要本着“学以致用”的思想,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适应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具有复合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任何社会都需要的,要改变毕业生“眼高手低”、实践能力差的现状。

3.2增强师资力量

众所周知,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以下简称ESP)在中国有二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为了培养英语方向的复合型人才,本科院校甚至高职高专纷纷开设“英语+X”专业,如经贸英语、国际商务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文秘英语等,一时间,ESP遍地开花,几乎每个院校都有至少一个ESP专业。但师资情况却不容乐观。ESP师资配备不当,数量上有保证,但从“质”上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师大多数都有英语语言学的硕士学位,但在商务知识方面相对欠缺,自身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个问题在短时期内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有些院校比较“崇洋”,商务英语专业课程采用外教授课。外教擅长讲授英语口语、听力等课程,但他们对商业运作过程并不了解,讲授专业知识也只能勉为其难,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职商务英语师资的储备应有制度的保障和落实,而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从长远的人才储备的角度看,应该鼓励英语教师攻读商科硕士学位,成为双硕士。这需要三五年的时间,甚至更长,但值得尝试,因为这样做能有效且系统弥补英语教师商务方面知识的缺陷,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学历结构和跨专业知识。

其次,采取多种渠道和方法对教师进行培训。既可以进行校内培训,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请校内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商科教师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进行系统、正规的商务知识培训。也可以采取校外培训的方式,请外贸企业中理论水平高、操作技能强且具有丰富外贸经验的行家里手,如外贸业务员、报关员、翻译等到高职院校来为商务英语教师进行交流、集中培训,或是和大型外贸企业合作,有计划、分批次地安排商务英语教师到企业培训,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制度。通过校内培训、校外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3.3锻炼学生实践技能

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商务英语证书的取消对他们是个利好的消息,他们不再需要为“考证”而“考证”。与资格证书相比,企业更看重的还是实践能力。企业需要懂行、上手快的人才,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都是纸上谈兵,实际操作能力不强。他们亟需加强“内功”的修炼,在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译5个环节要面面俱到,学生的学习方向不能一味地追求英语与金融、贸易的复合,也绝不能仅仅重视英语听说技能的培训,而忽视英语学习过程中应有的语言学、文学、翻译学等方面的学术素养。

定向培养企业所需的商务英语人才,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到对应企业实训实习是培养和锻炼学生英语技能、外贸业务操作能力的必要途径。无论是“顶岗实习”还是“校本实训”,高职院校和商务企业要建立关系密切、互动良好的交流渠道,由此,才能实现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就上岗的目的,实现和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轨。

猜你喜欢
专业设置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论翻译伦理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
高校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江海联动开发与区域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