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鸟北京

2016-03-07 11:54张连友
森林与人类 2016年2期
关键词:雨燕野鸟养鸟

张连友

把“野鸟”和“北京”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多少有些异样的感觉。北京虽然是一个直辖市,有城市也有乡村,但是在中国人心中的第一概念,绝对是“北京城”——一个大都市、一个人文繁盛的地方。不过北京确实也是一个野鸟云集的地方。北京野鸟多,多到你第一次告诉一个普通人北京有多少种鸟,他会感觉有些难以置信,或者不可思议。这与人们生活中见到的鸟的种类有限有关,也与大众对中国鸟的种类了解不足有关。

我对北京鸟的第一印象居然是老北京的遛鸟。上世纪80年代,我来到北京工作。每到早晨,常能看到一些老北京、手里拎着鸟笼在马路边、公园里散步,这就算晨练了。遛鸟的人一般是中老年男性,鸟笼多数被蓝色的布裹着。在那个时候,这可以说是北京早晨的一景。也有人大白天骑着自行车或三轮车,车把上一边挂着装了茉莉花茶水的雀巢咖啡瓶子,一边挂着一个大鸟笼子。如果遛鸟人再穿着一袭溜肩布纽扣的褂子,脚蹬一双白底黑面的“老北京”布鞋,感觉那就是一个经典的老北京范儿。

那个年代北京鸟市也很盛,全城有好几个,我记得官园那里就是一个著名的北京鸟市。鸟市当然与养鸟遛鸟的习俗紧密相连。养鸟,就要有交换有买卖,那就有市场,有人就到野外抓鸟来卖。再往后,印象中北京不断取缔鸟市,似乎遛鸟的人也越来越少看到了。想想养鸟其实有一种很悖反的意味。既然养鸟遛鸟,肯定是喜欢鸟,但是把它笼养起来,却是对鸟儿的伤害。在这一点上,养鸟和养宠物还不是一回事儿。

也许是现在逛公园少了,我印象中很多年没有看到提着鸟笼的人了。相反,知道北京到野外观鸟的人越来越多了。这种时代的变化,与其说是人们保护鸟类的意识的变化,不如说是我们生活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活动半径大了,旅游需求增加了。观鸟,其实就是观自然,是一种自然旅游。而且野外观鸟也需要必要的设备支持,需要车、望远镜和摄影器材。

在北京观鸟,当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去郊区,去山林和湿地。北京的观鸟爱好者们经过多年的调查,列出了北京30个观鸟地,也是摄影爱好者拍鸟的好去处。这些观鸟地多数在郊区,但是也有不少在城市公园。

北京城市公园的鸟多吗?很多。北京的拍鸟爱好者宋会强先生曾发给我一张拍自圆明园的鸟片,一只在圆明园飞翔的大麻鳽。在侧逆光的勾勒下,大麻鳽全身羽毛光艳无比,令我惊喜兴奋。而当宋先生告诉我他在圆明园拍到200多种鸟的时候,我已经是惊诧了。之前绝对想不到,一个圆明园居然有这么多种鸟,这还仅是到目前为止拍到的。宋先生家住圆明园墙外,一年中几乎有空就在圆明园里转,日积月累,几年下来一个人拍到这么多种鸟。不只是圆明园,还有很多公园观鸟者也记录到200种以上的鸟。2008年为北京奥运会建立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目前记录到的鸟就多达243种。一般来说,很多鸟还是躲着人的,但是在人流密集的城市公园,有这么多种鸟,这虽不算奇迹,却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事情。像天坛公园,每天锻炼的人和旅游观光的人非常多,但是那里竟然也有200种以上的鸟。

北京的鸟种到目前的记录有477种。北京为什么有这么多种鸟?鸟类专家们给出了充分而详尽的解释。我认为有两条最值得重视。一个是动物地理学说。首先,整个中国拥有动物地理区划的两个界:古北界和东洋界,这是中国鸟类种类多的根本原因。北京的位置,属于古北界,北京属于东北亚界华北区,包括黄淮平原亚区和黄土高原亚区。这就带来了北京包括鸟类在内的动物的相对多样。再加上东洋界鸟类的向北渗透,更增加了鸟类种类丰富的地理条件。

另一个,就是地貌形态的多样。北京面积不大,但是在狭小空间里山地、平原、河流等分布集中,这给鸟类栖息提供了多样的环境。尤其是湿地。2004年北京历史地理研究者朱同祯先生出版了一本《水乡北京》的书,介绍了北京曾经是一个“河湖纵横,万泉四溢,芦苇飘摇,舢舻蔽水”的水乡世界。一时间勾起了人们对于这座古城往昔的美好想象。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北京现在还有许多水面,单单从现在众多遗留着海、河、淀、潭、桥的地名,还有诸如“苇子坑”“洼里”这样的地名,也可以说明北京曾经水面众多、丰富多样。湿地多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是水禽可以栖息;其次对于候鸟来说,飞过一个地方是一回事,而是否在某个地方停留,则是另一回事,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此地是否有适宜停留的湿地。而北京,恰恰给候鸟提供了众多的湿地。

说北京的鸟,不能不说说北京雨燕。北京雨燕虽然是中国常见鸟种,但最早采集的标本是在北京,所以有了这个命名。仅从这一点,这种燕子对北京来说就很有意义。北京雨燕的另一种称呼叫“楼燕”,这个名字说出了雨燕的栖息环境。北京城一大特点是中式古建筑众多。在长久的时光里,这些古建筑包括门楼等,是北京雨燕筑巢栖身的地方之一。同时,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北京许多居民还住在四合院的老房子里,这也成了北京雨燕筑巢的佳处。但是,随着北京古建筑的减少、对现有古建筑的保护加强和老旧民宅的消失,北京雨燕也失去了城里筑巢的地方。因此现在北京城内雨燕数量急剧减少。这也算是人类生活方式变化影响鸟类的一个例子吧。

鸟类有各种各样的美丽。我觉得雨燕之美,在于它在空中飞翔的那种剪影。特别是暮色中有着晚霞的背景下,一幅让人感到生命自由闲适的景象。每当看到这样的画面,我就联想到北京人放飞的风筝,也许,一种经典的风筝样式,应该就是取自雨燕飞翔的形象。

当我们编辑完《野鸟北京》专辑的时候,我想到,北京野鸟,不正是北京的一大景致吗?北京旅游,不妨增加一个项目:来北京观鸟。

猜你喜欢
雨燕野鸟养鸟
一边飞翔一边睡觉的雨燕
野鸟与笼中鸟
野鸟
“一带一路”上的雨燕精灵
老人的爱鸟不宜放室内
该不该养鸟
养鸟风俗文化与鸟具收藏
小雨燕减肥记
鲁王养鸟
飞越彩虹的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