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明
(三亚学院 国家治理研究院,海南 三亚 572022;北京大学 哲学系,北京 100871)
资本主义萌芽概念分析
王海明
(三亚学院 国家治理研究院,海南 三亚 572022;北京大学 哲学系,北京 100871)
资本主义社会诞生的历程可以依次归结为四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第二阶段是“资本主义的诞生”。一个社会只要出现有钱财者为了更多钱财而雇人劳动的活动,并且这种活动的数量之多可以形成一种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时,就诞生了资本主义;而当这种活动零星地、稀疏地或微乎其微而不能形成一种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时,则可以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第三阶段是“资本主义社会萌芽的诞生”,亦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开始向全社会主导地位转化——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化——的部分质变阶段,也就是工场手工业普及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阶段。第四阶段是“资本主义社会诞生”,亦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向全社会主导地位转化完成的质变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终于居于全社会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社会最终真正建立,说到底,也就是达到机器大工业水平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阶段。①
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资本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社会萌芽的诞生;资本主义社会诞生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生于何时,如所周知,我国学术界曾争论半个多世纪而形成六种学说:战国发生说、两汉发生说、唐代发生说、宋代发生说、元代发生说和明清发生说。争论如此之久而分歧仍如此之大的根本原因,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乃在于概念定义不清:资本主义萌芽所称谓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资本主义萌芽所称谓的东西,真正讲来,与其说是资本主义萌芽亦即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萌芽,不如说是资本主义社会萌芽。因为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奴隶制和封建制一样,属于经济制度或经济形态范畴:“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是同一概念。无庸赘述,任何社会都可能存在多种根本不同的经济活动、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任何阶级社会——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都可能存在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这恐怕就是为什么马克斯·维贝尔说:“在所有各历史时期中都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程度的资本主义。”[1]234恩格斯也这样写道:
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311
因此,一个社会存在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未必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只有当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成为一个社会的基础的、核心的、支配的或主导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时,该社会才堪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居于支配地位的社会。马克斯·维贝尔与马克思一样,将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居于支配地位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称之为“资本主义时代”:
只有需求的供应已经按资本主义方式组织到了这样突出的程度,以致如果我们设想这种形式的组织一旦取消,整个经济制度的崩溃就在意料之中,这整个时代才可以称作为典型的资本主义时代。”[1]243
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经济制度或经济形态在任何阶级社会都可能诞生;而资本主义社会只有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可能居于支配地位的条件下才能诞生。这显然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萌芽的意义远远重要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萌芽的意义。甚至可以说,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萌芽的研究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试想,对于一种在任何阶级社会都可能诞生的东西,岂不只要考察它究竟在何时诞生就可以了,研究它的萌芽能有什么意义?
因此,所谓“资本主义萌芽”,真正讲来,应该是指资本主义社会的萌芽,亦即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居于支配地位的社会的萌芽。发韧者马克思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萌芽”这一譬喻的。因为马克思一方面解释说,他所谓的“资本主义生产”,是资本和雇佣劳动关系居于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因而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生产是这样一种社会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过程从属于资本,或者说,这种生产方式是以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为基础,而且这种关系是起决定作用的、占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3]151另一方面,他所谓的“萌芽”,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因而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萌芽:“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4]784
诚然,全面言之,毋宁说,所谓资本主义萌芽,一方面,是资本主义萌芽,亦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萌芽;另一方面,更重要的,甚至是唯一具有科研价值的,则是资本主义成为一个社会支配地位经济制度的萌芽,亦即资本主义社会萌芽。因此,无论如何,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概念分析之关键,说到底,都在于资本主义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制度?然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半个多世纪研究的最大缺憾,正如仲伟民所指出,就在于资本主义概念没有搞清楚:
主要从1950年代展开的这场大辩论,一开始就有一个重大的缺陷,即绕过大前提什么是“资本主义”的问题而直接讨论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基本的概念和理论都没有搞清楚,结果出现五花八门的“萌芽论”,有的结论在时间上竟然相差两千多年。[5]
那么,究竟何谓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与封建一样,无疑是人类所创造的争议最大且最难界定的概念之一,以致布罗代尔在界说资本主义时曾这样写道:“自从本世纪初和1917年俄国革命以来,该词不断在增加新的含义,因而它使太多的人感到为难。杰出的历史学家赫伯特·希顿主张予以绝对排斥,他说:‘在所有以主义结尾的词中,资本主义一词最容易招惹是非。它的含义和定义是如此混杂,因而一切懂得自重的学者应该把它同帝国主义一起从词汇中摈弃。’吕西安·费弗尔也认为该词已用的太滥,主张把它取消。如果我们听从这些合理建议,取消该词当然未尝不可,但是真的取消了以后,我们立即会感到缺憾。安德鲁·松费尔特(1971年)说得对,‘继续使用该词的一个很好的理由是,任何人都没有提出一个更好的词来代替它,包括对它批评最严厉的人在内。’”[6]243
殊不知,真正讲来,不但资本主义,而且每门科学的重要范畴大都难以定义、众说纷纭;不但没有比资本主义更好的名词来代替它,而且资本主义是人类所能创造的最恰当最名副其实的名词。那么,资本主义这个名词所表达的概念的定义究竟是什么?界说资本主义,正如布罗代尔所指出,首先必须界说资本:“‘资本’和‘资本家’是‘资本主义’的支架并赋予其含义。若仅仅用于历史探索,只有当你把‘资本主义’一词认真地用‘资本’和‘资本家’两个词套起来的时候,你才能界定其义……在这里,关键的字眼是资本。”[7]32确实,界说资本主义的困难,说到底,难在界说“资本”:资本概念的定义是个众说纷纭的难题。谈及此,庞巴维克曾如是叹曰:“资本这一概念本身已经成为理论家们争论的根源。分歧的解释多得令人惊诧,并且这些解释互相对抗,这种恼人的争论阻挡了资本理论的研究。”[8]22那么,资本究竟是什么?
中文“资”,义为财货、财物。《说文解字》:“资,货也,从贝。”“本”,义为根、根源、根基。《国语·晋语一》曰:“伐木不自其根,必复生。”因此,资本与本钱、本金同义,就其词源含义来说,就是财货或金钱的根源、源泉,就是能够产生和带来财货的财货,就是能够产生和带来钱财的钱财。元曲《萧得祥杀狗劝夫》便这样写道:“从亡化了双亲,便思营运寻资本,怎得分文”。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亦如是说:“这在乔俊看来,有三五贯资本,专一在长安崇德收丝,往东京卖了”。
西文“资本”的词义,据庞巴维克考证,也是能够产生和带来财货的财货:“起初,资本(Capitale源出于Caput)一词,用来表示货款的本金,和利息相对而言。这种用法原本是希腊字κεφáλɑιον的意思,后来为中世纪的拉丁语所固定,并且流行很长时间,直到新时代还是常用的。因此,资本在这里和‘生息金额’是同一概念。”[8]24布罗代尔也这样写道:“资本(源自)拉丁语Caput一词,作‘头部’讲)于十二至十三世纪出现,有‘资金’、‘存货’、‘款项’或‘生息本金’等含义。”[6]236
可见,不论中西,资本的词源含义都是指能够产生和带来财货的财货。那么,资本的概念是否可以如此定义?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资本概念的根本特征,正如庞巴维克所言,乃是生利、增值,亦即产生和带来财富:“资本具有生利增值的能力,能够带来财货。”[8]25他还援引库纳斯特的定义“资本是……物质财货的具有的生殖能力的价值。”[8]34斯密也曾这样写道:“资金只有给自己的所有者带来收入或利润的时候,才叫资本。”[9]193生利、增值或产生和带来财富之为资本的特征是如此根本,以致凡是能够生利、增值或产生和带来财富的东西都可以叫做资本,如所谓道德资本、人文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等等。这种资本概念,正如庞巴维克所指出,乃是广义的资本概念:“意义最广的资本概念是指一切获利手段:不仅包括物质而且也包括人。”[8]50
但是,经济学的资本范畴显然不是这种广义资本概念。经济学是关于物质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科学,因而其资本概念必定不能超出物质财富或财货——物质财富与财货实为同一概念——范畴。换言之,资本的最邻近的类概念是物质财富或财货。这个道理,庞巴维克在考究资本概念的历史发展时曾有极为透辟的分析,并得出结论说:“刚才提到的许多解释,虽然对资本包括哪些财货有分歧,但无论如何,却一致认为资本这个名称是用来称谓财货的。”[8]33这样一来,经济学所谓的资本,就是能够产生或带来财货的财货,就是能够产生或带来物质财富的物质财富。可是,为什么马克思等经济学家宁愿用“价值”——而不是财货或财富——来界定资本?
原来,所谓财富,正如色诺芬所指出,就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有用的、有价值的东西:“凡是有利的东西都是财富。”“财富首先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支笛子对于会吹它的人是财富,而对于不会吹它的人,则无异于毫无用处的石头。与此同时,财富还必须具有交换价值。对于不会使用笛子的人们来说,一支笛子只有在他们卖掉它时是财富,而在保存着不卖时就不是财富。”[10]3财富是具有价值的东西,因而一般说来,就是可以买卖的东西,就是可以当作商品进行交换的东西。因此,霍布森写道:“财富这个名词,按照现在一般的习惯用法,是指能够买卖的东西,所代表的财富的多少,是用它们在市场上能换得的钱数来计量的……财富就是这些价值的总和。”[11]3西尼尔也这样写道:“这个名词包括所有下列事物,也只包括这些事物:可以转移的、其供给有定限的,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产生愉快或防止痛苦的;或者换个说法,是可以交换的;或者再换个说法,是有价值的。”[12]17“财富所包括的是一切有价值的事物,也就是可以购买或租借的事物,也只包括这些事物。”[12]41
财富就是有价值的东西。因此,资本是能够产生或带来物质财富的物质财富,便意味着:资本是能够增值的物质财富,是能够增值的价值。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等经济学家用“价值”来界定资本的缘故。但是,马克思认为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一定的价值额,只有在它利用自己造成剩余价值时,才变成资本。”[2]550显然,这并不是“资本”的定义,而是“资本主义的资本”或“资本家的资本”的定义。因为,如上所述,资本概念,不论是狭义的或经济学的资本概念,还是所谓道德资本等广义的资本概念,其根本特征就是生利、增值或产生和带来财富。只要是能够生利、增值或产生和带来财富的东西,就是资本。只不过,能够生利、增值或产生和带来财富的非物质财富,是广义的资本概念;能够生利、增值或产生和带来财富的物质财富,是经济学的资本概念;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财货或物质财富则是资本主义资本概念。因此,经济学所谓的资本,亦即能够增值的物质财富,正如李嘉图所言,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的:
即使是在亚当·斯密所说的那种早期状态中,一些资本虽然可能是由猎人自己制造和积累的,却是他捕猎鸟兽所必须的。没有某种武器,就不能捕猎海狸和野鹿。所以这些猎物的价值不仅要由捕猎所需的时间和劳动决定,而且也要由制造那些使猎人能够有效捕猎的资本——武器——所需的时间和劳动决定。[13]17
资本是能够产生或带来物质财富的物质财富,是能够增值的物质财富,是能够增值的价值,显然意味着:资本主义是一种使资本增值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是一种使财货能够产生或带来财货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是使物质财富能够产生或带来物质财富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是使物质财富增值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是使价值能够增值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然而,这是资本主义的定义吗?
答案是肯定的:资本主义就是直接目的在于使投入的资本或物质财富增值——而不是满足消费需要——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就是资产者、资本家或资产阶级的直接目的在于获得利润或更多的交换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或直接消费——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因此,桑巴特在界说资本主义时一再强调,资本主义是受营利原则支配的经济制度:
营利原则的特性所表现的是,在它的支配之下,经济的直接目的不复是一个生存的人的满足需要,专在增值货币的数额。此项目的的设定是资本主义组织的观念所固有的;所以人们可以指获取利润(即由经济的活动使最初的金额增大起来)为资本主义经济客观目的。[14]206
马克思也这样写道:
我们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下述两点。第一,他要生产具有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要生产用来出售的物品、商品。第二,他要使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大于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各种商品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了购买它们,他已在商品市场上预付了真正的货币——的价值总和。[15]211
因此,所谓资本主义,说到底,也就是资产者、资本家、资产阶级或资本拥有者雇佣没有资本的劳动者或工人,从而使其投入的物质财富或资本增值的经济形态,是资本拥有者通过雇佣雇佣工人而使自己的资本增值的经济制度,是资本通过雇佣劳动而增值的经济制度。所以,鲍尔斯说:“资本主义是这样一种特定的经济制度,雇主为了获取利润,使用其私人占有的资本品,雇佣工人生产商品。”[16]129马克思也这样写道:“资本主义生产是这样一种社会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过程从属于资本,或者说,这种生产方式是以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为基础,而且这种关系是起决定作用的、占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3]151
可见,资本主义可以归结为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资产者、资本家、资本拥有者或资产阶级使自己的资本或财货能够增值。两个基本点:商品经济和雇佣劳动。合而言之,资本主义乃是一种交换经济、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是一种使资本或财货能够增值的商品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是目的在于资本或物质财富增值而不是满足消费需要的商品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是资本通过雇佣劳动而增值的商品经济制度,说到底,也就是资本拥有者通过雇佣雇佣劳动者而使自己的资本增值的商品经济制度。因此,桑巴特在总结资本主义的定义时这样写道:
我们所谓资本主义是指一种一定的经济制度,具有以下的特征:它是一种交通经济的组织,在此项组织中,通常有两个不同的人口集团对峙着:即生产手段的所有人和无产的纯粹工人,前者具有指导权,为经济主体,后者则为经济客体,他们经过市场,互相结合,共同活动,此项组织并受营利原则与经济的合理主义的支配。[14]265
这样,一方面,资本主义便与封建制以及奴隶制经济形态根本不同。奴隶制和封建制经济形态都是自然经济,目的都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不是为了更多的交换价值或获得利润。相反地,资本主义则是交换经济,是商品经济,目的是为了交换价值,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交换价值,而不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更确切些说,资本主义乃是一种商品普遍化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商品成为一切经济活动的普遍的和统治的形式。所以,马克思《资本论》的第一句话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17]11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也这样写道:“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冲动是把万物商品化。”[18]35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根本不同。虽然社会主义也应该是商品经济,但是,社会主义是公有制的商品经济;相反地,资本主义则是私有制商品经济。鲍尔斯称之为资本主义第二个特征:“资本主义的第二个本质特征(商品生产是第一个本质特征)在于,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品是资本家的私人财产。”[16]135因此,布罗代尔在界说资本主义时曾援引路易·勃朗和普鲁东的定义:“我所说的资本主义,是指一些人在排斥另一些人的情况下占有资本”,“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和社会制度,根据这种制度,作为收入来源的资本一般说来不属于通过自己劳动使资本发挥效用的人。”[6]242更确切些说,资本主义是一种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生产资料被资产者、资本家或资产阶级占有,成为雇佣劳动者的资本;劳动者有人身自由而没有生产资料,成为只能靠出卖劳动力过活的雇佣劳动者:“这里所说的自由,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另一方面,他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东西。”[19]192
诚然,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社会主义,仅仅是实行民主制的社会主义,而不是专制等非民主制社会主义。因为政治权力控制公有制生产资料等国有资源,因而公有制是个相对的历史的不确定的概念。民主国家每个人完全平等地共同执掌国家最高权力,因而完全平等地控制公有制生产资料等国有资源:公有制就是全民所有制、民有制。相反地,专制等非民主制国家意味着,专制者及其官吏阶级垄断了政治权力,因而也就垄断了国有或公有制生产资料,成为垄断国有或公有制生产资料阶级,致使公有制沦为一种特殊的私有制,亦即官有制:生产资料及其经济权力归官吏阶级所有。
这样一来,如果专制等非民主制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商品经济,亦即商品经济和所谓公有制(亦即形式公有制而实际官有制)居于支配地位,那就是一种特殊的私有制——官有制——商品经济制度,也就是资本拥有者主要是官吏阶级的商品经济制度,也就是官吏阶级通过雇佣雇佣劳动者而使自己的资本增值的商品经济制度,说到底,亦即官有制资本主义。因此,资本主义就是资产者、资本家、资产阶级或资本拥有者雇佣没有资本的劳动者或工人,从而使其投入的物质财富或资本增值的经济制度:资本家、资产者或资产阶级如果主要由庶民、庶民阶级构成,就叫做民有制资本主义;如果主要由官府、官吏阶级和官吏构成,就叫做官有制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是资本拥有者通过雇佣雇佣劳动者而使自己的资本增值的商品经济制度。因此,所谓资本主义,亦即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也就是有钱财者(资本拥有者)雇人(自由的劳动者)劳动而给自己带来更多钱财(资本增值)的商品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这样,一个社会只要出现有钱财者为了更多钱财而雇人劳动的活动,并且这种活动的数量之多可以形成一种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时,就诞生了资本主义;而当这种活动零星地、稀疏地或微乎其微而不能形成一种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时,则可以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有无“自由的雇佣劳动者和资本拥有者及其商品经济关系”是资本主义及其萌芽是否诞生的标准。
换言之,一个社会只要出现资本拥有者和自由劳动者的商品交换关系,就诞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或资本主义:有无资本拥有者用工资来和自由劳动者的劳动相交换的商品交换关系是资本主义及其萌芽是否诞生的标准。这里的关键显然是劳动者必须拥有人身自由,说到底,必须拥有出卖自己劳动的自由。因为商品交换关系是一种买卖关系,如果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没有出卖自己劳动的自由,那么,他与雇主的关系,就不是商品买卖关系,就不是商品经济活动,因而也就谈不上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了。所以,马克思一再说,商品市场的两极分化——生产资料拥有者和没有生产资料的自由劳动者——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
两种极不相同的商品所有者必须互相对立和发生接触;一方面是货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他们要购买别人的劳动力来增值自己所占有的价值总额;另一方面是自由劳动者,自己劳动力的出卖者,也就是劳动的出卖者。自由劳动者有双重意义:他们本身既不像奴隶、农奴等等那样,直接属于生产资料之列,也不像自耕农等等那样,有生产资料属于他们。相反地,他们脱离生产资料而自由了,同生产资料分离了,失去了生产资料。商品市场的这种两极分化,造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20]821
这样一来,所谓资本主义社会,也就是“资本拥有者通过雇佣雇佣劳动者而使自己的资本增值的商品经济制度”成为全社会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制度的社会;所谓资本主义社会的萌芽,也就是“资本拥有者通过雇佣雇佣劳动者而使自己的资本增值的商品经济制度”成为全社会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制度的萌芽。这里的关键显然在于,“资本拥有者通过雇佣雇佣劳动者而使自己的资本增值的商品经济制度”究竟怎样才算成为全社会居于主导地位的经济制度?
所谓居于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无疑是创造社会主要物质财富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因为所谓经济,就是创获——创造和获得——物质财富的活动:经济与经济活动是同一概念。所谓经济形态,亦即经济类型,也就是创获物质财富活动的类型。经济制度与经济形态固然并不相同,却也相去不远。因为所谓制度,正如罗尔斯所言,无非是一定的行为规范体系:“我将把制度理解为一种公开的规范体系。”[21]47因此,所谓经济制度,就是经济、经济形态的行为规范体系。这样一来,经济形态虽然不是经济制度;但是,一个社会选择、实行何种经济形态,与经济制度却是同一概念:实行何种经济形态属于经济形态的行为规范体系范畴。因此,与主导的经济就是创造社会主要物质财富的经济一样,主导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就是创造社会主要物质财富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是否“创造社会的主要物质财富”就是一种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是否居于主导地位的判断总标准。
可是,一种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是否“创造该社会主要物质财富”究竟取决于什么?一种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是否“创造该社会主要物质财富”,如前所述,一方面取决于该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所表现的劳动生产率或生产力水平,此即所谓“劳动生产率标准”或“质量标准”;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劳动者数量,亦即取决于从事该经济形态的劳动者的数量,也就是与从事其他经济形态劳动者数量的比例,此即“劳动者数量标准”或所谓“数量标准”。这就是主导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的两个判断分标准。
因此,“资本拥有者通过雇佣雇佣劳动者而使自己的资本增值的商品经济制度”是否居于主导地位,便取决于这种商品经济制度或经济形态是否创造了社会主要物质财富,说到底,取决于这种经济形态的劳动生产率或生产力水平及其劳动者数量。那么,“资本拥有者通过雇佣雇佣劳动者而使自己的资本增值的商品经济制度”,是否创造了社会主要物质财富及其生产力水平和劳动者数量的标志究竟是什么?答案显然是:是否已经形成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雇佣劳动者阶级(无产阶级)和遍布全国的城市以及机器大工业的大规模商品生产和广阔市场。
因为一个社会的商品经济能够创造社会主要物质财富从而居于主导地位的客观必要条件,无疑是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和广阔的市场: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和广阔的市场无疑又以遍布全国的城市和技术革命、工业革命以及机器大工业为必要条件。因此,商品经济成为一个国家的占统治地位的制度的客观必要条件,从而资本主义社会诞生的客观必要条件,说到底,就是形成遍布全国的城市和技术革命、工业革命以及机器大工业。
这就是为什么,通常说来,资本主义社会是在18—19世纪英、法等国发生的工业革命的结果——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确立的。因此,资本主义社会诞生的最根本的必要条件,说到底,乃是从15、16世纪以来的技术和工业的改革及革命——如罗盘针、火药、铸铁、机械纺织法的发明等——到18世纪的技术大革命和工业大革命。因此,鲍尔斯说:“断定资本主义社会和技术变迁的大喷发何者出现在先是困难的。无论真相如何,持续的、迅速的、影响深远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差不多与资本主义社会同时出现。”[16]6
“遍布全国的城市以及机器大工业规模的商品生产和广阔的市场”是资本主义社会诞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意味着,加上“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指挥下劳动”的主观条件,无疑就是资本主义社会诞生的充分条件。因此,“创造社会主要物质财富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遍布全国的城市以及机器大工业规模的商品生产和广阔的市场”已经形成的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就是“资本拥有者通过雇佣雇佣劳动者而使自己的资本增值的商品经济制度”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
因此,资本主义社会诞生的标准便可以归结为一个主观标准和三个客观标准。一个主观标准,亦即“劳动者数量标准”,也就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数量”已经发展到,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条件下,足以创造社会主要物质财富。三个客观标准,亦即三个生产力水平标准,也就是“遍布全国的城市”和“机器大工业规模的商品生产”以及“广阔的市场”已经发展和普及到,在当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数量”的条件下,足以创造社会主要物质财富。
“创造社会主要物质财富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遍布全国的城市以及机器大工业规模的商品生产和广阔的市场”已经形成的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意味着,“创造社会主要物质财富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遍布全国的城市以及机器大工业规模的商品生产和广阔的市场”正在逐渐形成的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萌芽。不过,这种“正在逐渐形成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萌芽——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社会?这种社会显然也可以归结为一个主观标准和三个客观标准:
一个主观标准,亦即“劳动者数量标准”,也就是雇佣劳动者和资本家正在由少到多逐步形成——却还没有形成——可能创造社会主要物质财富的两大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三个客观标准,亦即三个生产力水平标准,也就是正在逐步形成——却还没有形成——可能创造社会主要物质财富的“遍布全国的城市”和“机器大工业规模的商品生产”以及“广阔的市场”。
然而,细究起来,这一个主观标准和三个客观标准——除了机器大工业——都是不确定的,因而不能作为确定的、准确的标准。试想,什么叫做“可能创造社会主要物质财富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什么叫做“可能创造社会主要物质财富的“遍布全国的城市”和“广阔的市场”?岂不都是不确定的吗?岂不只有机器大工业是确定的吗?特别是,生产决定分配和交换以及消费,是经济形态和经济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因而机器大工业规模的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就标准的确定性条件来说,一个主观标准和三个客观标准——从而资本主义社会诞生的标准——可以归结为一个确定的标准,亦即机器大工业:机器大工业水平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就是居于全社会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因而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诞生的标准。因此,建立了机器大工业水平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创造社会主要物质财富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遍布全国的城市以及机器大工业规模的商品生产和广阔的市场”已经形成的社会。
机器大工业是工场手工业——简单协作的工场手工业与分工协作的工场手工业——逐渐发展的结果。因此,机器大工业普及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诞生的标准,意味着:工场手工业水平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就是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或萌芽的标准。因此,当14和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工场手工业水平,因而开始逐渐形成资本主义社会亦即出现资本主义社会萌芽时,马克思称之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4]784。
这样一来,资本主义社会诞生的历程便可以归结为两个变化过程:量变过程与质变过程。量变就是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经济制度自诞生到居于全社会主导地位之前的漫长发展过程;质变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开始居于全社会主导地位的转化过程。量变过程极其漫长,因为正如恩格斯所言,资本主义萌芽早在奴隶制时代就诞生了:“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311马克斯·维贝尔甚至说:“在所有各历史时期中都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程度的资本主义。”[1]234
资本主义社会诞生的质变过程,就欧洲来说,也不算短,可以说长达四百多年之久,发生三次部分质变,亦即简单协作的工场手工业和分工协作的工场手工业以及机器大工业:“在欧洲,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到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巩固,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历经四百多年。第一个阶段,资本主义简单协作时期,亦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期,大约从14世纪至16世纪中叶。第二个阶段,资本主义真正工场手工业(即以分工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时期,亦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期、发展期,大约从16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叶。18世纪末以后,进入第三个阶段,亦即资本主义大工业时期,经过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政治革命,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22]223
总而言之,资本主义社会诞生的历程可以依次归结为量变和质变两大过程及其四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第二阶段是“资本主义的诞生”。一个社会只要出现有钱财者为了更多钱财而雇人劳动的活动,并且这种活动的数量之多可以形成一种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时,就诞生了资本主义;而当这种活动零星地、稀疏地或微乎其微而不能形成一种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时,则可以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和资本主义的诞生,都属于前资本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量变过程,比较漫长,可能发生于奴隶制时代,持续两千多年。衡量有无资本主义及其萌芽的标准是有无“自由雇佣劳动者和资本拥有者及其商品经济关系”:资本主义是资本拥有者通过雇佣雇佣劳动者而使自己的资本增值的商品经济制度。
第三阶段是“资本主义社会萌芽的诞生”,亦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开始向全社会主导地位转化——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化——的部分质变阶段,也就是工场手工业普及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阶段。就西方来说,该阶段开始于14、15世纪,一直成长到18世纪末,历经三四百年。衡量资本主义社会萌芽的标准是有无“工场手工业普及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阶段”:所谓资本主义社会萌芽,乃是已经达到工场手工业水平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阶段,说到底,乃是“创造社会主要物质财富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遍布全国的城市以及机器大工业规模的商品生产和广阔的市场”正在逐渐形成的社会。
第四阶段是“资本主义社会诞生”,亦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向全社会主导地位转化完成的质变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终于居于全社会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社会最终真正建立,说到底,也就是达到机器大工业水平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阶段。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准是“机器大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社会是已经达到机器大工业水平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说到底,也就是“创造社会主要物质财富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遍布全国的城市以及机器大工业规模的商品生产和广阔的市场”已经形成的社会。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实际上是很晚的,约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马克斯·维贝尔甚至断言资本主义社会诞生于19世纪以后:
虽然在所有各历史时期中都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程度的资本主义,但是日常需要靠资本主义的方法来供应,却纯粹是西方的特征,而且,即使在西方,也是在十九世纪以后方始成为无可避免的方法的。在早几世纪所看到的这种资本主义的肇端,只不过是先兆而已,甚至十六世纪多少带点资本主义性质的机构想来也可以在当时的经济生活中取消而不至引起任何重大的变革的。[1]234
[1] 马克斯·维贝尔.世界经济通史[M].姚曾奥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 仲伟民.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的学术史回顾与反思[J].学术界,2003(4):223.
[6] 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二卷)[M].北京:三联书店,1993.
[7] 布罗代尔.资本主义动力[M].北京:三联书店,1997.
[8] EugenVBÖhm-Bawerk.ThePositiveTheoryofCapital[M].NewYork:G.E.STECHERT&CO.,1930.
[9] AdamSmith.TheWealthofNations,BooksI-III[M].EnglandPenguinInc,1970.
[10] 色诺芬.经济论·雅典的收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11] 霍布森.财富的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12] 西尼尔.政治经济学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3] DividRicardo.PrinciplesofPoliticalEconomyandTaxation[M].London:GeorgeBellandSons,1908.
[14] 伟·桑巴特.现代资本主义(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15]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16] SamuelBowles,RichardEdwards,FrankRoosevelt.UnderstandingCapitalism:Competition,Command,andChange(ThirdEdition)[M].NewYokOxfordUniversityPress,2005.
[17]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18] 转引自白永秀,等主编.现代政治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0]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1] JohnRawls.ATheoryofJustice(RevisedEdition)[M].TheBelknapPressofHarvardUniversityPressCambridge,Massachusetts 2000.
[22] 张显清.关于明代中后期的历史走向[M]//明史研究论丛(第十三辑).
F03
A
1671-511X(2016)04-0023-09
2016-04-06
王海明,三亚学院国家治理研究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伦理学和国家学以及中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