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S干预联合口腔按摩对早产儿喂养质量和体质量的影响

2016-03-07 03:02王仁媛轩妍刘清华符晓虹
海南医学 2016年20期
关键词:经口胎龄早产儿

王仁媛,轩妍,刘清华,符晓虹

(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护理部1、新生儿科2,海南 海口 570206)

NNS干预联合口腔按摩对早产儿喂养质量和体质量的影响

王仁媛1,轩妍2,刘清华2,符晓虹2

(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护理部1、新生儿科2,海南 海口 570206)

目的 分析非营养性吸吮(NNS)联合口腔按摩对早产儿喂养质量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74例早产儿,采用非概率性方便抽样法,按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NNS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口腔按摩联合NSS干预,比较两组喂养进程的变化,统计干预前后两组体质量的变化,观察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对应胎龄、完全经口喂养对应胎龄均短于对照组[(32.83±1.31)周、(35.01±0.68)周vs(33.48±1.08)周、(35.98±1.23)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过渡时间、管饲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0.11±2.03)d、(22.76±3.54)d、(33.01±5.82)d vs(13.32±2.21)d、(28.31±4.12)d、(36.03±4.4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早产儿出生体质量、出院时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完全喂养时体质量高于对照组,恢复至正常体质量时间短于对照组[(2 001.12±195.44)g、(10.28±1.23)d vs(1 845.15±200.16)g、(13.36±1.7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早产儿的胃潴留、腹胀、感染、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仅胃潴留发生率(2.70%vs 16.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整体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6.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非营养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干预无法经口喂养早产儿,可缩短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减少管饲时间与住院时间,促进早产儿体质量的提升,改善喂养质量,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喂养

早产儿尤其是低体质量早产儿,其胃肠动力不足,消化吸收能力较弱,消化酶合成有限,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高,影响其生长发育[1]。营养管理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关键,确保充足、均衡的营养供给,合理的喂养是保障早产儿健康生长的前提。而较多胎龄低于34周早产儿,出生后无法有效吞咽及吸吮,经口喂养风险大。近期较多国内外文献均报道经口腔运动干预可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优化喂养质量[2-3]。以非营养性吸吮(NNS)、口腔按摩刺激为主,其可刺激早产儿口咽部、肌肉群,改善其消化吸收能力。为进一步证实NNS联合口腔按摩对早产儿喂养质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我院对收治的74例早产儿展开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非概率性方便抽样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74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条件:①胎龄<37周;②出生体质量<1 500 g;③新生儿Apgar评分≥8分;④生命体征稳定;⑤辅助通气48 h。排除标准:①伴严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心血管疾病者;②合并口腔畸形者;③合并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呼吸窘迫、窒息、感染者。按单双号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4例;胎龄29~35周,平均(32.6±1.6)周;出生时Apgar评分(8.6±0.5)分;出生体质量(1 236.49±89.62)g。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3例;胎龄30~36周,平均(32.8±1.7)周;出生时Apgar评分(8.7±0.4)分;出生体质量(1 238.91±87.88)g。两组性别、胎龄、Apgar评分、出生体质量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早产儿家属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NNS干预,喂养前0.5 h,每位早产儿均吸吮无菌、无孔橡皮奶头3~5 min次,3次/d,待早产儿可完全过渡至经口喂养后停止。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口腔按摩干预。开始胃管喂养即日起,由统一受训护理人员戴无菌手套对早产儿予以口腔按摩。每日9:00、12:00、15:00各1次,10 min/次,口腔按摩完毕后予以NNS干预,方法同对照组,待过渡至经口喂养后停止。具体方法:①口周按摩,均由食指完成,每个动作均重复3次。从耳垂到嘴角按摩脸颊。按摩上嘴唇:自鼻底中心区按摩至嘴唇中部,自鼻底右侧按摩至嘴唇右上侧;从鼻底左侧按摩至嘴唇左上角。按摩下嘴唇:自颈部中心按摩至嘴唇中部;自颞部右侧按摩至嘴唇右下侧;自颈左侧按摩至嘴唇左下角。定向放射处理:用力抚触上唇中部、左唇缝隙、下唇中央、右唇缝隙。②口腔内按摩,均由小指完成,每个动作均重复3次。舌头:自口腔中前后舌面作往返按摩;腭:自前硬腭按摩至软腭;牙龈:自上牙龈外侧中部按摩至嘴唇左右角。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人员每日监测早产儿喂养表现,记录两组开始经口喂养(首次经口奶瓶喂养超过5 mL/次)胎龄、完全经口喂养[喂奶量为120 mL/(kg·d),且无需管饲>48 h]胎龄、喂养过渡时间、管饲时间、住院时间。②监测早产儿体质量增长状况,记录每日体质量,统计出生体质量、完全喂养时体质量、出院时体质量,并统计两组恢复至正常体质量时间。③观察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统计胃潴留(胃内内容物>2 mL/kg,或胃内潴留奶量>30%)、腹胀、呕吐(每日呕吐>3次)、口腔感染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的喂养进程比较 观察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对应胎龄、完全经口喂养对应胎龄较对照组短,且观察组喂养过度时间、管饲时间、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的喂养进程比较(±s)

表1 两组早产儿的喂养进程比较(±s)

组别观察组(n=37)对照组(n=37) t值P值开始经口喂养胎龄(周) 32.83±1.31 33.48±1.08 2.328<0.05完全经口喂养胎龄(周) 35.01±0.68 35.98±1.23 4.198<0.05喂养过渡时间(d) 10.11±2.03 13.32±2.21 6.506<0.05管饲时间(d) 22.76±3.54 28.31±4.12 6.214<0.05住院时间(d) 33.01±5.82 36.03±4.46 2.505<0.05

2.2 两组早产儿体质量增长比较 两组早产儿出生体质量、出院时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完全喂养时体质量高于对照组,恢复至正常体质量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比较 观察组早产儿胃潴留、腹胀、感染、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仅胃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整体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早产儿体质量增长比较(±s)

表2 两组早产儿体质量增长比较(±s)

组别观察组(n=37)对照组(n=37) t值P值出生体质量(g) 1 238.91±87.88 1 236.49±89.62 0.117>0.05完全喂养时体质量(g) 2 001.12±195.44 1 845.15±200.16 3.391<0.05出院时体质量(g) 2 115.76±197.87 2 100.48±130.69 0.391>0.05出院时体质量(g) 2 115.76±197.87 2 100.48±130.69 0.391>0.05

表3 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比较[例(%)]

3 讨 论

据相关报道统计,全球范围内每年早产儿出生数量超过1 500万,约占新生儿总数的11%[4]。近年来,早产儿出生率明显升高。较多胎龄低于34周早产儿出生后吞咽、吸吮功能受限,部分或不协调,经口喂养困难大,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高,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不仅增加了医疗开支,同时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5]。住院期间,早产儿经口喂养无法正常解决,可能影响儿童期早期喂养,导致营养不良。而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过程,涉及多方面因素,且实现经口喂养是早产儿出院标准,同时也是新生儿护理的关键任务[6]。

目前仍尚未确立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具体、一致性方案,在干预方法、时间等问题上仍存在争议[7]。李建英等[8]研究表示,微量喂养、抚触可改善早产儿低体质量。也有国外研究者提出,经口腔运动干预早产儿,可改善其经口喂养能力,但尚缺乏随机对照及盲法标准化研究[9]。经口腔运动干预包括NNS、按摩刺激等方式。NNS训练指对尚无法经口喂养早产儿,在常规管饲前,吸吮无孔橡皮奶嘴,通过奶嘴给早产儿带来感觉及味觉上的刺激,并经口腔感觉神经刺激迷走神经,有助于建立规律性的吸吮-吞咽模式,促进管饲到经口喂养的转变。经口腔按摩刺激则主要指在经口喂养前或过渡阶段,通过刺激口咽部组织与肌群,恢复早产儿吸吮功能[10]。两者对不能经口喂养早产儿均有一定的干预效果。陈琳等[11]对87例早产儿单独应用NNS干预,在管饲喂养期间予吸吮安抚奶嘴干预,证实了其对早产儿喂养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可促进吸吮行为的形成,改善早产儿胃肠道吸收能力。Lapillonne等[12]国外研究者对早产儿分别采用口腔内、外按摩刺激,以按压刺激为主,结果发现口腔按摩刺激组早产儿吸吮压力明显增加,吸吮活动能力增强,喂养质量提升。但少有研究对NNS联合口腔按摩刺激干预早产儿展开研究[13]。

本研究中,对照组早产儿单独用NNS干预,观察组则利用NNS联合口腔按摩刺激,先做口腔按摩刺激,给予口周、口腔内外按摩刺激,后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处理,结果发现,观察组经口喂养胎龄、完全经口喂养胎龄均短于对照组,且其喂养过渡时间、管饲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监测结果显示:观察组完全进口喂养时体质量提升幅度高于对照组,且体质量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喂养不耐受分析显示,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证实NNS联合口腔按摩干预既可增加早产儿吸吮时口腔肌肉力量,同时可促进婴幼儿神经肌肉系统的发育,强化其持续吸吮力,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与靳铁霞等[14]报道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非营养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干预吸吮困难早产儿,先做口周按摩,后进行口腔内、外刺激,配合NNS,可缩短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促进其体质量提升,改善喂养质量,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促进其胃肠道功能发育,临床应用价值高。

[1]李琳琳,张胜男,孙静,等.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方法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4,21(6):38-41.

[2]吕天婵,张玉侠.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 2013,48(1):86-89.

[3]陈喻萍,陈丹,洪维,等.口腔按摩联合口腔支持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喂养结局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3,28(3):35-38.

[4]王艳梅,孙秉赋,孙玉倩,等.早产儿经口喂养准备对经口喂养耐受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2):1569-1571.

[5]兰雅平,陈喻萍,彭映华,等.口腔按摩改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喂养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4,28(10):1214-1215.

[6]陆美英,陈燕,洪爱莲,等.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的临床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4,13(7):629-632.

[7]陈波.新生儿抚触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价值[J].西部医学,2014,26(10):1345-1347.

[8]李建英,王冬蕊,何冬慧,等.抚触辅助微量喂养预防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评价[J].海南医学,2014,25(12):1838-1839,1840.

[9]Yildiz A,Arikan D.The effects of giving pacifiers to premature infants and making them listen to lullabies on their transition period for total oral feeding and sucking success[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2,21(5/6):644-656.

[10]吕天婵,张玉侠,胡晓静,等.口腔刺激和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的干预效果[J].护理学报,2014,21(1):54-58.

[11]陈琳,何淑贞.非营养性吸吮和口腔支持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及表现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30(9):1-4.

[12]Lapillonne A,O'Connor DL,Wang DH,et al.Nutritional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late-preterm infant and the preterm infant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J].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2013,162(3 Suppl.1):S90-S100.

[13]李玉坚,周应玲,丘小奎,等.口腔按摩与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促进作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3.

[14]靳铁霞,高鹃,阳红华,等.口腔感觉运动刺激疗法协同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7-9.

R473.71

B

1003—6350(2016)20—3436—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6.20.061

2016-03-18)

王仁媛。E-mail:912681209@qq.com

猜你喜欢
经口胎龄早产儿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不同胎龄早产儿宫外环境下脑发育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