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的价值诉求
——以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为视角

2016-03-07 16:26周楚惠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发展

周楚惠

(华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41)



共享发展的价值诉求
——以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为视角

周楚惠

(华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41)

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构建了其人本观。马克思主义人本观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动力在于人,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这一目的而奋斗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在实际中代表多数人的利益。“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本质要求。我国共产党人在“十三五”时期提出“共享”发展理念,突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在当代的延续和发展。在“以人为本”这一价值内核的指导下,共享发展的实践路径必然坚持民生导向。

共享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以人为本

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尚书·五子之歌》就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孔子最早提出“仁爱”思想。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仁政”思想。中国传统思想家们在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均富”“大同”的观念,已经具有共享的意蕴。《礼运大同篇》就描述了孔子理想的大同社会。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强烈反对富人独自垄断社会财富,主张分民以田地,施恩于贫弱。太平天国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提出要构建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财富均分的理想社会。在继承中国传统发展智慧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其“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与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具有内在一致性。

一、“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生产实践中创造了物质财富,创造了一系列社会关系,也生产了人自身。因而,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动力在于人,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本质要求。

1.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基本观点

(1)社会历史发展以人为主体。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1]马克思首先确立了人相对于自然的主体地位,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实现对自然的改造,即“人化自然”的过程;其次,人既是劳动生产的主体,也是生产自身的主体。马克思主义同以前的唯物主义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所关注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人”“有血有肉的人”,是处在社会关系之中从事实际活动的人。首先,人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马克思认为,人类进行生活资料的生产,是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开始。马克思看到了生产实践对人的本质规定性。其次,人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马克思曾在多处谈到人的本质,除了实践构成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之外,多重社会关系也使人成其为人。人从来不是单独从事生产劳动的,生产劳动总是处在一定的交往关系当中,因此人也是处在社会关系当中的人。人在劳动中缔造了历史,创造了一系列社会关系,也生产了人自身。

(2)社会历史发展以人为动力。人的需要和对需要的满足,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直接目的和内在动力。马克思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2]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他的第一个需要不是创造历史,而是维持生存,维持生存就需要满足各方面基本的生活需求。因而,马克思认为,从事衣、食、住、行以及其他方面生活资料的生产,也就是物质生活本身的生产,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性活动。随着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人类有了越来越膨胀的发展需求,相应地,物质生产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物质生产中,作为生产主体的劳动者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资料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需求,而且他们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技能,推进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力量。

(3)社会历史发展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往的阶级社会束缚人才能的施展,共产主义社会的终极目标是释放人的才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对无产者来说不是发展的途径,而只是谋生的手段,劳动者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社会中的少数人掌握着大部分的物质财富和发展资源,因而获得了发展的垄断权。因此,只有通过革命的手段推翻私有制,才能彻底消灭这种发展资源被少数人垄断的状况,才能使所有人公平地享有发展机遇。《共产党宣言》宣告推翻了资产阶级社会之后要建立这样一个新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马克思强调的是在未来社会中,每一个人都享有不受阻碍地发展的权利。马克思认为,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才能是所有人的职责和权利。在未来社会中,劳动褪去了异化的形式,在劳动中人能够自由地培养自己的兴趣,全面地发挥自身的才能。

2.“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相信人的力量,肯定人的价值和地位。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必然要对全部阶级社会摧残人的行为进行批判。在1843年致卢格的信中马克思批判道,专制政体压迫人、摧残人,专制政体下的人活得不像人,世界不像人活的世界。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取消了特权阶层,却带来了资本对人的统治,人沦为资本增值的工具,束缚了人的自由发展;固定的社会分工限制着人,人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只有借助革命的手段,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彻底消灭资本统治和阶级对立,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财富,获得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和精神产品。因而,共产党人作为先进无产阶级的代表,他们在无产阶级运动中没有任何的个人目的,并且他们在实际运动中还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马克思还强调,共产党人不仅要为工人阶级的当前利益和近期目标而斗争,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为了全人类的解放这一终极目标而奋斗。

二、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在实践中的新发展

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议以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为基础,汲取历代先进共产党人的共享思想,明确提出坚持共享发展目的就是增进人民福祉。我国共产党人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丰富完善了共享的形式和内容。

1.共享发展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由于时代局限,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明确论述过“共享”的概念,但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为共享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本观认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动力在于人。我国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建设的主人,创造了丰富的发展成果而使共享成为可能。然而共享的可能性转变成现实还有赖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因为发展成果如何分配直接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所决定。生产资料私有制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基,决定了社会财富必然由资本家独享。虽然从表面上看,工人阶级获得了作为劳动报酬的工资,实际上资本家在生产中不断地压榨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工人们生产的越多,他们获得的越少,工资只能维持工人阶级肉体的生存,却不能保证他们作为人的发展。所以,仅有生产力的发展还不够,还要进行生产关系的革命,取消资本主义私有制,代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共享发展的可能才会变成现实。

(2)中国共产党人的共享思想。我国共产党人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积极探索共享发展的道路,对共享发展要义的理解逐步深化。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提出农民个体所有制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苗头,因而必须通过合作化以推行社会主义集体制,才能有效遏制不良现象。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江泽民继承毛泽东、邓小平的共享思想,针对社会收入分配不均问题,提出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胡锦涛点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时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指向共享,坚持以共享理念作为发展道路的指导,才能尽快实现全面小康,达到共同富裕。

2.共享发展的理论内涵

(1)共享发展的背景是和谐社会建设。马恩经典作家认为,真正的共享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够实现,因而他们有意识地强调“斗争”和“夺权”。这是基于对当时阶级矛盾分析的结果。毛泽东时代,“革命”和维护新生政权是工作重心。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正确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提出“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新的时代主题。相应地,我们党必须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改革开放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扩大等社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先进共产党人明确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以此团结社会各个阶层,求得共同发展。由此,我国共产党人对形势的判断完成了从“阶级斗争”向“社会发展”、从“冲突”向“和谐”的历史性转折。共享发展的提出一方面以和谐社会建设为背景,另一方面共享发展本身就是社会矛盾的解决。

(2)共享发展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资产阶级一上台就鼓吹“全民国家”的理论。马恩揭露了资产阶级理论的欺骗性,他们所谓的民主平等、共同享有只是就自己阶级内部而言。资产阶级牺牲了社会中多数人的利益,得以垄断生产资料和发展权利。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社会主义发展成果应该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在先富带动后富的政策下,我国一部分人发展起来了,却没有带动起全体人民一同富裕。新时期,我们党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共享发展的目标,“共同”即反映了发展成果被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习近平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努力才能搞好国家建设,全体人民共享的实现才是最完善的发展。全面建成的小康,着重突出的是“全面”,即小康要覆盖所有居民,小康要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全国十几亿人口“一个都不能少”地共享发展成果,才算是全面的小康。

(3)共享发展的内容丰富多样。马克思主义理论给我国共享发展提供了理论向导,但是马恩没有详细阐述共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我们党在实践中赋予了共享发展丰富的内容:

首先是发展机会共享。第一,受教育机会的共享,受教育是个人发展的前提和支撑,党中央提出要运用信息手段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缩小城乡和地区的数字水平差距,努力实现教育公平;第二,就业创业机会的共享,充分调动人民发展的主动性。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和再就业岗位,扶持自主创业者,实现人民自主发展。

其次是发展成果共享。第一,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保证居民收入的增加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保证劳动报酬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同步;第二,共享政治发展成果,在保障人民基本民主权利的基础上,扩大人民民主,拓宽人民参政议政渠道;第三,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推动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和推广,大力扶持文化产业事业发展,建构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体系;第四,共享社会服务,保证城乡和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均衡覆盖,让人们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4)共享发展的目标是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一贯主张,社会主义制度一旦建立,首先就要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生产总量。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提出:“实行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4]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是富不是贫。要评判一种社会制度的优越性,生产力发展水平就是最好的衡量标准。我们只有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才具有说服力。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指出,共产党员的责任就是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的题中之义。因此,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的基础上,不断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保障城乡公共服务均衡供给,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共享发展的终极价值——以人为本

(1)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为了谁,这是发展的首要问题。《共产党宣言》批判无产阶级运动之前的一切运动,包括资产阶级革命,它们都是为了实现少数人的发展目的,而无产阶级的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相一致,无产阶级运动才是真正实现人民解放和发展的运动。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习近平也强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社会发展的宗旨就是提升全民的福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以人民是否受益为根本标准,衡量发展的成败得失,这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终极价值在当代的集中体现。

(2)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依靠人民。马克思主义人本观认为是人民群众是生产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所要依靠的根本力量。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人民是发展的根本力量。习近平也反复强调,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人民群众是我们发展动力的来源。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创新”发展理念也强调,人民群众作为国家建设的主体,要充分调动他们发展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推动大众创新创业。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肯定人民群众在国家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新。

(3)共享发展,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劳无所得、资产阶级不劳而获的状况之后,所有人建立的共产主义社会能够保证大家共同享受自己创造出来的社会福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题中之义,也是中国走自己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早在1987年,邓小平就指出:“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5]十六大以来,“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逐步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诉求。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责任,发展成果也必然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我们党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重心,也必然坚持全民共享发展成果,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三、共享发展的实践路径要坚持民生导向

民生改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解决发展矛盾的现实诉求。“十三五”时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起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以人为本”价值内核的指导下,共享发展必然要在实践中坚持民生导向。

1.民生改善的现实诉求

首先,共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脱贫的必然要求。全面小康和全面脱贫一方面指向富裕,另一方面指向全体人民。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然而目前我国仍有7 017万贫困人口。要实现全面脱贫和全面小康,必须用共享理念全面指导发展工作。通过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就业创业,救助弱势群体等措施改善贫困人口生活条件。建立健全精准扶贫机制以确保贫困人口一人不落地全面脱贫。

其次,共享发展是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指向。公正的经典含义是给人以应得。每个人的付出不同,他们的所得也应当不同。因此,共享发展是社会成员按照贡献平等地享有——而不是平均地享有——社会发展成果,这是共享发展的差别原则。有差别的共享并不必然造成两极分化,共享发展还要坚持人权原则。当社会给予较大贡献者以相应的回报时,还要兼顾社会中的较少贡献者。共享发展必须保障较少贡献者享有维持生计必要的社会资源,以保障他们免于贫困、恐惧和不自由,保障他们在社会中享有尊严。

2.共享发展的实践路径

(1)坚持以人为本,必须转变社会发展方式,提升全民福祉。要把社会进步与提升全民富祉结合起来:第一,政府应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和定位,从主要关注经济快速增长,转向为民众供应公共品和必要的福利保障,更多地关注人民对收入、服务的满意度。第二,要把扶贫作为共享发展的重点内容,健全扶贫工作机制,推进精准扶贫。第三,国家应该在政策设置上,保障全体公民平等地享有接受教育、医疗和其他公共服务的机会。第四,健全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因失业和贫困带来的不安定因素,实现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第五,完善初次分配制度,加大再分配力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差距。

(2)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关注“民生之本”,努力扩大就业。就业是人们维持生活的根本手段,是“民生之本”。当前解决就业问题应采取以下途径:第一,增加教育投入,继续普及义务教育,发展中学教育,优化高等教育,提高劳动力知识水平。第二,实行就业优先的发展模式,鼓励使用人工,而不是技术先行。第三,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能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提高。第四,加强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就业和再就业提供大量阶段性、灵活性的就业方式和就业岗位。第五,积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政府在税收、工商登记、小额贷款等方面要给予扶持。第六,建立健全就业咨询和就业援助制度,了解群众就业需求,全力帮助无业失业群众解决就业难题。

(3)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关注弱势群体,保证全民共享。为了促进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政府必须坚持实行一系列以改善弱势群体生活状况为目的的社会政策:第一,保障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水平,国家应该扩大资金投入并监督资金落实,确保对无业失业人员足额按时发放救济金、退休金、养老金,使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基本权益得到维护,人格尊严得到尊重。第二,对下岗人员再就业实行优惠,国家应该重点关注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不仅要对下岗再就业人员进行政策扶持,还要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运用宏观调控来增加全社会再就业机会。第三,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给予他们必要的生活保障,维护他们的社会尊严;对他们进行文化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生存技能;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增强他们的主体性和责任感。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3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8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89.

[4]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37.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89.

The Value Pursuit of Sharing Development——From the View of Marxist Humanism

ZHOU Chuhui

(School of Marxism,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China)

Marxist humanistic view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Marxist humanist view regards that the main body and motivation of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lie in people, The ultimate goal of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s to achieve human liberation and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The proletarian party striving for this purpose must represent the interests of the majority in practice. “People oriented” i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Marxist humanism. In the period of the thirteenth Five-Year Plan, the CPC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haring” development, highlighting the main position and initiative of the people, which is the contin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humanism. With the guidance of “people oriented” as the core value, the practice of sharing development must adhere to the orienta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sharing development; Marxism; humanism; people oriented

2016-08-13

周楚惠(1995-),女,甘肃兰州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研究。

B17

A

1008-469X(2016)05-0094-05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