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毅
上个周末,一帮哥们儿携妻小到京郊山沟里农家乐小住,都是70后,年龄都在40岁上下。这帮哥们儿里,有从媒体出来自己开广告公司的,有给老板打工当个职业经理人的,有自己当包工头起家承揽工程的,有捞偏门开夜总会成功转型开健身中心的,有在央企、银行里再上一两个台阶就能混成德高望重的,也有曾经的公务员为躲单位内斗而下海提前就奔了小康的,还有整天大仙儿似的没固定营生但也从不见缺钱的。
遥想当年,我们这帮人一个赛一个苦寒,还一个赛一个能作,一个赛一个混蛋,但现在你看到我们在牵着自己娃的小手走在山路上的背影,还是很能扮演温馨与慈祥的。
这样的一群70后,应该可以算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了——看似道貌岸然且中流砥柱,但其实并不代表眼下所谓的成功阶层,还远远没到财务自由阶段,坐吃山空的话,一两年就没米下锅了。虽年至不惑,却一个接着一个焦虑且躁动起来:我们这一群70后重新来过的话,自己到底还值多少钱?
《罗辑思维》曾讲了一期“夹缝中的80后”,里面意思是把80后看成是一批排在机场安检通道口长长队伍中段的一批人,当边上另开一个通道时,排在队尾的90后转瞬到新窗口排队去了,70后呢,眼看着快排到自己了,自然岿然不动,只有尴尬的80后站在原地,因为去哪边排都在队尾。罗胖的节目听完,我总瞧着手下被我呼来喝去的80年代的后生们,优越感油然而生。
仅仅过去两年,我这种天然的优越感几近荡然无存。互联网时代彻底颠覆了这个世界的进化格局与速度。尤其85后,他们DNA里面先天写下的时代感,使得他们没有陈腐的气息,反而是阳光明媚和无知者无畏的勇气,他们很少抽烟喝酒吹牛,有事说事儿,说话不太讲究长幼有序给对方留不留面儿,讲契约精神,全凭自己一身武艺待价而沽。身边拿到天使风投身价一夜估值翻了几十倍上百倍的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Social营销公司里随便拎起一个80后,他能流利地告诉你现在是social传播的时代,他们开个公号做个H5都几十万粉丝,坐地就可以推两条广告挣钱。这真的让我不寒而栗。他们的活法和世界观,已经和我们截然不同。
前两天听了《冬吴相对论》“尴尬的70后”,我作为尴尬一员简直不能更同意了:70后是被60后拽着,80后顶着,稀里糊涂就上位的一代人。
我总觉得这一代人拼的其实就是命好,赶上了人口红利,赶上了社会财富爆发式增长,又赶上了互联网大潮……我们70后不需要拥有太多的武艺,只要有一招半式花拳绣腿,年头到了,自然就在武林中扬名立万德艺双馨了。
坏就坏在时代变了,哪里还有什么传统逻辑!
身边越来越多的70后加入到健身大军,每天比的不是谁比谁更能喝酒而是比的谁今天走的步数多。这代人开始重新谈起情怀,追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重新拾起各种爱好,嘴里念着: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他们想干吗?他们想踩上最美好大时代的节奏。
那么问题又回来了:我们这样的70后重新来过的话,到底还值多少钱?
我们习惯于在传统的社会发展模式下,依附于某个强大且坚实的主体,如庞大的国企、机构,或某些权势的关系,但眼瞧着时代的进化,那些庞大的依附体,一点点地逐步瓦解与崩塌。
这个时代开始革我们的命了,眼瞧着20年积累下来的所谓种种优势,转瞬间会被85年前后出生的一代人碾压得荡然无存。如果那一天真的来临,你还能进化出独立生长,独自游泳的本领吗?风烛残年时你不后悔自己没有在身手和身心都很矫健的年纪里奋力一搏吗?
身边越来越多的70后完成了原始积累相继离职,跳槽或者创业,在40岁这把年纪,将自己连根拔起。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做着司级、局级甚至部级干部的梦,从关注上级长官的表情转而开始关注自己和家庭的感受。
在此鼓励所有的70后:继续一成不变,很好很安全,而且你还是值现在这个价钱,但你已抵达巅峰,开始走下坡路了。如果你准备放下身段改变自己重习武功,基于这一代人的基因,你将非常值钱,非常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