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华
[摘要]加快发展内河型临港经济是湖州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城市发展空间重大调整的主要路径之一,是湖州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湖州;临港经济;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8048
1内河型临港经济的内涵与特点
内河型临港经济,是以内河航运为依托,以临港产业集群、现代物流业和航运服务业为主体,以配套沿海产业为主要功能,以先进的临港功能区为主导的规模化、集约化经济形态。
作为内河型临港经济,内河航运是其存在、壮大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港口是其赖以发展的重要平台。
内河型临港经济具有五个特点:内河临港产业园区沿河而建,呈扁平式带状分布的特点;内河临港产业的集疏运通道与河道平行,辐射的纵深相对较浅;内河临港产业偏重于轻型和次重型工业,以及为沿海产业配套的加工工业,中小企业在内河型临港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发展内河型临港经济必须格外重视环境,需要特别注意合理利用岸线资源和土地资源;内河型临港经济需要依托新兴城镇的发展,同内陆城镇化进程同步[1]。
2湖州临港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湖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临港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市港航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交通体系逐步完善,为临港经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临港产业集聚已形成三大板块:一是以铁水中转港、西塞物流园区、南浔鑫达物流中心、浙江长兴捷通物流园区为代表的物流产业板块;二是以八里店临港装备制造业、练市临港装备产业区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板块;三是以吴兴工业区、菱湖临港化工产业园为代表的工业园区板块[2]。
同时,湖州临港经济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如临港产业规模总体偏小,层次偏低;临港产业布局分散,尚未形成集群发展;航运服务业相对薄弱。临港经济建设体制不健全,市、县区还没有形成临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导致临港许多区域功能定位不明确,土地要素制约严重,人才资源短缺。
3加快发展临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发展临港经济是湖州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是湖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是湖州实现城市发展空间重大调整的主要路径,将成为湖州进一步扩大开放打造招商引资的新平台,是湖州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临港经济也是实现湖州水运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能促进沿河资源集约化,实现水运货源的结构调整。
湖州临港经济发展面临十分难得的外部机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湖州内河集疏运体系和物流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体化发展要求;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产业转移,区域港口分工调整等将更加有利于湖州发展内河型临港经济,内河临港经济集聚区就是一种适合湖州特点的产业承接平台。
同时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日益突出的区位优势,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正加快形成,湖州已具备加快发展内河型临港经济的必备条件。
4加快发展临港经济的总体构想
41总体思路
打破区划,统一规划;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突出龙头企业的支柱作用;以创建国家级内河型临港经济试验区为主要抓手,提升内河临港经济战略高度;配套沪宁苏杭先进制造业;“软硬”并重,“河海”联动,区港合一,水陆并进。
42发展定位
宁湖杭产业带的特色产业集聚平台;沪苏浙皖西向轴的产业传承基地;湖州建设“生态城市、美丽乡村、特色产业、和谐民生”的重要举措;湖州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3]。
43总体目标
依托沪宁苏杭,以各类经济开发区、临港工业区为载体,以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现代航运服务业集群为手段,逐步形成以国家级内河型临港经济试验区为核心,南太湖产业带和临杭产业带为两翼的内河临港经济发展格局,将湖州建设成为国内典型的内河港口经济发展示范城市。
44布局方案
湖州临港产业总体布局可规划为“一带四区”:
一带:即沿长湖申沿线航道,在吴兴港区和南浔港区经济开发区基础上,形成以国家级内河型临港经济试验区为主体的临港产业带状布局。
四区:在各县区形成以依托四大港区的临港产业功能集聚区为主体的点状布局,包括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兴高新技术园区、安吉梅溪临港经济区、德清经济开发区。
其中: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水处理设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长兴高新技术园区重点发展新型环保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现代物流业、新材料产业集群。安吉梅溪临港经济区重点发展现代仓储物流、绿色食品、新型建材、新型轻纺等产业集
群。德清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新型纺织业、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业、新能源、特色机电等产业集群。
5关于加快发展临港经济的对策建议
建议市政府成立“湖州市加快发展内河临港经济领导小组”, 主要负责谋划内河临港产业的发展规划,协调解决内河临港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协调办公室。
编制“十二五湖州市临港经济发展规划”或“湖州市临港经济发展纲要”,并细化内河临港经济发展相关的各个专项规划,其中重点编制《国家级内河型临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以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定位试验区,提升试验区的层次,以省级试验区为最低目标,为建设国家级示范性试验区奠定基础[4]。
加快推进城际铁路、高等级航道、集约化公共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内河运力和船型优化升级。积极打通湖州与上海的铁路通道,实现两市“公铁水”立体式对接,为“海河经济”提供新的交通保障。在内河管理规划、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推进主要港区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发展内河港口多式联运;完善通往长三角主要城市的公路网,为疏港货物提供便捷通道;继续加大内河航道的整治力度,积极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加快运力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大型化、标准化船舶,提高船舶航次的运输效益和行业竞争力[5]。
大力发展港口现代物流,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巩固配套于港口装卸和航运的服务系统,做大配套于临港工业的服务系统,积极培育金融、保险、咨询等关联服务业。
加强内河临港经济的信息化建设。在内河航运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着手筹集覆盖整个临港产业的综合信息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图形化技术以及信息交换技术等手段,实现临港产业决策层、经营层和管理层的信息互动和信息共享,简化业务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罗新礼发展临港经济 探索加快乐山发展的新动力[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0(6):55-59,65
[2]邢施民加快派河港区建设 推进经开区临港经济发展[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2(1):24-26
[3]马亚静,莫东艳大连加快临港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2(9):1055-1057
[4]冯秀香如何加快临港产业发展——以丰南区为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0):32
[5]潘琪加快整治鳌江航道 促进临港经济发展[J].中国水运,2015(7):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